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互联网经济

共享经济“入侵”餐饮市场

作者:杨清清

共享经济已开始潮涌。据统计,2014年全球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达1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3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6%。目前,在酒店业、汽车租赁业,共享经济已逐渐深入人心,在餐饮市场,共享经济也开始悄然起步。


杨清清 特约撰稿人

如果说,酒店业的共享经济是挖掘住房闲置空间,汽车租赁业的共享经济是挖掘车辆及驾驶员的闲置时间,那么在餐饮市场,共享经济的应用便是挖掘散落民间、喜欢并擅长制作美食的闲置的人。

国外的EatWith及国内的我有饭等私厨分享平台,可谓是依托共享经济、为私厨进行信息和交易服务的第一批实践者。但其更强调“饭局”概念,除美食之外,还包含社交、文化等多种元素,力图连接主人与食客,进行增值与溢价。

“回家吃饭”、“妈妈的菜”等平台则可视为第二批实践者。它对接的并非“饭局”,而是周边社区家庭主妇或年长之辈所做的家常便饭。这种共享经济模式的供应端门槛更低、数量更多,容易形成私厨的规模化效应,也构成本次探讨的主要模式。

目前,这些私厨分享平台的产品模式基本同质化,即给用户提供基于地理位置向周边社区家庭预定上门用餐或订购外卖的平台。其着眼点在于,通过将写字楼周边小区里住着的“大爷大妈们”释放为供应端,令用户能享受到“家乡的味道”。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独特性与差异化体验可以构成私厨分享平台的加分项,私厨共享经济模式的问题在于,其需求是否足以形成一个新的市场?答案是有待商榷。事实上,在出行领域,共享经济能够普及,缘于城市中强烈的出行痛点:一方面,用户出行的车辆使用是刚需,但未必拥有车辆,也时常会遭遇打不到车的窘境,出行困难;另一方面,拥有私家车的车主也有闲置能力提供出行服务。如此诞生的共享经济平台,确实迎合了用户痛点,并可令用户享受到多样化的价格与体验。

但私厨分享平台迎合的是怎样的痛点?在其自身看来,主要迎合都市白领对口味的差异化需求,但这很难称其为痛点,只能视为另一种选择。对于多数都市白领而言,餐馆菜品已足够满足日常用餐需要,如果有更为个性化的选择,只是锦上添花的存在,而非雪中送炭。

并且,即便私厨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选择,但以目前水平而言,为目标用户提供良好体验的能力也仍需打一个问号。目前各平台供应端整个资源的思路较为一致,即主力是全职主妇、在大城市中帮助照顾孩子的老人,也有少部分闲暇时的厨师,但服务的专业性和稳定性依然欠佳。此外,大部分平台均搭建的是“平台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的配送体系,而平台配送方面由平台众包的兼职配送员完成,配送服务能力也参差不齐。

同时,由于外卖还是大多数私厨分享平台的主导模式,这些平台也面临外卖市场惨烈的拼杀。深耕数年的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均身在其中,背靠BAT资源,动辄融资过亿元。而私厨分享平台均体现为创业公司,在国内O2O行业已发展至拼资金与资源的当前阶段,创新的理念与颠覆格局的理想,恐怕要让位于前者。

共享经济的关键在于令供需平衡,由此优化供应端及需求端的体验,并实现订单量、供求人数的提升。而餐饮领域的共享经济,由于需求还未得到有效释放,因而其探索恐怕将比酒店、出行领域更加艰难。

 

“互联网 +”全景改变生活

谁来消除网络专车平台安全隐患?

“互联 网 + 健 康 医 疗 ”催化民生福祉进步

互联网 + 快递

共享经济时代,私厨将向何处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破窗效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