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航空知识

印度阵风第二季

作者:文/晨枫

美国电视剧一年一季,印度的MMRCA计划也一样,现在上演第二季。莫迪访问法国时,宣布与奥朗德达成初步协议,将购买36架“阵风”现货,直接由达索制造,预期两年内交付使用。

文/晨枫


达索“阵风”战斗机生产线,由于法国海军和空军的装备数量有限,达索公司必须通过外销来摊薄飞机成本,并将盈利用于飞机改进项目的研发。


印度对于法国装备并不陌生,印度装备有59架达索“幻影”2000战斗机。图为一架正在进行升级改造的“幻影”2000。


有远见的乐观

MMRCA意为中型多用途战斗机,有时也缩短为MRCA计划。这原本是作为替代早已老旧的米格-21的计划,后来演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印度空军在2001年就提出相关要求,但到2007年8月28日才最后公布招标要求,2009年8月开始对比飞行展示和评估,2011年4月27日宣布欧洲“台风”与法国“阵风”为最后候选,2012年1月31日宣布法国“阵风”最后入选。印度与法国的最后谈判随即开始,具体规定生产、交付、技术转移、技术服务和付款的细节。印度宣布“阵风”入选的时候,法国达索表现出惊人的低调,拒绝过分乐观,历史证明了达索的谨慎是有远见的。

达索和法国航空工业对于印度是相当了解的。不算145架英法合作的“美洲虎”攻击机,印度已经装备了60架“幻影”2000战斗机,达索正在将其升级。印度的“光辉”战斗机研制得到达索的技术援助,“卡维利”发动机则得到斯奈克玛的技术援助。英国人在“台风”落选后,酸溜溜地说到:“比落选更加悲惨的事情就是入选”,暗示MRCA计划谈判的磨难。英国人当然有酸葡萄心理,但他们对印度的了解超过法国。果然,MRCA计划谈判没能迅速进行,反而一拖就是3年。

印度和法国的谈判策略不难揣测。达索“幻影”III和“幻影”2000是成功的外销型号,不仅盈利,也通过军备联系在国际上建立了法国的影响。法国在“阵风”上投入巨资,当年从“台风”的前身ECA分家单干,除了技术路线和主导权问题谈不拢外,对外销的期望也是很大因素。法国战斗机本来批量就小,冷战后的裁军迫使法国削减“阵风”采购数量和推迟交付时间,对外销的依赖更大。但“阵风”的外销业绩大大低于预期,印度成为第一个明确表示订购意向的国家,达索需要从MRCA计划收回部分原始投资和后来长期低速生产造成的生产线闲置成本,这也是推动未来研发的本钱。


印度航展上,达索公司展示的“阵风”模型。达索与印度方面关于“阵风”的谈判可谓旷日持久,最终敲定了36架的订单。

印度的有利条件

在印度方面,法国急于推销“阵风”正是杀价的好机会,并要求超常技术转移。历史上,印度多次试图通过引进生产提高印度航空科技水平,从苏联/俄罗斯引进的米格-21、米格-29、苏-30MKI都包含印度组装和技术转移,但印度航空科技长期处于刺而不激的状态,引进法国航空科技或许可以成为转机。同时,印度正在研制新一代国产武器装备,包括近程和中程空空导弹。印度“阵风”不光要求配备法制武器,还将要求与印制武器整合,迫使达索开放很多平时不对用户开放的系统代码,增加技术转移深度。

拖延是印度制胜战略的不二法门。在“阵风”谈判问题上,印度有条件拖,但达索拖不起。法国由于连年军费裁减,加上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的深重经济困难,“阵风”生产线只能以最低速度维持,极大地增加了单位成本,也限制了后续改进的投入,尤其是M88-4增推发动机和RBE2-AA有源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是下一代战斗机必备的法宝,没有这个是不能出门见人的。“阵风”的推重比不低,但增加挂载能力和保形油箱后,增推也是必须的。达索已经完成了前期技术准备,但要完成工程研发,需要时间,更需要资金。阿联酋要求达索的报价包括这些升级,达索不愿意“吃下”升级开支,和阿联酋讨价还价,最后把阿联酋惹恼了。但达索的问题依在,而且继续拖下去,技术队伍和延续性就要成问题,基础散了要再收起来是十分困难的,俄罗斯在苏霍伊T-50战斗机和土星AL-41发动机研发中的种种困难就是先例。

印度还有更多有利条件。在轻型战斗机方面,“光辉”战斗机(也称LCA)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接近实战状态。这是先进轻型战斗机中的翘楚。在重型战斗机方面,苏-30MKI不仅是除F-22之外唯一使用推力转向的先进战斗机,还整合以色列“利特宁”瞄准-制导吊舱、法国SAGEM环形激光陀螺和GPS等,是俄罗斯气动与西方航电的完美整合。在下一代战斗机方面,印度是苏霍伊T-50的50:50合作伙伴,印度还将负责T-50双座型的研发。这是世界上唯一能与F-22抗衡的具有隐身、超巡、超机动、先进航电和远程火力的顶级战斗机。印度还有意启动先进中型战斗机计划(简称AMCA),这是具有F-35的隐身水平但成本极大降低的双发隐身战斗机,这将把印度的自主航空科技推入世界第一梯队。在这样的情况下,“阵风”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与其说是主力,不如说是过渡。至少在2012年时印度是这么认为的。

