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编辑的眼光来审视一本书,大概要看三个方面:第一立意要高,第二定位要准,第三要有价值,全书要以读者接受的语言传达出美的语感。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郝荣斋的专著《编辑和语言应用》(花山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她能够获得优秀的成绩。本书以优化言语的修辞理论统摄全书,结合编辑语言文字加工实例,系统地阐述了编辑语言文字加工从“术”上升到“学”的理论思考,是学术创新;为“工作涉及语言文字的人”“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水平”服务,定位很准;本书理论的阐述和实例的分析无可辩驳地令人信服,对服务人群给予指导,“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就编辑工作而言,我觉得本书会对新编辑的文字加工产生直接的指导作用,会对老编辑的经验有所提升,也会促进编辑学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一、对新编辑的指导
从一般的观念来说,编辑都知道要优化稿件的言语,言语优化是衡量一个编辑水平的标志。我们曾经进行过这样的分析:编辑所面对的稿件水平不一、丰富而庞杂,编辑手中稿件的用语用字质量更是不尽一致,说好了叫异彩纷呈,说差了是鱼龙混杂,有时“伪书”冒头,有时“攒书”七拼八凑,对书稿把关的难度越来越大。达到出版水平的稿件,如果没有编辑的加工、润饰,进行一番纯洁、净化的工作,是不可想象的。但怎样掌握一套规范、系统的方法,编辑却求之不得。
《编辑和语言应用》倡导的言语优化论“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文本平台上”一下子抓住了编辑工作的核心,针对编辑所需求的,对文字加工的本质进行了准确地概括,提出了编辑语言文字加工如何达到正确、规范、优美的标准。本书在第二编中专门讨论研究“实用修辞:言语优化论”,对修辞导论、词语修辞论、句子修辞论和常用辞格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通过1 000多句正面或反面的实例分析,详解修辞是优化言语的活动,系统归纳了选择、调整、变通、组合这四种修辞方法。以“调整”为例,讲到“对话语毛坯或原型进行加工、润饰,或者增添,或者删减,或者调序”,相当于启蒙式的教学,编辑们可以得到很实际的收获,提高自己处理书稿的实际本领,“可以游刃有余地修改和润饰自己手下的稿件”,掌握语言文字加工的知识方法论。
在“编辑语言文字加工的原则”中,本书特意强调要“尊重作者原意”“保持原作风格”,不能想当然,不要犯把“1949年,春进了北京城”改成“1949年春,进了北京城”式的错误。这是对新编辑的谆谆告诫。我们曾经处理的一个案例正是新编辑违背了这一原则而使出版社非常被动。这是一本叫《猫传》的书稿。小编辑对稿件内容不满意,也不退改,却越俎代庖,自己动手对稿件进行了较大篇幅的修改,致使原稿语言、结构发生改变,结果作者大怒,造成图书销毁,另加赔偿的结果。“优秀的编辑决不把自己的文风、语言习惯强加于人” ,要“使改文与原作水乳交融,丝毫不露斧凿雕琢之痕”。
“尊重作者原意”“保持原作风格”并不是要求编辑不作为,而是要“进一步沙里淘金,点铁成金”,“从而为稿件增添附加值,为原作增光添彩”。这就要求编辑须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否则会导致问题图书的出现。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做个魅力四射的真女人》一书的书稿中,多处出现“勾引”“情欲”“男欢女爱”“女性诱惑仪式”等内容浅俗、格调低下的词语。该书稿在终审、质检提出问题后,总编室经过审查建议不予出版,在报经总编辑批准后最终撤销选题,未能出版,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SPA自然美浴》一书的原封面设计在“美浴”的大号字体旁边有五幅裸体浴者,是作者为谋求市场效果故意为之的。该封面得到责任编辑的认可,在终审的坚持下,最终才予以删改。通读全书,我们感到优化言语的目的是使编辑更好地把握书稿内容,向读者传达美的语感,既赢得读者的喜爱又符合市场的需求。这个分寸,往往是水平高的编辑才能拿捏得好的。
