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环球人物

刘若英:婚姻不是背叛自我


□ 本刊记者 余驰疆

人物简介

刘若英,知名歌手、演员、词曲创作者。出生于1970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古典音乐系,曾凭借《少女小渔》《天下无贼》等片获多个影后奖项。2015年,出版个人文集《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第一次见到刘若英是在7年前,她个人演唱会的后台。刘若英穿着一身连体裤,扎着利落的马尾。那是当年独立女性的标配,尽显知性气质。当时的她看起来有些许紧张,因为接下来马上要上台唱一首蔡依林的《看我72变》,算是“讨好”歌迷的小礼物。那一两年是她最忙的时候,演电影、上电视、出唱片,做活动能早走绝不多留。外界都说她淡定、充实,只有她自己会在写作中感叹:“太忙了。”

再次见到刘若英,是今年她的新书《我敢在你怀里孤独》的发布会,这是她结婚生子后难得出来“放风”的时刻,一件白衬衫,一条牛仔裤,一双白色高跟鞋。台下一圈记者问着一堆婆婆妈妈的家长里短,角落里的经纪人脸色发青,直打手势想让采访快点结束。唯独刘若英不慌不忙,说:“没事儿,再给俩。”

如今的刘若英,节奏变慢了,心境变淡了,结婚生子了,不再是那个标榜自我的单身文青了。她在书里写道:“我正走在陌生的旅途上,手中没有明确的地图,也不清楚去往何处。”这样的句子,是最常见的、略带俗套的 “随遇而安”的文艺加长版,但她却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这种想法不是官方答案,而是真心体会。

“我并没有对自己感到失望,也不曾背叛自己。”她说。

久在樊笼里

拿到刘若英的新书,第一反应就是“怎么书名又是孤独”?

出道整整20年,刘若英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诠释“孤独”:1995年,她刚出道演电影,就在张艾嘉的《少女小渔》中扮演无依无靠移民美国的华人女孩,以一种倔强的姿态,一举拿下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2000年,她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里,饰演被徐志摩鄙弃的张幼仪,在戏中狠狠地经历了一次离婚丧子之痛;后来,她又挑中了一部大红的肥皂剧《粉红女郎》,扮演恨嫁的“结婚狂”。这部戏还有首由她演唱的主题曲,至今仍是KTV的热门曲目,名字更直白,就叫《一辈子的孤单》。总之那些年,刘若英仿佛承包了娱乐圈所有的“孤独”。 “可能因为我本性就比较孤僻,比较难从众,所以很容易诠释孤独吧。”她对记者笑着解释道。

刘若英的“不从众”是出了名的。她刚来内地拍戏时,被导演要求用夸张的方式表演“倒吸一口冷气”。“我受过的专业训练告诉我应该内敛,把情绪透过眼睛表现出来。”她的表演遭到导演的破口大骂,认为这样根本不会有观众买账。后来,同剧组的斯琴高娃拍了拍她的肩膀表示安慰,年轻的“亚太影后”一下子大哭起来,满腹委屈。可是哭归哭,刘若英最后还是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表演,无声、倔强地对抗导演代表的“主流”。

“这都不算最坚持的,我拍《新结婚时代》和《半路父子》时更夸张。”2006年,她主演电视剧《新结婚时代》,饰演嫁给“凤凰男”的都市女性顾小西,在一个月内给王海鸰发了70多封长邮件,“我必须要搞清楚为什么台词这么写”;前年,她和张国立拍《半路父子》,扮演身患绝症的单亲妈妈江欣,天天都会用短信和张国立“探讨”剧本,追得张国立直叫苦:“没想到她这么‘难搞’,不愧是传说中滚石的三大‘难搞’之一(另外两位是光良和阿信)。”

张国立问刘若英:“为什么这么较真?”她回答:“在娱乐圈,我最怕的是不坚持自我。坚持会辛苦,但不坚持可能更痛苦。”

2002年,刘若英出了本散文集《一个人的KTV》。书中她讲到自己在千禧年的深夜,独自一人在北京的KTV“跨年”,“鬼哭狼嚎地唱着歌”,结尾她写到当下的状态就是“久在樊笼里”。

显然,娱乐圈是那个笼子,而她,不想做一只随声附和的金丝雀。

另一半“身负重伤”

20年前,张艾嘉初识刘若英,一心想把她打造成巨星,总拎来一堆华服美履。偏偏刘若英总是自顾自穿着白T恤,事实上,这恰恰与年轻时的张艾嘉如出一辙。两人合作了5部电影,很多影迷都喜欢在她俩身上找相同点:知性气质,良好素养,还有“才子情结”——张艾嘉与罗大佑,刘若英与陈升,她们与他们的故事,一直是文艺圈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刘若英还没出道时,就在滚石公司做陈升的助理,爱慕、崇拜,那是一个二十几岁女孩对才子倾囊而出的情愫。可陈升早已成家,只能把怜惜放进歌里,为她量身打造了那首《为爱痴狂》。“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歌词里藏的,是刘若英的无奈与诘问。待她成为影后,陈升对她说:“你可以离开了,不要再黏我。你一个女人,永远不要对别人和盘托出。”

