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纵横

人民海军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上)

作者:口 苏士亮

口 苏士亮


早期的海军编队

海洋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国家安全的战略屏障。自14世纪以来,海洋就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舞台,国家兴衰与海洋紧密相联。15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凭借其发达的航海业从美洲掠取大量财富,成为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以来的海洋霸主,并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依靠庞大商业船队垄断了全球的海上贸易,成为当时世界金融、贸易、造船和商业中心;英国凭借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和第三次英荷战争的胜利,夺取制海权,在全球实施殖民扩张,建起了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日本依靠黄海海战和对马海战两场关键性海上战争胜利,成功跻身世界海军强国行列,成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经济和军事强国;美国更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在海外逐步建立起700多个军事基地、4个作战舰队以及13个航母战斗群,成为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国。

19世纪末,美国著名军事战略学家马汉曾经断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实施有效的“海上控制”,将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台湾海峡、对马海峡等16条海上咽喉要道作为重点掌控对象,以求在战时对他国航运和海上力量实施封锁和管控,维护本国海上权益和利益。历史告诉我们,要控制世界,就必须控制海洋;而要控制海洋,就必须控制海上战略通道;而要有效控制这些海峡通道,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舰队和远洋船队。

海军作为国家海洋战略力量的核心、维护和发展海权的重要保证和依托,在海上兵力部署、封锁管控、快速打击、协同作战等方面,有着其他军兵种和海上力量无可比拟的优势。建设一支强大的、能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海军,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2015年是人民海军创建66周年。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60多年过去了,人民海军经历了怎样的建设发展历程?现结合我个人的工作经历和思考,对这一过程作一简要回顾。



1957年,周恩来(前排左六)、肖劲光(前排左五)与鞍山舰官兵合影

人民海军是一支历经战火洗礼和复杂艰巨任务磨砺的英雄部队

新中国诞生前夕建立的人民海军,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产物,标志着我国从此结束了有海无防的屈辱史。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人民海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逐步由一支近岸型海军发展为一支拥有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陆战队和岸防兵等五大兵种,具有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现在的人民海军,由军委海军,北海、东海、南海三大舰队,以及试验基地、科研院校、一线作战部队组成,总兵力20多万人。

人民海军是一支历经战火洗礼和复杂艰巨任务磨砺的英雄部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人民海军自1949年建立至今,共经历了大小1200余次作战,与蒋军、美军、越军都交过手,共击沉击伤和俘获敌舰400余艘,击落击伤敌机500余架。在解放沿海岛屿、突破海上封锁、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创造了许多辉煌战绩和经典战例。1974年和1988年,海军先后进行了西沙自卫反击战和“3·14海战”,收复了西沙全部岛礁和南沙“七礁八点”。近年来,人民海军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努力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能力;精心组织舰艇编队出访、与外军海上联合军演、亚丁湾护航、海外撤侨等重大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有力配合了国家政治外交斗争;圆满完成了护渔护航、海上维权、抢险救灾等大量急、难、险、重任务,为维护国家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岸防御时期的人民海军

从1949年4月到1978年末,是人民海军的近岸防御时期。这一时期,人民海军在毛主席“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指引下,坚持边战斗、边建设,五大兵种建设初具规模,三大舰队布局初步形成,完成了解放沿海岛屿、突破海上封锁、维护海上安全的使命任务。

一、人民海军的组建

人民海军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创建的。早在1944年,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毛泽东、朱德就预见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巩固海防的必要性,指示要研究海防。由总参谋长叶剑英主持,在延安王家坪中央军委所在地,成立了海防研究小组,开展有关海防问题的研究,酝酿海防建设。

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亲自为会议起草了《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的决议,作出了成立人民海军的决定。会议上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及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把海军建设看作是国防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49年4月23 日,就在人民解放军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南京国民党总统府的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人民海军从此诞生。

1949年6月18日,华东军区海军党委向中央军委提出关于尽快建立海军组织领导机构的建议。同年11月11日,中央军委决定,为统一管理指挥海军部队及现有舰艇,调12兵团司令员肖劲光组建海军领导机构。

