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万隆亚非会议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谈到亚非会议的历史功绩,我们不能不深切怀念拨正万隆亚非会议航向的中国总理周恩来。
万隆亚非会议在开幕当天——1955年4月18日下午,按与会国家英文字母顺序开始大会发言。
伊拉克代表贾马利在发言时一反会议主题,发出了敌视和攻击共产主义的噪音,贾马利的发言和“美国之音”广播的《纽约时报》当天社论十分相似。会场的空气陡然紧张起来。大家的眼光都注视着中国代表团会讲些什么,各种各样的猜测流传着。
上午一散会回到别墅,周恩来便决定把原讲稿作为书面发言散发。在午休的小段时间里,针对之前各国的发言,周恩来口述补充发言稿,由助手边记录边由翻译译成英文。
万隆亚非会议第二天,继续大会发言。先后发言的有十多个国家代表,发言的情况和前一天类似。大多数发言者都表达了各自国家对和平的愿望和对殖民主义的仇恨。但是,菲律宾、泰国、土耳其等国的代表也加入了由“美国之音”定调的“合唱队”,毒化会议气氛。这三个国家代表的发言和伊拉克贾马利的发言如出一辙,使会议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许多代表的目光都不时地投向中国代表团,观望中国代表团如何应对。若中方不加反驳,岂不当众示弱?若据理力争,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岂不正中那些妄图把会议引入歧途的幕后人的下怀?许多人都在为会议走势捏着一把冷汗。
在所有报名发言的各国代表团长几乎都讲完以后,会议主席宣布:“我现在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发言。”话音刚落,会场上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周恩来从容走上讲台,镁光灯一齐闪亮起来,照相机的镜头一齐对准周恩来。没有人不意识到这是重要的时刻。
周恩来首先声明:要把他的发言稿印发给大家,不再宣读了;但是,在听了许多代表团长的发言之后,他还愿意补充说几句话。
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时,人们顿时感到,会场的空气变了。他接着说:“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继续说:“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而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的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周恩来又说,本来中国代表团很可以提请会议讨论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也可以提请会议讨论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问题。但是,中国代表团没有这样做,因为它不想使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
全场鸦雀无声。大家静听周恩来讲下去:“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些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周恩来从大局出发、以亚非国家团结为重的发言,深得大多数与会国家代表和记者的赞赏。他不仅推开了这两天从幕后伸出来的一只想把会议推向另一方向的黑手,而且从思想深处折服了几乎所有在场的人。
接着,周恩来就两天来会议上有人提出的一些问题作了如下说明。
首先谈到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问题。他指出:在亚洲国家中存在两类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一类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一类是民族主义者领导的国家,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他说:“我们这两类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
关于宗教问题,周恩来说:“宗教信仰自由是近代国家所共同承认的原则。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但是我们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们希望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应该尊重无宗教信仰的人。”
关于所谓颠覆活动问题,周恩来说,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蒋介石统治下所受的苦难是数也数不尽的,经过了100多年的斗争最后才选择了这个国家制度和现在的政府。中国古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反对外来干涉,为什么我们去干涉别人的内政呢?
周恩来说:“又有人说,在中国境内有傣族自治区威胁了别人。中国境内有几十种少数民族共4000多万人,其中傣族和相同系统的壮族将近千万人。他们既然存在,我们就必须给他们自治权利。”“如何能说威胁邻邦呢?我们现在准备在坚守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亚非各国,乃至世界各国,首先是我们的邻邦,建立正常关系。现在的问题不是我们去颠覆别人的政府,倒是有人在中国的周围建立进行颠覆中国政府的据点。”
然后,周恩来说:“我们是容许不知真相的人怀疑的。中国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我们没有竹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施放烟幕。”
最后,周恩来说:“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
这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周恩来在他的座位上坐定之后,许多国家的代表纷纷走上前去与他握手,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国代表团长的发言受到广泛好评。印度总理尼赫鲁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演说。”缅甸总理吴努说:“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说:“这是很和解的演说。”甚至连菲律宾的代表团长罗慕洛也说:“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美国记者鲍大可在他撰写的《周恩来在万隆》一书中作了这样的评价:“这篇发言最惊人之处就在于它没有闪电惊雷。周恩来用经过仔细挑选的措辞简单说明了共产党中国对这次会议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态度。他也回答了在他之前发表的演说中对共产党所作的许多直接间接的攻击。”“周恩来的发言是中国以和解态度与会的绝好说明。他的发言是前两天公开会议的高潮。”周恩来成了整个会议“耀眼的明星”。
以合作的态度求同存异
然而会议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两天的大会发言之后,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却在下榻的别墅里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他竟然说:“台湾应当在我们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台湾人有它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和大陆上的华语不同,正如英语和法语之不同一样。”“台湾在历史上有过一个很长时期是一个独立国家,台湾在郑成功领导下重新获得了独立。”这些同历史和现实相悖的谈话,确确实实从这位锡兰总理的嘴里说出来了,而且他还是一本正经地建议“把台湾托管四年或五年”。
关于和平共处问题,锡兰总理也发表了独特的意见。他说:“我们之中许多人难以理解,共处的说法怎能和共产党情报局的活动调和起来。”他说,他也认为共处的先决条件是:“要求中国公开地和正式地要求亚非各地的共产主义团体解散。”这位锡兰总理可以说一不做二不休,在当天下午的政治委员会议上,又对共产主义进行了一番诽谤和攻击,还说到中国的威胁等等。他还建议讨论所谓“共产主义的殖民主义”问题。两天来弥漫在会议上的和谐气氛又被搅乱了。
