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思路有着时代意义和战略意义。多年来政府采取传统集中培训为主的形式参与农民培育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农民经济状况、农村人才资源、农民培训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农民学习特点、农民个性化与终身化学习体系构建等角度分析,当前农民培训与学习的举措相对费时、费力、费财,且与农民学习特点和需求相分离。而基于移动学习模式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更适合农民随时随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及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一、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诞生
随着无线移动技术、蓝牙技术、WAP技术、4G技术、APP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主要在教育、企业领域广泛应用,其他领域也相应得到了推广,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1.理论依据
目前关于移动学习还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义。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和数字化学习相结合的产物,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习者通过无线信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PDA,随时随地享受片断化的教学,移动学习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体验。它包括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强大的搜索能力,丰富的交互性,对有效学习的强力支持和基于绩效的评价。它是通过诸如掌上电脑(Palm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等移动信息设备所进行的数字化学习。
这是从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环境、移动媒体的功能作用为出发点对移动学习所进行的描述,可以理解为功能说。因此,依据移动学习的功能说,移动学习具有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社会功能,为农民随时随地了解和学习农业信息资源提供了平台,也是移动学习在农民这个社会群体中的应用,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2.实践依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加800万。农村网民上网尤其是手机上网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农村非网民人口仍有4.5亿,是未来互联网普及工作的重要方向。手机上网成本低、易操作,便于农村地区居民接入互联网,成为农村居民上网的主流设备。未来随着5G网络的推进,网络资费的进一步下调,手机在农村网民中的渗透将进一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基本工具、技术支持有了保证。
近十年,根据实际需要,我国开通了面向农民的移动学习平台,提供了移动学习服务,达到了农业致富的良好效果。较为典型的如下表中的案例。
二、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内涵
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是基于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环境、移动媒体的功能、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以农业信息为学习资源,以手机为基本学习工具,以收发短信、微信互动、上网浏览、下载存储、收看微课、收听广播等为学习形式,符合新型职业农民实际特点而建立的一种实用性非正式的移动学习。
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涵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是在移动学习系统的支持下进行的,学习基本工具是手机。实质上,可以理解为基于手机的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
2.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资源农业类信息资源,是直接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农业技术、供求价格、养殖信息、农村致富、农业气象等信息资源。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内容要求具有简约性、片段性、专题性、针对性、实用性等特点。
3.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增产增收,提高家庭经济效益。直接目的是一事一学,边学边用,实用为主。
4.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是在家里、田间等分散型学习场所,和季节化、零碎化学习时间下进行的,现实中的学习环境具有不可控性。
5.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主体是农民,是对照农民特点与移动学习特点建立起的一种符合学习者特点的学习方式。农民的特点与移动学习特点的对应互补表现在:农民时间零碎化与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农民结构复杂性与移动学习的个性化,农民易遗忘与移动学习的及时性。
三、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特点
除了具备移动学习的基本特点外,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性
农民不再集中起来被动地接受统一的教育培训,农民按照个人意愿,自由主动地学习所需农业知识与技能,从被动接受教育转为主动选择学习。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农民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学习由农民自己支配,调动了农民学习的自主性。
2.分散性
由于一个县或乡面积广大,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集中培训既需要大量时间,又要求农民长途跋涉,还要解决食宿问题,很不方便。如果采用移动学习,利用其移动性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使农民不用集中,在各自的田间、家里甚至步行时就能进行培训知识的学习,省去了交通费、食宿费,节省了时间。
3.随机性
农村种收季节性比较强,农民一般要完成大量的生产任务,劳动时间严重超时。农闲季节家务劳动比较多,劳动的随机性比较强,农民很少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学习。一般的集中培训结束后还要补课,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还有农民没有机会参加集中培训,导致农民对集中培训可望而不可及。移动学习的及时性、随机性,可以利用农民的零碎时间进行短时培训,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影响生产和生活,减少了农民的额外压力。
4.经济性
农民培训除了政府少量拨款外无其他经济来源,选派农民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很多农民无法得到及时培训。移动学习的普及性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多数农民都具备手机,而对于不用掏额外费用又有实际效果的移动学习,农民一般都乐于接受。
5.差异性
农民队伍庞大,且文化层次、能力结构差异大。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只能针对农民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不能解决个体的实际问题。由于移动学习的个性化特点,农民需要什么知识,就订制什么内容,实行自助式学习,充分体现了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性。
6.实用性
农民每参加一次学习,都希望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移动学习知识点的目标非常明确,能够让农民学完就明白这一知识点具体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这种实用化的学习目标符合农民学习强调内容应用性强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并尽快将所学内容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7.功利性