在组建海军领导机关工作中,首先碰到两个问题:一是海军领导机关的地位问题,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战略决策单位,还是军委总参的一个业务部门?二是海军领导机关应设在哪里,是设在北京,还是设在沿海的某一个城市?肖劲光司令员请示了当时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聂总给当时在莫斯科访问的毛主席挂了长途电话。毛主席回话说,海军应该是一个战略决策机构,是一个军种,应单独成立司令部,海军领导机关应设在北京。

1950年4月14日,海军借用北京协和医院礼堂召开了海军机关成立大会。办公地点在北京建国门医院。1956年,迁入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的、位于北京公主坟附近的海军大院现址。海军领导机关的成立,标志着人民海军已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

海军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战略性军种,得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1953年2月,毛泽东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在为“长江”“洛阳”“南昌”“黄河”“广州”五舰题词时,五次都题写:“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当时,他乘坐“长江”舰自武汉沿长江而下,航行四天三夜,与舰上许多干部、战士交谈,反复用我国百余年的历史教育教导大家。他说:过去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我们应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在谈到国际斗争形势时,他又说,帝国主义如此欺负我们,我们要争气,要认真对付。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过去我们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飞机,有了军舰,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干,我们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二、制定建设方针和建设计划

人民海军组建之初,既没有现成的军舰、枪炮、军官和水兵可以调用,也没有固有的建设模式可以借鉴,一切必须从头做起,从头摸索。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海军,如何建设海军,成为急需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1950年8月,召开了海军建军会议,讨论了海军建设三年(1950年11月至1953年12月)计划,制定了海军建设方针,即:“从长远建设着眼,由当前情况出发,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首先组织利用和发挥现有力量,在现有力量的基础上,发展鱼雷艇、潜水艇和海空军等新的力量,以逐步建设一支坚强的国家海军。”这一方针首次根据当时国情提出了建设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的现代化海军发展目标,确立了在现有力量基础上,发展鱼雷艇、潜水艇和海空军等新力量的兵力结构。后因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国家将有限的经费转移到急需建设的空军上,三年计划不得不进行调整。

1951年12月,海军重新制订了五年计划(1952年至1956年),提出海军要能以主要岛屿和港口海岸为依托,以海岸炮和水雷为防御骨干,以鱼雷快艇、驱逐舰、飞机相配合,协同陆、空军进行反登陆作战,潜艇和飞机还可实施一定的积极进攻。海军建设方针的制定,尤其是“以空、潜、快为主并相应地发展其他兵种”的方针,为这一时期人民海军的“全面展开,重点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导。

三、建设五大兵种和三大舰队

水面舰艇部队最先组建的是护卫舰部队,是在1949年11月华东军区海军组建的“第一舰大队”和“第二舰大队”基础上扩建而成的,1955年10月正式命名为海军护卫舰六支队。

鱼雷艇部队于1950年8月开始筹建,到1954年扩建为四个快艇支队。

1954年10月,以购买苏联的四艘驱逐舰为基础,组建了第一支驱逐舰部队。

常规动力潜艇部队始建于1951年4月,1954年6月正式成立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1955年9月扩编为潜水艇支队,1958年底发展为三个支队。

海军航空兵部队于1952年6月开始筹建,先后组建了六个航空兵师和一个独立大队(第一支水上飞机部队)。

岸防兵部队自1950年10月组建第一个海岸炮兵营,到1955年底,共建有19个海岸炮兵团。

海军陆战队首先是1953年4月华东军区海军组建的海军陆战第一团,1954年12月9日扩编为第一海军陆战师。

在1950年和1951年先后制订的两个海军建设计划中,均提出在华北、华东、华南三个战略地区建立三支舰队的方案,并按照这一海防战略格局实施兵力建设。1955年8月6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华东军区海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由原广东江防部队扩建的中南军区海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1960年8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以青岛基地为基础组成的北海舰队正式成立,旅顺基地划归北海舰队建制领导。