亚非会议的发起国之一、印度总理尼赫鲁不同意讨论科特拉瓦拉的倡议,因为它“同会议的主题没有关系”。许多国家的代表支持尼赫鲁的立场,但那些北大西洋公约或马尼拉条约会员国的代表却表示不同意见。
这时,周恩来立刻起来声明,他不能同意锡兰总理发表的一些言论。他要求保留明天就此发表意见的权利。
散会之后,周恩来找锡兰总理进行了个别交谈。他对科特拉瓦拉说:你是亚非会议的发起国。你把我们请来,你又来破坏会议。这是什么意思?随后,周恩来又向锡兰总理系统阐明了中国的立场、态度和观点,详细说明了台湾历来就属于中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还介绍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到战后有关国际会议关于台湾属于中国的决议,以及台湾在战后已归还中国的事实。
卡特拉瓦拉听后解释说,他只是想说出心里话,无意引起争论,更无意把会议引向失败。
4月22日上午9时,政治委员会复会。周恩来在会上只作简短发言。他说,像他在全体会议上所表示过的那样,中国代表团并不准备在这里参加关于意识形态的讨论,因为这不是会议的目的。
他告诉大家,他已在会外同锡兰总理交换过意见。他不同意锡兰总理对于所谓新式殖民主义的解释。虽然如此,他研究了锡兰总理所说的要求一切拥有殖民地附属国的国家在十年之内给它们独立,他支持这种积极的精神。
最后,周恩来又重申了三点:第一,我们不应该在这里争论各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第二,对殖民主义的解释,那是各人的见解问题;第三,我们以合作的态度来寻找解决的办法。
“中国总理的话是有权威的”
周恩来的发言获得大部分国家代表的赞成和支持。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当时受美国操控的九个国家联合提出“九国提案”,认为“共产主义渗透”才是“最大的帝国主义”。这样一来,会议的气氛又紧张起来。在此情况下,周恩来没有在大会上严词批驳,而是在会下和持不同意见的国家代表分别进行了耐心的交谈。然后,周恩来才在大会上提出了中国代表团草拟的“和平宣言”草案。
在这个草案中,中国代表团把各国代表连日发言中都能同意的共同点作了如下归纳:
第一,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互不采取侵略行动和威胁;第三,互不干涉或干预内政;第四,承认种族平等;第五,一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第六,尊重一切国家的人民有自由选择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权利。
周恩来对以上原则逐一作了详细解释,并且表明了中国的态度。关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周恩来解释说:中国同12个国家接壤,同有些国家的一部分边界尚未划定。我们准备同邻邦确定这些边界,在此以前我们同意维持现状,对有争议的地方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
周恩来在发言中还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
——中国在提案中还加上了一条:“即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支持一切正在采取的或可能采取的消除国际紧张局势和促进世界和平的措施。”
——关于中美关系问题,周恩来说:“中国人民是不愿意同美国作战的。我们愿意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如果大家愿意推动中美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中美之间的争端,那就会大大有利于和缓远东的紧张局势,大大有利于推迟和制止世界大战。”
——关于裁减军备问题,他说:“中国同意许多代表团的意见。关于这个问题和禁止原子武器问题,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起草委员会,对于这些问题所最后通过的决议应该放在和平宣言之内,使宣言成为一个完整的宣言。”
据当时在场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彭迪回忆说,周总理的这篇发言吸引了会场里每一个人的注意。许多代表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走到中国代表团席位前和近处站着听。
之后发言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特别指出,中国总理今天的发言应该受到最大的重视。他说,中国总理的话是有权威的。
美国记者鲍大可当时发出的报道说:“周恩来再一次给会议带来了高潮,就像他先前在公开会议上做过的那样。在星期六余下的时间里和星期天,代表团团长会议一直致力于推敲公报的文字,力求折中表达各种分歧观点,使之能为全体一致接受。”周恩来的发言给会议的公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万隆精神永载史册
继上午在会内发生重大转变以后,中午在会外又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印度、缅甸、锡兰、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和中国代表团长一起参加了亚非会议主席、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午宴。
席间,与会者就和缓远东紧张局势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问题进行了会谈。周恩来向他们介绍了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并且表示可以同美国就这个问题进行谈判。尼赫鲁问他,能不能把这番话公开出来,周恩来同意了。
宴会结束后,周恩来即向等候在外面的记者们发表了69个字的声明:
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这一简短的声明,立刻震动了万隆,而且通过电波立刻传遍全世界。在万隆的各国代表团几乎一致地对这个声明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缅甸总理吴努说:这个声明“向和缓世界紧张局势走了一大步”。巴基斯坦总理阿里说:它“在缓和世界紧张局势方面即发生影响”。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说,它使“我们有了对于将来的希望”。埃及代表团的发言人说,这个声明“完全符合亚非会议的目的”。菲律宾的罗慕洛和伊拉克的贾马利说:“中国的建议是肯定令人感兴趣的。”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说:“这是一篇非常好的声明。”
万隆亚非会议经过反复讨论,终于在全体会议上通过了最后公报。这生动地反映了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公报向全世界宣告了亚非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立场;宣告了亚非会议反对种族主义、主张基本人权和民族自决原则的立场;宣告了亚非国家对于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和文化合作的愿望。这是亚非人民的共同胜利。它自然受到亚非国家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热烈欢迎。万隆亚非会议会议体现的平等、协商、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深深刻印在人们心中。它揭开了亚非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的历史性的新篇章,也为新中国赢得了许多朋友。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处理一些棘手问题时,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足够的灵活性;既有勇气,又有智慧,善于以理服人。正是周恩来引导万隆会议绕过一个又一个暗礁和险滩,最终平安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美国记者鲍大可说:“周恩来在万隆的表现完全证明了他是世界上最有经验、最有才干的外交家之一。”周恩来的政治智慧、外交风采和卓越贡献永载史册。
作者系新华社原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