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航空知识

五味杂陈的2014


文/尘嚣


陈肖/摄

2014是五味杂陈的一年。你很难相信,新闻报道中的“航空黑暗年”与统计数据中的“航空最安全年”是同一个2014。从去年3月8日起到12月30日,从马来西亚航空到印尼亚洲航空,从MH370到QZ8501,对于很多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2014,毫无征兆地就成为了至少1 320个生命的终年。

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共发生民用航空器事故990起,其中致命事故21起,相比2013年,事故总数量增长了273.6%。

这一年的航空事故并不是从我们念念难忘的马来西亚航空MH370航班失联开始的。这年第一个抽到“下下签”的是跨圭亚那航空公司。

2014年1月18日,跨圭亚那航空公司的一架赛斯纳208B小型客机失事,紧接着,尼泊尔、南苏丹、突尼斯相继发生事故,仅在马航MH370失联事件发生之前,已有32人在空难中死亡。

随后,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MH370由吉隆坡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包括机组在内的239人至今下落不明。

2014年7月,马来西亚航空MH17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途中,在乌克兰境内被击落,298人遇难。

2014年7月23日,台湾复兴航空ATR-72坠毁。

2014年7月24日,阿尔及利亚航空麦道-82坠毁在非洲马里,116人的生命戛然而止。

2014年8月,伊朗、刚果金、安哥拉、坦桑尼亚,共57人。

2014年9~11月,新几内亚、安地列斯群岛、南苏丹,8人。

2014年12月28日, 印 尼 亚 航QZ8501航班在从印尼泗水机场飞往新加坡樟宜机场的途中失联。12月30日,官方发表公告,确认航班坠毁,162个鲜活的生命从世界消失。紧接着,刚果金,安-24,6人。

罗列在一起的2014年空难数据,看起来不免让人心痛。但另一方面,与上文相同的数据也显示,相较于2013年,2014年致命航空事故率下降了27.59%。

在空难面前,理性与感性之间所产生的背离不仅考验着空管部门、航空公司,同时也考验着媒体的报道能力。一旦事故发生,空难的死亡率经常可达100%,因此相关新闻获得的关注度极高。但是,受制于航空问题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任何人都无法及时地将事情分析得准确、透彻。而在种种限制之下,民航从业者也很难在媒体上对相关事件进行分析。

但是比体制原因更重要的一点是,民航从业者们深知,航空事故的原因并非简单几句话可以解释清楚,而是需要由专业机构进行严谨地调查。而来自航空专家、国际关系专家在真相未明前对空难的评论分析,也容易引发民众对信息简单归类,放大负面消息,进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比如,当去年两起马航事件先后出现之时,类似“多事之秋”、“再不坐飞机”的评论比比皆是。

在空难面前,痛失亲友的家属情绪失控在情理之中,但是肩负着社会责任的媒体却不该失控。当前者在空难100%的死亡率面前感到恐慌时,后者至少应该懂得类似致命事故的发生概率为千万分之1.6,远低于地面致命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当民众和涉事家属在MH370航班失联后,铺天盖地地谴责马来西亚政府与航空公司迟迟不给家属一个交代时,后者应当清楚2013年7月6日旧金山机场的韩亚空难发生将近一年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才在2014年6月24日发布了调查结果。

更进一步,对专业媒体而言,在突发新闻之外,一些冷数据同样值得关注,一些认知需要拓展。以航空安全为例,在常规认知中,起飞和降落是飞机最容易发生事故的阶段。但在2014年发生的21起致命事故中,发生在爬升、进近以及着陆阶段的事故仅为8起,其余13起事则集中在高空航线阶段。然而,很少有媒体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和版面,深入报道这些现象。

不仅如此,关于安全事故责任方推定的舆论导向,也影响着民众对航空安全的认识。马航MH370与MH17事件几乎让所有人认识了波音777,个别媒体甚至称该型飞机为“灾难制造者”,以博眼球,关于该型机良好记录却避而不提。要知道,波音777型飞机从诞生至今20年已服役一千余架,仅发生3起致命事故,而这3起事故中,除MH370尚无定论外,其余两起均与飞机设计无任何关系。同时,MH370事件将民众的视线转移到机组人员身上,据媒体引述马来西亚特别调查组某高官发言,机长扎哈列被认为是唯一的嫌疑人,但目前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可以证明。而这些又将话题引向另一个重要领域,民航从业者,尤其是机组、地勤等一线从业者工作状况问题。

既然事故的发生很多情况下是由地面维护不善,机组操作、塔台指挥失误导致,那么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便成为需要行业、媒体关注的重点。在中国,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飞行员辞职被航空公司要求巨额索赔的事件,而辞职原因则多是管理导致的疲劳驾驶、待遇偏低、发展受阻等情况。中国民航部门对引入飞行学员身体条件较高的标准,以及普遍高于欧美的培训费用,也是导致现役飞行员,尤其是有机长资质的飞行员人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此前就发生过因乘客怀疑飞行员疲劳驾驶而集体拒绝登机的事件。这些都是航空事故的征候。

1994年西安空难则是因为机务在维修时将信号接头插错所致,尽管涉事机型在设计上有问题,但涉事机务的师傅因连带责任最终被判刑。这对参与飞机运行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是真切的教训。据了解,现在国内机务人员所受的管理方式多少有不尽理想之处,而若因此类原因引发在工作中的疏漏,进而导致航空事故的发生,则以是为恨了。而且,需要说的还有,虽然飞行是保障安全的最后一道环节,但是机务的重要性并不低于前者,因此有声音希望航空公司加强对两者在关注度与倾斜度上的平衡,以便从制度到人文两方面,共同坚固地维护航空安全。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机票日益低廉、航线日益丰富、乘机出行机会日益增加的今天,无论是媒体,还是民航从业者,都有必要在各自领域寻求进步的同时,不断加强跨领域知识的完善,并且通过多方不断努力,争取从根源上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每一位乘客的平安出行,进而推动中国航空文化水平的进步。

最后,再让我们一起回到2014年的最后两天。12月28日一架从印尼泗水机场飞往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印尼亚航QZ8501航班,从云入海,162个鲜活的生命西行归天。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对于所有空难事故的铭记、分析与报道,无一不是希望,在未来每一架航班都能够起落安妥。

祝好,2015。

责任编辑:陈肖


 

首都机场起承转合

新视野看冥王星

南苑机场倒计时

飞机狂想

寄不出的家书

北京机场 开启3.0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