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文
TCL的“激进”转型
TCL和李东生这两块牌子的背书,让争议颇多的乐视贾跃亭挺直腰杆,旁观者眼中,乐视的生态圈似乎又“实”了一些。这笔投资对乐视的意义,超过了投资易到用车或者宇龙酷派。
TCL一直在寻求破局。2015年第三季财报显示,TCL多媒体受累于第三季度大亏,前三季度整体由盈转亏,利润下滑7%。
这正是困扰李东生的问题:虽然集团规模上了千亿,但电视机主业一会儿赚一会儿赔;国际化程度虽然高,但海外产品卖不上价格;学三星搞产业链重度垂直,但当三星都受阻而增长乏力时,当学生的TCL又该何去何从呢?
最近几年,TCL是和互联网公司走得最激进的家电企业,与腾讯、阿里、百度、搜狐几乎合作遍了,号称“向互联网全面转型”。为了补齐在内容方面的短板,还搭建了“欢网”和“全球播”。
但现实情况是:其内容和服务并没有显著差异化。在硬件销售时,TCL对用户的吸引力就是行业平均水平,要靠内容和服务盈利更是遥遥无期。
跨界合作还须智慧
乐视和TCL表示要将生态链和制造链实现互补,打造新的生态链商业模式,并列出了用户运营、国际化等方面的诸多合作空间。
乐视的高管称,2016年双方将有2600万台电视销量,因为有互联网因素,其用户都将是可以运营的,乐视准备用五到八年的周期来做市场——但不知道TCL方面事先同意了没有,乐视愿意赔,TCL多媒体能跟着“陪”吗?
同时,双方将共同运营乐视400万用户与TCL的1100万用户。运营用户的前景确实美好,而千万级恰恰是智能电视可以运营的基础。但显然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基于同样的智能平台。乐视和TCL的前期存量用户分别来自不同的平台,当然无法做到精准分析,所以运营的价值是大打折扣的。
再者,就是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从数量上看,TCL国际化在中国家电业处于第一梯队,但是全球出货量排前三,销售额排前五,却说明了TCL产品价格指数低:超过1000美元的电视几乎没有,自然也没有海外智能电视平台。所以,将乐视的系统嫁接过去只能是个美好的想法,两者开拓国际市场形成合力并不是近期能看到的事。
比较认可一个看法,那就是三星、LG是硬件产业链,确实在软件、系统、平台上做的不成功。原因在于,两者都是以硬件为卖点的全球品牌,想在系统和内容上兼顾全球用户需求,非常难做到。以欧美为例,撬动客厅互联网的是盒子市场,而不是智能电视,而美国的智能电视渗透率远远低于中国。
因此,以特色的智能化为竞争壁垒在中国市场挤压三星和LG是可行的,而在全球市场妄谈颠覆,显然时机未到。反而,像海信在美国做的那样,开发加拿大背景的操控平台,与Opera应用商店合作,和Netflix、Hulu、Youtube内容广泛合作,似乎才是稳扎稳打的全球化做法。
总体来看,TCL和乐视的众多战略合作,目前还处在讲故事阶段,说“1+1>2”为时过早。
(本文作者系家电行业资深人士)特约编辑: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