印度的谈判压力

但印度的设想没有成为现实。“光辉”战斗机继续举步维艰,关键日期一再错过,只有玩“第一阶段初始战斗状态”、“第二阶段初始战斗状态”、“第一阶段完整战斗状态”、“第二阶段完整战斗状态”这样的文字游戏。悲惨的现实是,起步晚于“光辉”的 “枭龙”在2007年就投入批量生产,早已投入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斗值班了。而印度“光辉”至今不能形成战斗力。

苏-30MKI也不尽人意。多次坠机导致多次大面积停飞,侥幸逃生的飞行员被授予英勇勋章。意外弹射、飞控故障、任务计算机死机、显示器黑屏、机翼油箱爆炸、推力转向机构漏油,大大小小的问题不断。据说苏-30MKI的出勤率只有55%。尽管如此,印度依然在继续组装新的苏-30MKI。目前已经交付200架,预计总产量达到272架,在2019年前交付完毕。

与俄罗斯合作的T-50项目更加忧心。尽管普京曾赌咒发誓T-50将在2015年前投入使用,T-50的试飞与研制却大大落后于计划,配套的AL-41发动机更是拖后腿。2014年12月,俄罗斯空军尚且坚持将在2020年前接收55架T-50。但2015年3月,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尤里·鲍里索夫承认,T-50的生产将放慢,第一批订购降低到12架,俄罗斯转而追加苏-35S的订购,填补空中力量的空档。苏-35是苏-27的深度升级改进型,也将采用推力转向。印度的研发参与和技术发言权并不存在,印度负责的T-50双座型遥遥无期,AMCA更是除了班加罗尔航展上的模型外,更是连提都不怎么提了。

在与达索的谈判过程中,MRCA计划的价码从最初的120亿美元上涨到200亿美元。印度要求在达索交付最初18架后,由印度组装其余108架。达索对此并无异议。但除了技术转移和技术整合外,印度要求达索对印度组装的“阵风”提供质量保证。这最终成为跨不过去的坎,达索对印度航空工业水准没有信心,更是拒绝为并非自己经手的工作承担质量保证。

在印度折腾达索的这段时间里,中国航空科技展现出深刻的变化。歼20、歼31以及各种苏-27、苏-30的深度改进型已经多得眼花缭乱。对比形成压力。尽管中国无意威胁印度,但中国这样的巨人即使不把眼光投过来,喘一口气的动静也对邻国造成很大的震荡。印度突然有了急迫感。印度国防部长马诺哈·帕里卡在莫迪与奥朗德达成初步协议后说到:“印度空军将通过这笔采购获得最起码的氧气……事实上,我们在过去17年里没有买过任何新一代飞机”。他指的当然是战斗机。不过苏-30MKI是2002年开始使用的,这些年印度也一直在组装,不知道为什么帕里卡把这排除在外。印度空军一直对苏-30MKI比中国的苏-30MKK更先进津津乐道,对苏-30MKI在与美国F-15或英国“台风”的对抗演习中取得骄人战绩而自豪,帕里卡对为什么印度空军突然缺氧也没有说明。

另一方面的压力来自法国。在多年没有外销业绩后,2014年11月,法国媒体透露埃及有意购买“阵风”的消息。2015年2月,埃及与法国秘密谈判的消息透露,2月16日,两国正式公布,埃及确认购买24架“阵风”。埃及订购给印度带来极大的被动,极大地降低了达索的急迫性。达索也与印度达成协议,原则同意“共同承担质量保证”,但具体如何实施,并没有明确规定。

更大的压力或许来自内部。战斗机是有使用寿命的。印度空军的米格-21早就老旧,米格-29也快到结构寿命;“幻影2000”还在做升级延寿,但这也是“人过中年”了;“光辉”久久不能形成战斗力,苏-30MKI的出勤率远远低于战备需要。再这样下去,印度空军将面临实力空缺。与此同时,不仅中国空军的装备现代化进展迅速,巴基斯坦空军也三管齐下:接收了全部拖欠已久的F-16C/D Block50/52+,大量列装JF-17,还可能列装歼10。巴基斯坦歼10的传说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可以确定的是,一旦达成协议,中国交付的速度会很快,不可能像MRCA计划那样一拖很多年。歼10是具有均衡空战能力的中型空优战斗机,格斗和超视距空战能力兼优。除了“阵风”,印度缺乏能可靠压制歼10的战斗机。

几方面的因素使得印度空军的换装压力骤增,莫迪访问法国的时候,与奥朗德达成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协议,按照印度速度几乎是“匆匆”了。莫迪要求法国两年内交付马上就能使用的“阵风”。考虑到MRCA计划谈判还未完成,“阵风”升级和整合印度技术的工作不可能已经启动。由于交货时间紧迫,新技术整合在时间上来不及,估计这36架“阵风”将和2001年就交付法国空军使用的“阵风”基本型相似。


原本自行研制战斗机可以减轻对国外装备的依赖,让印度在采购谈判中赢得主动。但LCA迟迟不能交付,这反而让印度的谈判陷入被动。

责任编辑:王鑫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