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北京纪事

张嘉佳:我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我很普通


文◎ 那子



张嘉佳,作家,一个有着文艺才情的80后男人。从大二开始,他就一直在南京、上海、北京的各个电视栏目晃荡着,他在那些文字里恣意挥洒着自己的才情,33个睡前故事,暖心,很容易打动人,而且有“治愈”功能。他的书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让我留在你身边》都创下了不俗的销量。现在,他自编自导,正全力打造自己的电影《摆渡人》。就算拍摄现场忙到无暇睡觉吃饭,面对我们的采访,他依然回答得很走心,这种敬业的态度让人感动。同时也证明,张嘉佳不仅有才情,还有人情。

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必须坚持

7月9日,张嘉佳首任导演的电影《摆渡人》开机。他坦言,此前觉得不就是拍个电影嘛,顺其自然就可以。但是真正开机的那天,当梁朝伟站在镜头前的那一刻,他突然知道了什么是紧张。

除了紧张,还有另外一个字——累!可以说拍这部电影是张嘉佳人生最辛苦的阶段。“如果是别人的电影,我根本无法坚持下来。但因为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我必须坚持。”张嘉佳说。

记者:《摆渡人》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张嘉佳:《摆渡人》对我最大的意义就是让王家卫知道了我,并且带我走上导演之路。

记者:据说剧本写了40稿,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张嘉佳:我6月8日进组时,这部电影剧本已经写了30多稿,7月9日开机前一个月,又写了9稿;开机到现在,继续加了三稿。正常电影剧本3万字,而《摆渡人》的剧本至今已经累积70万字。一直传闻王家卫拍电影没有剧本,事实是,他不是没有剧本,而是剧本概念太宏大,不是探讨人物情节,而是探讨人的一生。当然,这只是我初期的领悟,到了后来,我知道自己太幼稚,他的剧本不是探讨人的一生,而是探讨人物一生的几种可能。

记者:《摆渡人》讲述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个故事传递什么?

张嘉佳:《摆渡人》中,女主角“小玉”喜欢画家“马力”,明知对方并不喜欢自己,也乐于付出,倾尽全力帮忙,在灯光下拥抱对方的影子。“他在岸这边落水了,我要把他送到河那岸去。河那岸有别人在等他,不是我,我是摆渡人。”王家卫看中的正是“摆渡人”这样一个意向,并由此重新发展出更加丰富的故事和人物关系。

摆渡人很多人理解为备胎,其实不是的。因为人人都在渡河,也都在摆渡。这是所有人必经的河流。你的河流,我的河流,或许永不并流。尊重每一份感情,因为它们可以发生,就是了不起的事情。我喜欢摆渡人的最后一句话,我们都会上岸,阳光万里,鲜花沿路开放。

记者:首任导演,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乐趣是什么?

张嘉佳:第一次当导演,演员里那么多大咖,还有很多高难度甚至高危险性的拍摄,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挑战。

虽然有这么多的大牌,但无论是多么高难度甚至高危险性的拍摄都没有人拒绝,都很配合。我越来越爱梁朝伟,跟他说什么,他都张大那双电眼,嘴巴成O形说:哦好。简直太迷人了,成熟与童真并具。

记者:请评价一下王家卫,并谈谈你们相识的细节。

张嘉佳:首先王家卫对我来说肯定是偶像,我看的遍数最多的电影就是《东邪西毒》。高中看的,在租碟店发现一个武打片,打得一塌糊涂,很激动,借回去看。回家一放,看不懂啊,为什么啊?明明打得很厉害怎么看不懂呢?大学一遍遍看,就此被导演拐带成了文艺青年。《重庆森林》《花样年华》《2046》都喜欢。梁朝伟的盲武士,张国荣的欧阳锋,喜欢得不得了。张曼玉在窗沿的独白,“我最好的时候,你却不在我身边”,至今还会在脑海里回放。

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的一家酒吧,穿什么不记得了,不过导演没戴墨镜。第一句也不记得了,只记得差点扑上去亲他。当时导演说,你故事里有适合梁朝伟演的吗?我说,就算没有编也要编一个出来。


我是一个具备写字天赋的普通人

张嘉佳被称为“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对这个称号,他说他不介意一切评价和称呼。如果是褒义的,他会感谢;如果是贬义的,他会看不见。

张嘉佳只对喜欢负责,他很高兴自己是被这个世界需要的,很高兴自己能够提供那么一点点微弱的东西。

对于自己,张嘉佳说:我最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我很普通,我是一个具备写文字天赋的普通人,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回报喜欢自己的人。

记者:好故事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讲好故事?

张嘉佳:在技术层面剧本和小说是两个领域的技巧,恰好我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所以讲起故事来和别的作家有所不同,节奏更快,更注重人物设定,更强调严格的三段式叙述,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回馈吧。这是技巧层面的,其实我私下觉得,可能更多是因为我在坚持一个讲述的概念——我说的一定是我自己真这么认为的。写作对我来说,一直是件私人的事情,不因为他人喜欢而改变,也不因为他人厌恶而退却。写作,意味着我与这个世界正在对话。

记者:在你的故事中,哪些人物有原型?哪些是你自己的影子?

张嘉佳:故事都有原型。是朋友们和自己的故事,打碎了,重新梳理的,拼接到一个完整的人身上。一定是自己的真实写照,而且零碎投射到了每一个主人公身上。自己在小说中客串,所以才叫作“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把这本书当作一张专辑,几年来的人生全部打散了,依次刻录、镶嵌,这本书其实呈现的就是我的世界观。我33岁生日之后,就想要把最近几年的经历写出来。可是我又不想写自传,写成好多块之后,它就零零散散地变成这么一些每个独自成篇的故事。

记者:如何从一个作家转型成为编剧?张嘉佳:这个其实我不太好回答,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我出《全世界》这本书之前已经写过电影《刀见笑》了。只是我做事比较随性,没啥太集中的目的。电视、小说、编剧一直陆陆续续做着,不太追求勇攀高峰什么的。颓废文青做得好好的,突然做娱乐节目去了。电视做得好好的,突然写剧本去了。《刀见笑》被金马奖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可惜没拿到,导演监制安慰我,明年再来,结果第二年我研究美食去了。

记者:幸福是什么?张嘉佳:努力做到忠于自己吧。

日前,张嘉佳正式成立“时间海”公司,签约并培养年轻写作者。从作家向出版人转型的他坦言:“‘时间海’这家公司,就是想找到对的人,一起做好的事。”

(编辑·麻雯) [email protected]


张嘉佳,一个有着文艺才情的80后男人

 

北戏书馆开设平谷分馆

大白菜

谁在动退休职工医保这块奶酪?

建外大街轶事

张越——不一样的主持人

郭增善和他的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