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弄清楚也很简单——学会看标签。食品的标签就如同我们的身份证,让我们看看好酸奶的“证件”信息都写着啥。
看名称,认准“发酵乳”
产品名称写着“酸奶”“发酵乳”“酸牛乳”“发酵牛奶”“酸酪乳”,这些是酸奶。而写着“酸酸乳”“乳酸菌饮料”“风味发酵乳”,则不是真正的酸奶。
如果对于名称不是很确定,还可以看“产品类别”,产品类别是“发酵乳”的就是酸奶。
有的酸奶还额外加了“固体”两个字,很多人对这种酸奶非常有好感,觉得都成固体了,奶量一定够多、菌种一定够丰富。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是自己制作的呈固体状态的酸奶,那么说明原料奶的质量是比较好的。而市面上的固体酸奶大多是加入种类比较多的“增稠剂”而营造的状态,最大的好处是便于运输,与质量不能画等号。因此,不要过于追求固体酸奶或老酸奶。
看配料表,“奶”要排第一
食品配料表中的内容排序也是有门道的,是按照成分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知道这一点,我们就能清楚辨别出它是“金玉”还是“败絮”。
酸奶的基本成分就是奶、糖和发酵菌种。有的低糖或无糖酸奶不加糖,会添加甜味剂;还有的酸奶会添加果胶、卡拉胶等增稠剂,这些是可以的,且增稠剂本质上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人们有好处。
如果配料表第一位的不是奶而是水,就需要警惕了,这样的产品大多不是真正的酸奶,而是乳酸菌饮料而已。但有一种除外,虽然排第一位的是水,但是以复原乳为原料的酸奶,即水加奶粉还原成牛奶,再进行发酵,只要奶粉质量没问题,这也算是好酸奶。
有些酸奶中还添加了果汁、果粒、果酱、杂粮、香精、稀奶油等成分,这往往是风味发酵乳,不是真正的好酸奶。这些成分主要是用来调味的。比如稀奶油增加了酸奶的脂肪含量,会让口感更香滑,同时降低了乳含量,这样看来虽然口感增加了,营养价值却是“打折”了。
“小框框”里看蛋白质
“小框框”就是营养成分表,里面至少要标注“4+1”项内容,即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对于酸奶而言最重要的是蛋白质,国家关于乳品的规定要求,原味酸奶蛋白含量≥2.5%,风味酸奶的≥2.3%。低于此标准的可能是饮料。
有些酸奶还标有“乳含量”,国家对此没有特别要求,但从营养角度来说,当然乳含量越高越好,自己动手做的酸奶乳含量可以达99%以上,但是会很酸。所以,为了口感和营养兼得,建议尽量购买乳含量大于85%的酸奶。
保藏条件要“低温”
酸奶由于有活的菌种存在,所以要求在低温(2~4℃左右)条件下保藏,是为了能让乳酸菌保持活性。不需要低温保藏的大多不是酸奶,例如酸酸乳在贮藏条件中并未说明是“低温”,它实质上是一种乳饮料;或者是灭活菌种的“熟”酸奶,即常温酸奶。这种酸奶在包装前,其中的乳酸菌就被杀死了,这样保质期更长,虽然喝不到乳酸菌,但酸奶的补钙作用并没有减弱。
发酵菌与益生菌,并不是一回事儿
酸奶是在牛奶中加入菌种发酵而成的。常规酸奶中大多添加的是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这二者有助于酸奶发酵成型,但它们并不能在人体肠道中“定居”,发挥不了乳酸菌对肠道的各种好处,所以并不是真正的“益生菌”。
嗜酸乳杆菌、B-双歧杆菌等,才是真正意义上“益生菌”。益生菌是额外添加的,在配料表中也会有体现。理论上,益生菌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健康,不过喝到嘴里的酸奶是否能真正起作用,还与益生菌存活率与数量有密切关系。
>>小贴士
痛风患者要少喝酸奶酸奶是由鲜牛奶发酵而来。而在发酵过程中,牛奶中的大部分乳糖被分解掉,产生乳酸,这对乳糖不耐症的人来说是个好事。不过,对于痛风患者而言,就没那么好了,酸奶中的乳酸不利于尿酸排出,同时乳酸菌中含有较多嘌呤物质,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痛风患者要少喝酸奶。牛奶中不含嘌呤,痛风患者还是喝牛奶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