可惜,刘若英总不如师傅张艾嘉那般洒脱。她每次听陶晶莹的《女人心事》,歌词里唱到“别怕青春消失就不信单纯的美梦/我在这岸看着你又为你的坚持感动/你会的/有一天会幸福的”,总会偷偷流下眼泪。对自己的坚持与错过,刘若英并不掩饰,2002年再在演唱会上与陈升对视,她还是哭个不停,偌大的体育场只回荡着那首《为爱痴狂》。于是,刘若英被贴上了“痴情”的标签,所有人都在想,一个对爱这般执着、不将就的女子,很难把自己嫁掉吧?


刘若英与民谣歌手宋冬野对谈。

但她还是嫁了。2011年8月8日一大早,刘若英给张艾嘉打了电话,一开口就说:“张姐,和你说件事。”张艾嘉没听她讲完就猜到了,说:“要结婚了是不是?赶快去!”

第二天,刘若英登记结婚的消息轰动娱乐圈。与祝福的“粉丝”相比,崩溃的“粉丝”更多;与崩溃的男“粉丝”相比,崩溃的女“粉丝”更多。“大家心目中的刘若英,应该是不管几岁都会维持单身,在情海中不屈不挠奋战的人。”连刘若英都臣服于婚姻了,独立女性的标杆轰然倒塌。

娶到刘若英的男人,是一位普通人,父母都是老师。但和“为爱痴狂”的天后结婚,就不得不被关注。外界传言他是富商,刘若英心疼他压力太大,就开他玩笑安慰说:“我知道你不是富商,你只是‘身负重伤’。”连一向支持刘若英赶快结婚的台湾综艺大姐大张小燕都忍不住问她:“你怎么敢嫁他?他怎么敢娶你?”

刘若英也学会了“打太极”,“可能是我单身、孤独太久了,想换一种生活。结婚对我来说,是最最不平凡,也最最具有挑战的事情。也许会有人因此感到失望,但我只希望,在这段旅程中,可以看到崭新的风景”。

对于刘若英来说,飞蛾扑火的爱是人生的常态。而让一个飞蛾般的女人以婚姻作茧,安稳度日,未必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与好友探讨独处

生活很快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又变成三个人。“我父母在我两岁就分开了,我在祖父母家长大,从小身边就没有同龄玩伴。” 刘若英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以前喜欢独处,也非常自由。但现在不行了,得考虑别人的感受。”

怀孕初期,刘若英有些抑郁,“担心家庭生活让自己不再自由”。一天,她走到先生书房,直定定看着他,说:“我有点忧郁。”先生想了一下说:“可以请你先帮我做中饭吗?”于是刘若英转身进厨房做饭。

“当我开始集中精神做饭,忧郁情绪逐渐消散,我忽然觉得先生是个聪明人,他没问我在忧郁什么,因为一开口讨论,就得在忧郁中纠缠,他反而找一件事让我做,把我带离负面情绪。”她突然意识到,也许婚姻最好的状态就是如此。“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 温尼科特认为完美的相处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是即使两人暂时无话可说也无所谓,可以静静地躺在对方的怀里孤独,是互相信任的极致表现。”

刘若英开始找朋友聊这种感受。她穿梭在北京的胡同和台北的巷弄里,采访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几位朋友:宋冬野、陈绮贞、林奕华……全都是在娱乐圈里独居一隅、冷眼旁观的人。他们探讨爱情、生活方式和个人经历,她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在人群中独处的本领,也让她对未来的生活有了信心。这些对话被她记录下来,写出了新书《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采访中最令刘若英印象深刻的是宋冬野。几年前,他的祖母去世,恋情告吹,一个人闷在家里两个月,饿了就叫小卖铺老板送两个馒头上来。但就是在那段时间,他写出了专辑《安和桥北》里的一大半歌,包括了后来爆红的《董小姐》。现在回忆起来,宋冬野对刘若英说:“低潮期和自己对话,纵然孤独,却弥足珍贵,因为思想会变得特别自由。”

现在的刘若英,又恢复到了以前的繁忙,忙着宣传新书、录制专辑、筹备演唱会。“唯一不同的是,以前赶工作是为了早点一个人呆着;现在是为了早点回家看孩子。”眼下似乎是她很满意的状态,“当然,如果能再多一点独处的时间就更好了”。

 

“与中情局合作是我最大遗憾”

“企业推陈出新,才能长命百岁”

郑贞铭:青年人不能只有“小确幸”

野夫,有关江湖亦关爱情

普罗旺斯小城,梵高画中的风景

乐家姐弟,创业先锋黯然关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