五大兵种和三大舰队的组建,标志着人民海军的架构已基本形成,并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性,为海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国海军航母辽宁舰


四、以“空、潜、快”为重点的海军装备建设

海军建军之初的装备主要是接收、征用、打捞、购买的老旧舰船拼凑起来的。根据“全面展开,重点建设”的原则,海军以“空、潜、快”为现代化新装备的发展重点,加速发展。

首先是购买苏联的装备技术。1950年至1951年,我国从苏联购进42艘鱼雷快艇,购买了63个海岸炮兵连的火炮252门。1953年6月4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海军订货和在建造军舰方面给予中国以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六四协定》。根据这个协定,1953年至1955年,苏联以贷款方式向我国提供包括驱逐舰、中型潜艇、小型潜艇、鱼雷快艇等成品舰32艘,护卫舰、中型潜艇、大型潜艇、大型鱼雷快艇、扫雷舰艇等半成品舰49艘,共计81艘27234吨。此外,还有飞机148架、大炮155门,以及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和通信、雷达等设备。1954年中苏又通过补充协定增加转让制造鱼雷快艇12艘、潜艇2艘、猎潜艇10艘。1955年苏联将旅顺海军基地归还我国时,海军接收了鱼雷快艇、护卫艇、辅助船、轰炸机、教练机和各种海岸炮等一批旧装备。

与此同时,根据《六四协定》,还向苏联购买了鱼雷攻击潜艇、木质鱼雷快艇、蒸汽轮机动力护卫艇、柴油机动力猎潜艇、基地扫雷舰等五种型号舰艇的全部技术图纸资料和一批材料、设备。从1953年起,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我国六个船厂陆续开工建造上述舰艇。

1959年2月4日,中苏双方签订《二四协定》,苏联向我国有偿提供了导弹潜艇、改进后的中型鱼雷潜艇、大型及小型导弹快艇、水翼鱼雷快艇等五型潜、快艇和两型反舰导弹的制造技术和样机,由我国仿制生产。

此后,海军舰艇在转让制造的基础上进入全面仿制与国产化阶段。从60年代中期开始,海军武器装备从部分自主研发走向全面开发,成功研制和改进了第一代战斗舰艇,其中最大的突破是攻击型核潜艇研制成功。1974年8月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我国从此成为全球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成功研制了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常规动力鱼雷潜艇、反潜护卫舰和对海型导弹护卫舰,形成了以自行研制的舰艇为主、有一定攻防能力的舰艇装备系列。

五、培养现代化海军建设的急需人才

人民海军创建之初,官兵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调拨的陆军官兵为骨干;二是充分发挥国民党海军起义、投诚人员的作用;三是广泛吸收革命知识青年。1950年8月召开的海军建军会议还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确定了海军的建军路线,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解放军为基础,以工农为骨干,大量吸收革命青年和青年知识分子,团结和改造原海军人员,共同建设人民海军。到1955年海军完成初建时,官兵总人数中来自解放军陆军部队的人员比重仍占60%以上,争取了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和流散各地的原国民党海军人员4000余人,招收了革命知识青年6700余人。上述三部分人员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来自陆军的官兵经历过革命战争的锻炼,政治素质较高,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更缺少海军专门知识和技术;原海军人员普遍接受过海军院校的正规培训,掌握海军知识和技能,但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缺乏必要的认识;知识青年则需要实现向合格人民海军军人的转变。

