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人物

亚细亚孤儿

作者:张卓

摄影师韩萌利用一年半的时间找到了美国10个州超过30个收养中国孤儿的美国家庭,最终,她拍摄了20个家庭,19000多张照片,录下了200多个视频。前不久,纽约时报Lens网站刊登了这组名为Chines Adoptees at Home in America的图片专题。

从物质落后的环境来到“玩具丰富的美好家园”,这些孩子就万事大吉了吗?她们在极幼小的年纪先是经历了被父母抛弃,再经历了巨大的文化冲突—她们在新环境里是怎样的感受?有过被孤立吗?会觉得孤独吗?她们会觉得和中国有联系吗?是否想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些都是韩萌的疑问,最重要的是,这些亚细亚的孤儿远远比普通孩子的童年动荡,未来,他们会不会更不容易获得幸福?韩萌希望透过这组照片呈现这个群体里个体的诉求和渴望,另一方面,她和每个家庭进行沟通时,大人、孩子都会落泪,他们的反应让韩萌知道了“其情感上最敏感的部位在哪里”。

编辑|张卓 图片编辑|王唯一 摄影|韩萌


美国马里兰州,来自陕西的霍普靠在妈妈凯利的怀里聊天。

霍普对中国特别感兴趣:“中国女人是不是戴着面纱?”和凯利家一样,每个想收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都必须向中国唯一的国际领养中心(CCCWA)递交申请。CCCWA承认的美国收养机构有54家,分布在美国各州。


美国妈妈谢丽尔带着江西来的阿莉莎在马里兰州的农庄打理马圈。谢丽尔是美国的第二代中国移民,2010年收养了阿莉莎,现在是单身妈妈。

阿莉莎很早就知道,在中国有很多孩子的亲生父母不能照顾他们,也许因为经济条件,也许因为当时中国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长大后,我也要像谢丽尔一样,收养需要帮助的孩子,给他们一个新的开始。”

1991年起,中国允许美国公民收养中国儿童,至2014年,已有近9万中国儿童被收养。


美国的蒙大拿州米苏拉,阿娜卡在晚饭前玩蹦床。

2007年7月,妮科尔·思蒂马克和丈夫从广东阳江市东区福利院领养了1岁的阿娜卡,她的中文名字是党方婷(音)。


晚餐后,阿娜卡(左)与姐姐凯恩在米苏拉的一条河流中玩耍。

被收养后,阿娜卡和父母一直生活在美国蒙大拿州,她的母亲斯蒂马克非常担心阿娜卡会遭到歧视。


奥普·布里齐与一名女花童聊天。2015年4月,她的父母弗兰克·布里齐和朱娜·布里齐庆祝结婚25周年。奥普2005年在广西梧州被收养。

在收养儿童进入青春期后,作为身份认同发展的一部分,一些人希望寻找自己的原生家庭,还有一些人更希望了解自己的文化,对原生家庭没那么关心,而是更注重自己在文化上应如何自处。


Lily (左)和她的同伴在中国舞蹈课堂上玩耍。

2002年拉尔森夫妇从广东省高州福利院收养了Lily,为了能找到让女儿更舒服的学校,拉尔森夫妇搬过3次家,从宾夕法尼亚到华盛顿。

在新的学校,有更多亚洲人。此外,拉尔森夫妇为让女儿更了解本国文化,带她去一个教中国文化的社区服务中心,同时,夫妻俩也在那里学习中文。


江苏的菲儿在马萨诸塞州的家中看动画片《帕丁顿熊》时,被妈妈苏珊打断。苏珊说,这部动画片讲了一只迷路小熊被收养的故事,菲儿每次看了都会突然哭泣。

菲儿在2004年不到一岁时被苏珊夫妇收养,长大后,小女孩一直希望找到亲生父母。前不久,当菲儿得知妈妈偷偷请中国的朋友帮她找寻亲生父母时,语言表达上有障碍的菲儿在家里抱着妈妈哭了很久。

苏珊曾辗转得到了菲儿亲生父亲的联系方式,但找到他时,却被拒之门外。


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安静的小镇,一座两层别墅隐藏在树林中,这是萨曼塔现在的家。

萨曼塔出生于2005年,被一对夫妇从长沙市儿童福利院收养,为了这一刻,这对夫妻等待了11个月,第一晚去给萨曼塔买睡衣时,都不知道要买多大尺码。

如今,萨曼塔拥有一个单独的房间,美国爸爸把整个房间涂成她最喜欢的绿色。房间里摆满了玩具,有两只熊猫和一只比她还高的长颈鹿毛绒玩具。


安徽来的Jinya在2004年被一对美国夫妇收养,现在住在美国的缅因州。Jinya的妈妈苏珊在收养她之前已经学了3年中文,在家里经常用美式发音说中文。她希望女儿将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到她出生的地方去看看,找回生命最开始的符号。

“有人说被收养的孩子是幸运的。其实,我们才是幸运的,有机会做她的妈妈,照顾她。”苏珊说。


Jinya兴奋地奔向大海。

她性格外向,喜欢科学,喜欢在夏令营结交新朋友,最近在研究白暨豚,因为“那是中国的濒临灭绝的动物”。

 

一个世界

谋杀可能发生在每一个女人身上

倪军:他说,“我这个事儿还没有完。”

靳尚谊:站在时间这一边

邓琳琳 短暂出场

时空猎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