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边云霞,性别:女,出生年月:1980.02,单位:武警工程大学,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生。
摘要:非现役文职教员在军事院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武警工程大学非现役文职教员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加强他们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现役 文职教员 管理
2005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之后,非现役文职人员就正式开始进入了我军编制序列,充实到了教学、科研、工程、卫生、文体、图书、档案等岗位,其中,教学岗位非现役文职人员成为军队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我校自2008年首次招聘非现役文职人员以来,虽然只有短短六年,非现役文职人员人数初具规模,同时编制数还在逐年增加。截至目前,我校现有各类非现役文职人员一百余人,其中,从事教学岗位五十余人,占比44%,占一线教员总数近十分之一。可见,非现役文职教员是文职人员的主要组成,他们在大学教员队伍中的比例也不可小视。因此,在军事院校转型期间,如何加强非现役文职教员建设,从而有力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大学实际,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分析现状 找出问题
(一)非现役文职教员给大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非现役文职教员担负着教研室繁重的教学任务。这些地方院校的高才生经历了名校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宝贵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给学员以全新的感受和启迪,学员更易于接受并掌握所学内容。其次,在科研方面,为我校输入了新鲜血液,地方高校相对于军事院校具有它自身的优势,如与Internet网无缝连接的校园网络、频繁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社会上各种科研和工程项目的研制开发等都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先进技术、积极创新的平台和机会,这样的人才到我校后带来了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二)非现役文职教员给大学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
当前,我校非现役文职教员面临着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求职动机复杂。一部分文职人员是冲着军校的工作环境、利益保障和福利待遇而来的;一部分人是为了缓解或避免地方院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还有一部分人就业期待较高,采取“曲线”就业的方式,以此作为走向社会更高目标的跳板,没有长期服务国防事业的思想,一旦合同期满,时机成熟,便会“另找出路”。
2.思想容易波动。由于文职人员实行的是聘用合同签约制度,每期合同仅为3~5年,初、中级岗位最高工作年龄只能到40岁、45岁,除少数聘用到高级岗位的,都不能工作到退休,这一现状不仅造成了文职人员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较大,而且其聘用观念较强,主人翁意识淡薄,往往在实际工作中热情不高,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有些文职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淡漠,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对事业缺乏敬业精神,在合同期限、工资待遇、职级发展、职称评定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思想波动。
3.保密意识淡薄。文职人员作为大学新生的、特殊的成员,一方面他们渴望被大学接纳、认可;另一方面对大学的相关情况还存在神秘感和认知缺乏。由于未受过系统的保密知识教育,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密意思不够牢固,警惕性不高,对防间保密知识掌握不够;文职还存在着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导致其流动性不断增加,在离开军校岗位再次步入地方就业时,很容易将军校的一些秘密带入地方,这容易泄露军事秘密,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这会对我党、我军的军事工作带来重大危害。
4.军营了解较少。军队院校和地方院校比较有其特殊性,具有浓厚的军事特色,要以培养军事人才为主体,为我军输送优秀军官。由于非现役文职教员没有学习过系统的军事理论、对于军校受教育对象特点和发展的研究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在军校的教学活动中,他们就难以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适当地引入学员感兴趣的军事科技前沿问题。非现役文职教员在授课过程中,大多纸上谈兵,难以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军事热点、军事敏感问题,对军队实战方面的内容涉及也很少,这会影响学员以后的实际指挥和作战应变能力。
二、完善制度 加强管理
针对以上非现役文职教员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为主管部门应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和规范他们的事宜,解决好他们的工资待遇、制度机制、培训升职等实际问题,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
(一)坚持人性化管理,为非现役文职教员营造良好环境
非现役文职教员在法律身份和法定权益方面均不同于现役军人,身份相对特殊。许多非现役文职教员来到军队工作后,面对衣着整齐划一、训练有素的军人往往觉得自己是“局外人”,感到孤独、压抑,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无所适从;而且有的现役干部从思想深处轻视非现役文职教员,把他们看成是“临时工”或“竞争对手”,内心持排斥态度。为此,要大力宣传非现役文职人员制度,引导现役军人消除认识误区,解除偏见和歧视,将非现役文职教员视为军校建设的人才,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接纳和对待他们,为非现役文职教员快速形成身份认同、转变角色、履职尽责提供良好的军营环境。在管理上,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发挥非现役文职教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帮助文职教员树立主人翁意识;在工作上,尊重非现役文职教员的学识和能力,放手让他们参与单位的各项重大业务活动,为他们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工作氛围;在生活上,给予热情关心和保障,帮助他们解决吃住条件,解决其后顾之忧,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给他们创造一个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生活环境;对于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的非现役文职教员,吸引到党员队伍中来;对于兴趣爱好广泛,表现欲望强的非现役文职教员,鼓励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文艺演出、联欢中充分施展才艺。总之,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做到用情感来留住人,用事业来吸引人,用前途来激励人,用待遇来稳定人,切实增强他们献身国防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注重教育培训,为非现役文职教员搭建发展平台
