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经纬中国合伙人 万浩基
我们再往后面看一看,一些对冲基金,比如美国的那些土豪,它们本来做C轮、D轮或者是上市之后的投资,现在也提早投进来了。所以从数量来看,早期的项目比之前增加了很多。
拿到C轮、D轮的企业数量减少了,但是另一方面,C轮、D轮融到的金额比以前大了很多,估值也高了很多,这是因为大家都在扎堆。
这种情况在中国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这和退出的天花板在提高有关系。几年前大家都觉得做到10亿美元估值已经非常厉害了,但是现在很多公司到了10亿、30亿、50亿美元的估值都还没上市。退出的渠道也多了,5年前上市是唯一的退出渠道,现在并购也是一种退出方式。两年前国内上市公司都以买手游公司为主。未来很多互联网公司也会愿意以非常高的价格去收购创业公司,只要它们能成为其“故事”的一部分。
总体上,我觉得市场比以前健康了很多。当然,在这中间肯定会有人输钱,什么时候会出现输钱的情况呢?如果海外资本市场不能支撑很高估值的退出,这些新一轮的贵项目回归到正常回报率的话,投资者就没那么积极再投这么多钱了。
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会在今年发生,因为总体上股票市场最好的那两年时间已经过去了,美国科技类公司那种海阔天空IPO的好时间已经过去了。以前每年新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还能增长50%,现在很难了。2014年,阿里股价从高点120美元跌到80美元,360股价从110美元掉到40美元,这说明海外股票市场已经在调整了,而且时间超过半年了。这会慢慢影响到还没有上市的公司的融资计划。
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无论是在哪一个垂直领域里,很难出现多于三家以上非常厉害的公司,比如今天的打车软件领域、五年前的视频领域。作为投资者,不管投哪一轮,其实大家都在找NO.1或者NO.2的公司。
对于同等都是执行力非常强的公司,融资能力会变得很重要,有时候甚至可能是决胜关键点之一。
在一些领域,比如O2O,需要通过补贴等手段迅速扩大市场,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好公司的融资能力强,并且资金的利用效率也非常高,它们明白为什么要砸钱做市场,钱砸完可以把市场份额做到多少,并且停止补贴后还可以持续留住用户——这样的公司很容易强者恒强。
——整理/本刊记者 崔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