杂志汇消费者报道

解读农业部首次转基因发布会:国家态度与认知冲突

作者:云无心

文/云无心


作者系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

对监管失去信任,对转基因科学界失去信任,也就意味着非理性地反对一切。

2016年4月13日,农业部召开了一个关于“转基因”的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官员和研究转基因的院士向媒体介绍了政府对于转基因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态度与方针、中国转基因技术和产业的现状,以及国外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等广大公众关心的问题。

作为监管转基因的国家级政府部门,这是农业部第一次专门召开这样的发布会,这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如何“慎重”,如何“确保”?

其实,农业部这场发布会并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发布的所有信息,都是此前通过各种渠道多次介绍过的。这一次,只不过是农业部直接面对媒体专门谈及而已。

发布会强调了国家对于转基因的态度,即“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这一纲领性的态度自然是稳妥的,但在现实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也就造就了科学、监管与公众认知的尖锐冲突。

“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除了个别把转基因视为洪水猛兽的极端“反转控”以外,绝大多数人对此并没有异议。不管是科学界、政府还是公众,大多数人都认可转基因是一项强大的生物技术,中国应该积极研究,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不同的人就会有完全相反的理解。“慎重”是一个无法衡量的标准,“确保”也是一种主观判断。在所谓的“挺转派”眼里,目前的推广策略已经慎重过头,是对反转势力的妥协迁就。而在“反转派”的眼里,怎么做都不够“慎重”,都无法“确保”安全——“吃几代人没问题”“吃几十年没问题”的要求,从科学角度既不合理也无必要,但却符合公众的直觉。依靠科普和教育,也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舆论基础。

“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跟前一条一样。在政府部门看来,目前中国有“最严的管理制度”,一直在“依法监管”。但在“挺转派”看来,中国目前的管理制度“严格得不合理”,某些极端挺转人士甚至称之为“恶法”,主张“通过违法来倒逼修法”。

在现实中,对于转基因研究开发中的违规行为,政府部门并没有进行彻查和追究,而是采取了沉默的态度听之任之。这又给反转人士以借口——经过他们的炒作和夸大,也就会有更多的公众对监管失去信任。

对监管失去信任,对转基因科学界失去信任,也就意味着非理性地反对一切。任何支持转基因的声音——哪怕只是宣传转基因的真实信息,都会被当作“被利益集团收买”;任何反对转基因的声音——哪怕是很低级的谣言,也会被当作“为民请命”“有良心”。在这种社会认知的背景下,“推广”、“管理”都远远超越科学事实,变成民意与利益的博弈。

“最严格”不等于“最合理”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其有着最为“宽松”的管理制度。美国也并非“让老百姓放心地吃了二十年转基因”——美国食药局(FDA)和农业部(USDA)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新的食物成分和农作物品种来管理,一开始就推行了“实质等同,不用标注”的方式。出于对这些部门的信任,当年舆论对转基因并没有那么多疑虑,这种管理方式得到了顺利实施。

等到十几年后,反转势力大肆炒作这一话题,多数公众已经习惯了转基因的存在。反转力量和媒体,也都不敢去制造和传播转基因的谣言,“反转”运动只能着眼于要求标注的“知情权”。在已经广泛使用转基因原料并且不用标注的行业背景下,“强制标注转基因”将会导致食品成本的上涨。虽然这一上涨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但足以促使多数美国人反对强制标注。

在美国,社会对 “非转基因”的需求,就通过“有机产品”和民间的“非转基因认证”来实现——追求非转基因所增加的成本,就由追求非转基因的公众来承担。这一差异,把转基因带来的好处直接体现在消费者面前。

但这一历史过程对中国没有参考价值。在中国公众对转基因充满好奇,并没有让更多的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在舆论宣传领域,默许甚至纵容了极端环保组织传播大量转基因的谣言。

对新事物保持警惕是人的本能,而谣言又切合了公众的疑虑,自然就比科学事实要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和接受程度。通过歪曲事实、造谣传谣和阴谋论来“反转”,成了中国反转运动和国外的最大区别。

欧洲跟中国有类似的历史背景,所以欧洲的反转舆论也很强大。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也是通过严格的监管来维护权威性——正如EFSA的前任局长所言,从科学角度而言这样的监管并无必要,但为了赢得公众信任却只能如此。虽然欧洲的反转力量很强大,但欧洲却依然批准了比中国更多的转基因食品——在法律上,总是为转基因放行。

中国有着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转基因管理制度。但严格不等于合理——在某种程度上,其可操作性存着在很大问题,比如“定性标注”,会给执法带来许多混乱。在这点上,欧盟、日本、台湾所采取的“区别对待,设定阈值”的标注要求,无疑要合理得多。

简而言之,在转基因问题上,目前的中国在科学事实、监管要求和公众认知上存在着很大的冲突。这种冲突的形成,有人性因素,更有历史原因。要发展转基因、推广转基因,就不得不直面这种冲突。农业部的新闻发布会,是缓和这种冲突的一种努力,但问题的解决,仍任重道远。


 

失去移动市场,微软做错了什么?

黛安芬、曼妮芬聚拢系列舒适性较差

车膜质量还是进口的更好?

5品牌文胸消费者口碑排行榜:爱慕居首,黛安芬垫后

美赞臣新推高端奶粉为何拿中国宝宝当“小白鼠”?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