学习培训是满足非现役文职教员成长需要的重要手段,不仅具有拓展知识、提高技能的作用,而且具有鼓舞自信心、激发进取心、增强归属感的功效。根据阶段性成长需求的不同和形势任务的需要,结合文职职业规划,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为他们提供成长发展平台。
加强非现役文职教员岗前培训。一是在非现役文职教员初聘到军校时,加强军政素质、保密意识等军人基础能力培训。根据军队需要,非现役文职教员应像现役干部一样赋有参加作战、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职责。因此,要组织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和体能训练,培养他们顽强刚毅的思想作风和身体素质,创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军校的应急保障机制全面到位无疏漏。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重点学习军校的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和有关文件规定,突出保密教育和纪律教育,着力引导广大文职人员坚定政治信仰,强固军魂意识,纯洁思想道德,凝聚意志力量,使其深刻认识“强军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激发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二是正式上岗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军校不同与地方,很多岗位即使与地方专业技能要求相同,但存在许多不同的操作规程和特殊要求。非现役文职教员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军校学员,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培养目标同地方大学生有较大不同,对思想政治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军校教员在教学过程要穿插显性或隐性思想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意识灌输和引导。同时,文职人员也希望通过学习培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胜任本职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对于文职人员尽快提升能力素质、适应岗位任职需要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加强非现役文职教员继续教育。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后,业务培训仍不能放松,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要求非现役文职教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还要有突出的工作能力。各学科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派资深教员对非现役文职教员进行辅导、帮带,鼓励文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业务培训、学术活动,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年有计划地安排非现役文职教员参加在职或脱产攻读学位;或建立全军或军区级文职人员专门培训基地;或在现有军队教育体系内开设文职教员培训班;或根据专业特点吸收非现役文职教员参与现役干部的合训,以提升非现役文职教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健全激励机制,增强非现役文职教员荣誉力度
美国哈佛大学的管理学教授詹姆斯说过: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30%,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正确的激励是人员管理的关键之所在。我们在实施文职人员管理的过程中,也必须实行正确的激励。一方面要适当扩大非现役文职教员奖励范围,既能体现大学对非现役文职教员的关怀和尊重,又有利于强化对非现役文职教员的荣誉激励效果。另一方面要针对非现役文职教员的特殊性,增设专门的奖惩项目。专项奖惩制度的设置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及时适应等原则。比如,年纪轻一点的非现役文职教员比较看重自己所从事的岗位的发展前景,比较关注自己今后的发展,对于他们,我们应当把学习与培训机会作为主要的激励手段;而一些年纪比较大、职位比较高的非现役文职教员,他们比较注重所从事职业的成就感,所以政治荣誉和精神奖励应当作为他们的主要激励手段。
在完善激励机制的同时,要注意把激励与惩处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在人员管理中的作用。惩罚制度方面,对违反军校纪律的非现役文职教员,给予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对于不称职的非现役文职教员,解除聘用合同。除基本的处分方法外,还可制定如扣发奖金、将不良记录记入公民诚信档案等专门处理办法,增强惩罚制度的警示作用,强化针对性激励效果。
非现役文职教员作为大学的一股新生力量,在大学的改革发展建设、在大学的教育教学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只有继续完善非现役文职教员的管理,才能真正把地方高素质人才与军队优秀军事人才结合起来,深化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我国国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解放军四总部.军队文职人员管理规定[N].解放军报. 2012-9-28(2).
[2]徐章闽.对实施文职人员制度的儿点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5(1).
[3]王春来.试析军校教学类文职人员的聘任、培训与管理[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2,9(4).
[4]路璐.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人员的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