为此,加速现代化人民海军急需的人才培养便提上日程。一是向苏联派遣海军留学生。从1951年到1954年,海军先后派出395名干部去苏联相关海军院校学习,1956年又派遣29名海军干部到苏联留学,这批留学生成为初创时期人民海军建设的骨干力量。二是派遣大量干部到苏联在旅顺的太平洋舰队海军基地学习。1951年2月,苏联同意在旅顺基地为我国海军培训四艘潜艇的艇员,海军抽调了275人组成潜水艇学习队接受了这项培训,以这些人员为骨干组建了我国海军的潜艇部队。三是建立海军院校自己培养人才。在“建军先建校,治军先治校”思想指导下,陆续建立了海军军官学校、航空学校、鱼雷快艇学校、海岸炮兵学校、潜艇学校、政治干部学校和后勤学校,以及专门培训水兵的联合学校,为海军第一支鱼雷艇部队、第一支航空兵部队和第一支海岸炮兵部队输送了骨干。1957年,海军又先后建立了海军高级学校和海军学院,成为海军培养中、高级指挥干部的重要基地。其后的十年,海军院校教育虽然曾一度受到“左”的错误思想影响,后来又受到“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严重冲击,但总体上保持了不断进步和提高,海军院校发展到13所,增设了50多个新专业,基本满足了当时人民海军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六、边战斗、边建设

人民海军诞生之时,解放战争尚未结束。1950年,在解放海南岛和万山群岛作战中,刚组建不久的广东军区江防部队奉命参战,并首创海战以少胜多的光荣范例。华东军区海军参加了解放舟山群岛的登陆战役,随后又协同陆军解放滩浒山岛、嵊泗列岛及披山岛,并对国民党军队布设在长江口的水雷进行全面清扫,对在海上袭扰的国民党海军及海匪进行打击。

1953年,华东军区海军协同陆军先后攻占大鹿山、小鹿山、羊屿、鸡冠山、积谷山等岛屿。

1954年,进驻宁波的海军航空兵一个团与国民党空军进行多次空战,配合陆军攻占浙东沿海东矶列岛。

1955年一江山岛三军联合作战中,华东军区海军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协同陆军、空军夺占一江山岛,解放了大陈列岛。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中,为了争夺战区制海权,人民海军鱼雷艇(这些鱼雷艇排水量22吨,最大航速46节,装有450毫米鱼雷2条,12.7毫米机枪2座,艇上无雷达设备)首次南下,击沉了国民党的“太平”号。这是人民海军鱼雷艇部队组建以来首次作战取得的胜利,对国民党海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台湾当局高级官员24小时召开了两次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美国报界也为此惊呼:“太平”号被击沉,“证明共产党中国现有很大的海军力量”。

在1958年发起的炮击封锁金门战役中,海军舰艇部队、航空兵及海岸炮兵均投入作战,协同炮兵部队圆满完成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

1965年,人民海军在此前连续挫败国民党小股窜犯特务后,分别于8月和11月,先后取得“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蒋介石国民党集团“反攻大陆”的企图。

其中,“八·六”海战是打得最漂亮的一次海战,是对国民党“心战”活动的一次有力的惩罚。这一仗打得快、打得准、打得干净利落,一举击沉国民党海军“剑门”“章江”两舰,击毙国民党海军第二巡防舰队少将司令胡嘉恒和国民党官兵170余名,俘获“剑门”号中校舰长和其他俘虏33名。当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参战部队代表。周恩来表扬参战部队:“这次海战所以打得好,小艇所以能打沉大舰,主要是打了近战、夜战、群战。”

1974年1月17日至20日,南海舰队对入侵我国西沙永乐群岛海域的南越海军进行了自卫反击。这是一场维护领土和领海主权的正义斗争,也是人民海军舰艇第一次同异国海军作战。这次战斗,人民海军取得了击伤南越护卫舰一艘、击伤驱逐舰三艘的胜利。

1976年8月,成立了某水警区,担负起西沙日常守备任务。

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从零起步的人民海军在确立战略军种地位后,兵力建设从单一水面舰艇部队发展到五大兵种齐全,装备建设从依靠外援为主、部分自主研发走向全面开发第一代战斗舰艇,人才培养从应对急需逐步转向正规化教育,并以初步建成的海上轻型兵力有效履行了防御漫长海疆的使命,圆满完成了在近岸海域保卫沿海安全的任务。(待续)

作者系原海军副司令员,中将军衔

 

我的说明与修订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风采

歪曲历史的伏笔是如何埋下的

漫谈1956年国家机关行政人员工资制度改革

抗战空军口述历史:舒寿祺先生访谈

在联合国伊拉克制裁委员会工作的日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