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书编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如选题策划和组稿能力、审稿和编辑加工能力等,而这些素质和要求也是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重点和中心所在。
[关键词]选题策划 组稿 审稿 编辑加工 易错题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我们知道,参与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主要包含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单位中从事编辑、技术编辑、校对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考题涉及出版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一篇文章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笔者仅就本人的专业谈谈图书编辑类考题中的易错题的特点和复习技巧。由于以往分析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客观题较少,因此本文的案例分析以客观题为主。
图书编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编辑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素质,这些素质和要求也是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重点和中心所在。
一、选题策划和组稿能力
选题策划是出版物产品设计阶段的中心环节,是编辑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选题策划能力也是编辑必须具备的能力。组稿是发现、选择、组织作者完成作品创作的过程,是选题策划的落实和实施过程。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这部分内容在每年的考试中都会涉及。在2014年“中级实务”考题中,除了面向各类技术人员的题目外,关于选题策划和组稿的单选题出现2道,多选题出现3道,主观题(写作题)出现1道(总分值28分)。这个比例与前几年的比例基本一致。
针对选题策划和组稿内容的选择题,一般涉及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图书选题策划要点,组稿的方式、步骤和约稿后应做的工作。考点多而分散,分别见于辅导教材《出版专业实务·初级》(以下简称《初实》)和《出版专业实务·中级》(以下简称《中实》),并要求活学活用,不拘泥于教材的具体表述形式。
以2014年“中级实务”试题第2题为例:
使一个好选题成为一部好作品的关键是(B)。
A.有大量的宣传投入
B.选择最合适的作者
C.编辑有扎实的文字功底
D.装帧设计精美
“使一个好选题成为一部好作品”,暗指的就是组稿。这个过程是体现编辑的劳动和价值的地方,是编辑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作品是出版活动的前提,而作品是由作者创作的。显然,一个选题能否成为一部好作品,就取决于作者(详见《中实》第一章第五节)。实际上,“编辑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装帧设计精美”这两个因素,都在作品转化成出版物的过程中才体现。如果要“使一个好选题”成为一种“好出版物”,这两个因素都有重要作用。假如根本没有作品,那么,编辑的文字功底再扎实,也没有劳动对象;装帧设计再精美,也没有需要其承载的内容。所以,“使一个好选题成为一部好作品”的最重要前提是组稿时找到“合适”的作者。这个因素在选题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宣传”则是以出版物成品为对象,其投入资金的多少当然难以影响前期的作品创作和出版物制作生产。
再看2014年“中级实务”试题第32题:
进行选题设计时必须做的工作有(ACD)等。
A.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捕捉有新意的点子
B.向每名目标消费者进行消费需求调查
C.考虑实施该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D.设想该出版物的内容结构框架
E.对所需生产资料的市场供应状况进行分析
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教材讲述了相应内容(A、D项见于《中实》第一章第一节,C项见于《初实》第二章第二节),所以三个正确项应该是很明确的。B项错在没有客观可能性,所以不能列入“必须做的”工作范围。进行选题设计时,要进行一定的消费者需求调查。但是,目标消费者成千上万,要向每个人进行调查显然是做不到的。选项E是一个易错选项,进行选题设计时对所需生产资料的市场供应状况进行分析也是没有必要的。出版物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生产资料”范围非常广泛,不仅仅是纸张和装帧工艺材料,还包括印刷、复制机械设备及其耗材,甚至还涉及厂房、能源等。这些问题显然是编辑不需要、也无法一一考虑的。当然,选题设计阶段可考虑用纸因素,但是不用考虑纸张的市场供应情况,一般出版社都有专门的印务部门来考虑这个问题,并且即使原先所选种类(或规格)的纸张在市场上一时没有供应,改用相近似的其他纸张也不会对选题的实施造成很大影响。
二、审稿和编辑加工能力
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可接受出版但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审稿是编辑加工的前提,编辑加工是审稿工作的继续和深化。需要强调的是,三审制的含义和要求(人员资质及各审级关系)、初审任务及审稿意见的撰写、外审人员要求及其与三审制的关系、编辑加工与审稿的关系、编辑加工的三原则及内容、审定发稿的程序及要求、校样处理的要求、撰写辅文的要求和编辑需做的工作、图书重印或再版的程序等,是本部分内容的重要考点。
以2014年“中级实务”试题第34题为例:具有编审职称的总编辑组到一部书稿,按三审制要求,可以安排(BCD)。
A.总编辑初审,编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
B.总编辑初审,副编审编辑室副主任复审,编审副社长终审
C.总编辑初审,副编审副社长复审,编审社长终审
D.副编审编辑室副主任初审,副编审副社长复审,总编辑终审
E.副编审编辑室副主任初审,外请具有编审职称的专家复审,总编辑终审
本题考核的是三审制的基本要求。1997年6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同时规定:“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中实》第二章第一节引用了前述规定,解释得非常清晰。B、C、D项所讲做法,都符合规定。A项的做法错在由总编辑一人担任初审和终审,违反规定。E项涉及对外审作用及其责任的理解。外审不属于三级审稿制度的组成部分,只是对出版单位审稿制度的补充,外审不能独立负责任何一个审级的工作。题中只说“外请具有编审职称的专家复审”,没说对其审稿意见由谁来认可,就意味着由外审负责复审,所以是错误的。很多考生误选E,是因为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出版社没有严格按照《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做,将三审中的某个或者某几个审级交给外审负责。这样做显然很难保证出版质量,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再看2014年“中级实务”试题第5题:
下列句子中,专业名词的使用不符合国家所颁规范的是(C)。
A.近年来,胎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B.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C.镭射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
D.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母婴传播的概率在90%以上
编辑加工是对已决定采用的稿件再次从各个方面进行审核并作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本题选项C中的“镭射”一词音译自英语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意思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我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早就把这个译名规范为“激光”,所以仍用“镭射”就不符合规范。很多人发现不了这个问题,是因为平时的积累不够,知识储备量不足。好的编辑要成为一个“杂家”,需要对各个学科的知识都有涉猎,知识面一定要广。
当然,图书编辑除了应具备上述素质之外,还应懂得图书的整体设计,具备一定的校对能力,掌握基本的印制常识、成本计算能力与一定的著作权知识。这些方面的备考内容在《中国编辑》第4期相关文章中会有所涉及,本文在此不再展开叙述。
本文主要从客观题的角度分析了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等重要板块的易错题和应试技巧。这几个板块也涵盖了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编辑应该掌握的几个重要能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这些基本素质必须具备。关于考试,笔者建议参加2015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考生认真研读2014年及更早的考题,客观题中易考的知识点可能会经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考生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在复习中才能事半功倍。笔者更希望广大考生借考试的机会,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苦练专业基本功,这也是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一个重要目的,即要求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应该且必须具备关键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