由于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以实用为直接目的,以增加经济收入为根本目的,农民看到效益才继续学,因此这种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利益驱动。这种利益驱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农民本身的需要,为增加收入不得不学;二是政府的政策引导与财力支持,对于新品种植、养殖政府予以补贴,农民才学习新技术。所以,农民的移动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功利性色彩。
8.难控性
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现实环境复杂,来自客观与主观方面的干扰较大,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很难控制,不可控性比较明显。这也是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最大的缺点。
四、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应用
从应用功能上看,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外延主要有: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资源还可以涉及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市场交易、生活就业等领域;农民还可以借助MP3、MP4、PDA、农村终端信息机等设备参与移动学习;农民在移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成为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制作者;可以参与移动电子政务业务与移动电子商务业务。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培训任务,需要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重点是要构建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国家制度体系。
1.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在农民培训中的应用
随着传统小农生产加快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现代农业对能够掌握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能够操作使用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的新型职业农民需求更加迫切,并将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即时学习,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接入点。
(1)现有农民移动培训
通过传统培训和现场移动终端使用示范、体验,引导农民掌握智能移动设备的使用方法,尤其是提高农民主动运用手机上网的能力,形成传统培训与移动学习有效衔接的机制。学习手机APP的下载、注册账号、关注公众号、即时互动、信息搜索等网络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授人以渔”之后,海量的农业移动资讯可以极大地满足现有农民的信息需求,如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新型职业农民(zgxxzynm)》,就可以在微资讯中学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动态资讯、政策扶持、认证管理、培育工程;在微课堂中收听或观看广播讲堂、电视课堂、农科讲堂、致富文库、微课;在微服务中了解微网站、微社区、音像商城、图书商城、专题解读。这些围绕“三农”问题的APP平台设计,有力地助推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也极大地提高了现有庞大农民群体培训的质和量。
(2)未来职业农民移动学习
未来职业农民主要指大学生从事农业或农业产业链中的工作,尤其是农业职业院校要把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技术骨干和带头人当作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对于现代移动通信设备的认识比较深入,知道其对于现代农业的重要性,容易接受,且上手快。培育未来大学生职业农民,主要是扩充其移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建立真实农业场景模拟教学与农业学习移动终端平台协同运行环境。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按专业不同布置教室环境、设计教学情境、创建实训环境、模仿实际生产,让学生在实景教学中体验现代农业。学生通过扫描校陇原农耕文化博览馆中的农业设施、作物等的二维码便可获得语音、文字的相关解读,学习农具或作物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生主动使用移动设备学习农业科技的意识和兴趣。同时,学院在全省设立村级农业信息点,农民向学院农业学习移动平台发送季节性生产实景,让学生及时了解作物生产的季节性需求,设计生产技术方案。学生利用实习或课外时间,采集农业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农业科技微视频,边做边科学分析“三农”问题,并逐步学习智能农业,培养热爱农业的精神。返乡务农的大学生辐射带动现有农民。
2.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在认定管理中的应用
认定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通过认定,才能确认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进而给予扶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手机实名注册农业学习移动终端平台,学习相关知识、技术,同时后台管理系统可以动态监管农民学习过程,形成实名制注册和学分认证动态管理机制。农民可运用手机上网了解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认定主体、承办机构、相关责任等,并根据当地农业特点、自身生产经营规模等情况利用APP下载相应的内容学习。目前,许多地方政府部门网站已经开通了手机登录认证窗口,农民运用手机上网学习积累达到要求的时间、咨询量,综合统计达到认证的条件,就可以申请认证,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这也是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在认定管理中的意义,能够有效地促进传统农民转型,实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的便民化。
3.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商务应用
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的商务应用,能让农民在商业化运作中形成一个个新的虚拟社会社区,扩大农民的交往范围,从而进行不同形式内容的社区学习和终身学习。农民在掌握手机应用和上网的基础上,进行网络经营,扩大农产品销售产品量,提高农业效益,开启广大农民“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新思维。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微信、QQ等移动电子商务在新生代农民中广泛使用,同时移动电子商务的学习又促进了农民经营能力的提高,倒逼农民自主进行移动学习。广西柳州市农业局指导成立的柳州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以实体培训和移动设备上的APP学习为支撑,该APP中编入淘宝大学提供的专业教材、专业讲解,开展生产指导、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培训经营、产业孵化等配套教育。经过培训合格的学员,授予淘宝大学“电子商务岗位专才”证书。这种模式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大户免费进行电商技术移动学习,不断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与移动学习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为培育中国新型职业农民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助推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机制是培育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的永恒动力。制定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移动学习扶持政策,加强基础通信设施建设,实现移动学习硬件设备达标,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打造一支用得着、留得住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与此同时,借助移动学习培育“懂农情、接地气、有思路”的大学生职业农民后备人才,推进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专业化、现代化,以点带面,必将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