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消费者报道

复原奶并非劣质奶

作者:云无心

文/云无心


作者系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

为什么农业部要“剑指”复原乳?“违规添加复原乳”又是什么意思?

农业部新修订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于2016年4月1日施行,有媒体宣称“该标准的修订,完善了我国复原乳的鉴定标准,为监管违规添加复原乳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什么农业部要“剑指”复原乳?“违规添加复原乳”又什么意思?复原奶,是“违规奶”吗?

什么是复原乳?

首先,先说说农业部新标准中提到的其它两个概念“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巴氏灭菌乳”简称为“巴氏奶”,只经过70多度、十几秒钟的加热,对奶品质的影响较小,能够很好的保持牛奶的外观和风味,通常也被称为“鲜奶”。“UHT灭菌乳”要经过超高温加热,一般是135度以上、加热几秒钟,可以把其中的细菌充分杀灭,所以能在常温下保存数月或一年,因此也被称为“常温奶”。

而复原乳是把牛奶先干燥成奶粉(或者浓缩奶),再加水冲兑而成的。如用做液态奶销售的话,其在干燥前,要经过一次高温灭菌,冲兑之后还要再进行一次超高温灭绝,所以加热程度比UHT奶还要高。

三种奶营养差别大吗?

巴氏奶和常温奶在奶品行业中竞争比较激烈,各自的厂家及其支持“专家”也会互相指责、攻击,甚至到了不惜歪曲事实的地步。

对于常温奶和复原奶,其指责的核心是“高温破坏了营养”,具体是指:高温导致蛋白质变性、破坏活性蛋白 ;高温降低可溶性钙的含量和高温破坏维生素。那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高温导致蛋白质变性”和“高温破坏活性蛋白”纯粹是混淆视听。我们所吃的任何一种熟食,其蛋白质都经过了充分的加热变性,比如鸡蛋、肉和豆制品。而所谓的“活性蛋白”,不管是否变性,经过人体的消化吸收其活性也都不再存在。加热使蛋白质变性不仅不会损失营养,反而会有助于消化。

其次,钙是无机盐,不管怎么加热都不会变化。虽然经过超高温加热,牛奶中钙的溶解状态会有一定的变化。尽管有检测显示高温加热降低了牛奶中可溶性钙的比例,但并没有证据直接证明这一变化是否会明显的影响其吸收率。

第三,加热的确会损失一些维生素。如果把奶粉按比例复原成液态奶,比较它与鲜奶的维生素含量,Vb2和Vb12的损失都只有15%左右。最容易损失的Vb1,但其损失量也不到30%。

值得注意的是,牛奶并非Vb1等其他维生素的良好来源,其含量本来就少,损失了也没什么可惜的。其实,获取维生素并不是我们喝牛奶的主要目的,而这些损失也比多数人想象得要小的多。

简而言之,常温奶和复原奶的营养跟巴氏奶相比,虽有少许损失,但整体差异就很小,这并不值得消费者过于关注和纠结。

复原奶不是劣质产品

常温奶、复原奶跟巴氏奶的主要差别在其外观和风味。经过超高温加热,牛奶的颜色会变得暗淡一些,风味也变得不那么“清新”,对很多消费者而言不如巴氏奶有吸引力。

三种奶在加工工艺和外观风味上明显不同,营养组成上也有少许差异,这足以使得它们在销售中需要明确区分。在国家标准中规定酸牛奶、灭菌奶及其他乳制品可用复原乳作原料,但巴氏杀菌奶不能用复原乳做原料。同时,以复原乳为原料的产品应标明为“复原乳”,或在配料表中注明“水、奶粉”。

既然国标要求区分,那么就需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来监控。农业部颁布的新标准,是为了方便其监管而提供准确的检测手段,并不是说复原奶就是“违规产品”或者“劣质产品”。

目前市场上可能有许多添加了复原乳的奶制品没有标注,甚至可能有不法厂家在巴氏奶中添加复原奶。这本身是严重非法的行为,应该严肃追究严格处理。但是,不能因此就把复原奶歪曲成“劣质产品”。

对于常温奶和复原奶只要其规范生产、规范标注,就应该受到保护。用“营养严重流失”这样的虚假的理由来反对复原乳,是一种营销欺骗,这对于复原乳不公平,更无助于食品市场的规范。

 

失去移动市场,微软做错了什么?

黛安芬、曼妮芬聚拢系列舒适性较差

车膜质量还是进口的更好?

5品牌文胸消费者口碑排行榜:爱慕居首,黛安芬垫后

美赞臣新推高端奶粉为何拿中国宝宝当“小白鼠”?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