二、促进编辑学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从学术研究的层面看本书,其闪光点有两个:一是把修辞学理论运用到编辑语言文字加工的实践中,以言语优化来统领整个编辑加工的实践过程;二是建构了编辑语言学的框架,成就了这部“既实用,又有新意”(胡明扬语)的编辑语言学著作。
本书界定了编辑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学科性质、学科任务,有实例、有理论,理论和实际结合,可信度较高,权威性较强。作者提出编辑语言学就是编辑语言文字的加工之学,编辑语言学要研究从原稿的语言文字到编辑的改文,以及“应改而未改”的语言文字诸现象,从中概括出规则、规律,进而形成编辑语言文字加工的理论和工艺系统。系统地看编辑加工过程,有着特定的原则、标准、内容和方法,书中强调把使用语言文字正确、规范和言语优化并列为编辑语言文字加工的基本内容。这对建立编辑的理论知识体系有着重要意义,便于编辑在审读和加工过程中,自觉地把判断语言文字的正误放在首位;从更高层面把握书稿内容,看稿件是否在政治、民族、宗教、国家与地区的表述等敏感问题上合格;在书稿形式的处理上,看标题的提炼是否精当,逻辑关系是否严谨,用词用字是否规范。
在总结编辑语言文字加工要符合“适应题旨情境”的原则时,作者归纳了五条:1.加工稿件要围绕其主题、要旨和焦点信息。2.加工稿件要顾及其上下文或前言后语。3.加工稿件要考虑其受众的兴趣、需要、接受心理和文化水平。4.加工稿件要适应其拟发传媒和出版物的不同特点。5. 加工稿件还要受其拟发传媒和出版物的时空限制。这基于陈望道先生的理论,即:“修辞所须适合的是题旨和情境”,“题旨和情境可说是修辞的标准、依据”。结合上述内容,我们感到:从修辞学研究的角度切入,观察编辑的语言文字加工现象,这是本书作者研究方法的一个独特之处。细细想来,这和作者深厚的学养密切相连。他是用通透的理论思维观照工作中的现实世界,经过条分缕析,剥离出这两个领域的契合点在于“言语优化”,从这个点又延伸开去,建构新的学问。
三、我对本书实用价值的观察
为了求证《编辑和语言应用》的实用价值,我将这本书交给三名编辑阅读,看他们的反应如何?其中,一位资深老编辑,爱挑刺儿;两位新编辑,工科硕士。我是想知道这本探讨一般语言文字加工规律的著作对科技编辑是否有用。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我问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回答是“视角独特,积累深厚”“从理论上更清楚了为什么编辑要优化言语”“知道改稿从哪儿入手了”“改错别字只是个初级的层次,要为原稿做锦上添花的工作”。
得出上述肯定性的结论,并不是没有曲折的。经过和那位爱挑刺儿的老编辑深谈,他说出了一番埋在心底的心里话。他说:对于编辑同行撰写的作品,第一反应是质疑而不是祝贺,是以那种挑剔的眼光看那新的作品,万一有瑕疵也不会有宽容和谅解的心态。这一点连自己也感到很奇怪!刚拿到《编辑和语言应用》这本书时,同样是带着上述怀疑的态度,觉得不会有什么新鲜的内容,只是又拼凑了不少的文字而已。信手翻开目录,却被论题所吸引。编辑怎样进行言语优化、编辑文字加工和语言学结合产生的编辑语言学,这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一下子映入眼中,进入心中,使自己不由自主地阅读下去。
听了上述一番话,我真的感慨良多。这进一步验证了本书上述的核心价值。这本书可作为编辑工作的指导用书。
怎样向读者传达美的语感,一直是我们工作中关注的重要话题。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编辑出版工作经历,发挥自己修辞学研究的专长,勤于思考,善于积累,持续近30年,建构优化言语的学问,积淀“美的语感”,在修辞学研究和编辑语言学方面都有所成就,难能可贵。我们期盼着作者不用扬鞭自奋蹄,创作出具有更大价值的好作品。
(作者单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