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编辑

以史为鉴,重构思想


囗 段乐川

由吴平和钱荣贵领衔主编的《中国编辑思想史》一书于2014年10月由学习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洋洋167万字,历时8年,三易其稿,可谓是我国第一部编辑思想通史专著,也是第一部贯通古今的编辑文化研究力作。这部著作,以纵横开阖的历史视野,鲜明多维的思想本位,独特敏锐的主体意识,生动灵活的叙述逻辑,系统而完整地呈现了中国编辑思想发展的脉络、轨迹和逻辑,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编辑思想文化的内涵、构成和特征。

柯林武德在《历史的观念》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的过程不是单纯事件的过程而是行动的过程,它有一个由思想的过程构成的内在方面;而历史学家所要寻求的正是这些思想过程。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柯林武德看来,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蕴含于历史进程中“行动过程”的“思想过程”才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柯林武德的看法,正是对思想之用的重视,他在提醒我们要纠正我们所忽视的历史思想之 价值。

历史思想是这样,编辑活动中的编辑思想也是这样。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部书的出版,正是对中国编辑历史的“思想重构”和文化赋值,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一部编辑学研究的厚重之作。《中国编辑思想史》主要体现出了如下特点。

一是拓展了编辑理论的认识视野。编辑活动是一项主客体交互作用的文化创构活动。编辑活动的展开,离不开由文本、稿本和定本构成的编辑客体,也离不开极具积极性、能动性的编辑主体。编辑主体的编辑实践,总是在一定的观念、认识的指导下展开。编辑思想就是编辑主体“在对编辑活动的客观事实的认识上所具有的独创性见解”,是编辑主体指导编辑实践的认识、观念和方法。编辑思想是编辑活动的灵魂,它规定着编辑活动的目的、方式、类型和范围,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编辑实践的优劣、成败、得失。中国的编辑活动自古以来历史悠久,实践丰富,蕴含了深刻的编辑文化和编辑思想。古代编辑思想,尤其是自成体系的编辑思想,不仅对编辑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本身极具理论价值,构成了编辑理论的基础。《中国编辑思想史》,通过对中国古代编辑活动上下几千年的文本钩沉、学理探究和思想分析,总结了中国古代编辑思想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概括、归纳了影响编辑实践发展的主观性因素,梳理、把握了编辑主体思想形成和演变的基本规律,这无疑是编辑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编辑理论建设的重要途径,极大地拓展了现有编辑理论研究的认识视野。

二是确立了编辑主体的精神坐标。历史和现实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现实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编辑活动的发展也是如此,现实的编辑实践和历史的编辑实践是有机统一的。现实的编辑实践,是对编辑实践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创新,同时依托于几千年编辑实践的历史积淀。编辑思想史研究,属历史研究的范畴,但对现实具有借鉴意义。首先,通过对古代编辑思想发展源流的考察,深化了我们对编辑活动发展历史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现实的编辑实践,推动编辑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比如,书中论述的南朝萧统编辑《文选》,编选佳作,创造“选本”,不仅成为一种编辑范例,而且对后世文学总集编辑影响甚大,为后世竞相效法,这对于做好当代文学总集的编辑不无借鉴意义。其次,通过对古代编辑思想的认识和挖掘,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弘扬古代编辑人优秀的编辑精神,有利于提高和改进当代编辑工作方法,有利于提升和改善当代编辑人的思想境界,有利于树立和建设当代编辑人的文化理性,从而增强现实编辑工作的自觉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中国历朝历代编辑成果丰硕,编辑大家众多。很多编辑家编辑作风优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编辑境界高远,编辑工作求是求真、精心研解。这些优秀的编辑精神、编辑作风是一种历史存在,也是一种优秀的编辑文化传统。当代编辑工作者应该认识、学习这些伟大的编辑思想,继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编辑文化传统。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部编辑思想史实际上为当代编辑人主体精神的修炼,提供了一个新的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内涵的精神坐标,对于我们更好地传承优秀的编辑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三是推动了编辑学学科的进一步完善。编辑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于中国的一门新兴学科。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编辑学研究结出了丰硕成果。学界围绕编辑学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编辑活动规律、编辑工作方法、编辑心理、编辑工作改革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编辑学研究领域和编辑学研究流派。研究领域有编辑社会学、编辑心理学、编辑方法论、编辑文化学等,研究流派有“文化缔构”编辑观、“信息智化”编辑观和“选择和优化”编辑观等。在编辑学研究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研究中比较重视对现实编辑实践的研究,而忽视对编辑历史的研究;在编辑历史的研究中,比较重视对现当代编辑史的研究,而忽视对古代编辑史的研究;在古代编辑史的研究中,比较重视编辑实践成果的总结,而忽视对编辑实践背后所蕴含的编辑思想的研究、编辑活动规律的研究。[1] 《中国编辑思想史》,正是基于编辑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而提出的深化编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从编辑主体视角来认识纷繁复杂的编辑活动背后所蕴含的编辑主、客体关系,尤其是编辑主体思想之于编辑实践发展的重大作用。编辑思想史研究视角的提出,目的在于拓展编辑学研究领域,深化编辑历史研究内涵。这部编辑思想通史的出版,可以说填补了编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拓展了编辑学的学科框架,丰富了编辑学学科的文化含量,提升了编辑学学科的学术内涵,无疑将对加强我国编辑学学科的建设,推动编辑学学科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这部书的出版也有着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比如,由于该书成于集体合作,前后语言风格显得不太一致,此外,在叙述结构上,晚晴和近代的以人为结构的逻辑安排,似乎与前面以图书类型为中心的体例相悖。相对于此书出版的浩大工程,这些问题只能说是遗珠之憾。正如作者在后记所言,这部书的出版只是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一个段落的结束。中国编辑活动的实践永无止境,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也永无止境。我们有理由相信,该书的作者一定能够在不远的未来为编辑思想史的研究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注释:

[1]编辑学的未来要“泛化”还是“窄化”.编辑之友,2014(4):10-15.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