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快速变化、快速迭代、“互联网+”充斥各个行业的时候,一个不可回避的命题产生:组织如何匹配企业的变革,企业如何能够在新经济浪潮中自主沉浮?本文就谈一谈新经济形势下的组织转型。
资本影响组织转型
按照塔克曼的团队发展理论(因人力资源主要考虑团队的价值,故引用此理论),一个组织的发展路径,应该从初创到发展动荡,再到成熟,直至跨越变革或衰败。初创期一般经历3-5年,发展动荡期少需5年,多则10年。
但因资本的注入,很多企业从初创期快速成长到发展动荡期,这个时间有的连一年都不到。而且资本的推动,使得企业的业务及管理形态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以适应超速发展的需要。当然,也有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一直处于动荡之中。还有些企业没拿到B轮融资,就快速走向了衰败。
不可否认,资本的确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生命周期,在组织转型中不可小视。
业务形态频频生变
互联网+:现在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考虑线上线下的融合,于是“互联网+”成为了一个不得不跟的趋势。最近有幸和一些互联网行业的同仁沟通,发现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现在线上的销售远不如线下。随之,很多为互联网而生的企业,也开始寻找线下的突破之路,看来O2O是必由之路。因为如果仅是做线上,也许只能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而做不了大企业(平台型企业除外)。前段时间看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笑话:如果殡仪馆也做成“互联网+”会是什么样子?难道通过“双11”抢购位置?想起来有些让人毛骨悚然……而当传统企业遇到了互联网,其组织管理的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线上线下融合的企业。传统企业提倡标准、规则,而互联网企业提倡创新、自我、自组织。这些该如何把握?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随着出口份额的下降,很多国内企业开始思考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工业4.0这个概念开始在制造业中风靡,我了解到的一些代工厂,也开始走自我创新之路。
主动重构传统业务模式:现在很多传统企业,开始采用O2O的商业模式,线上线下结合,而不仅仅拘泥于线上或者线下。还有些企业为了激活员工创造价值,推行内部创业的方式,比如海尔倡导的员工创客化。
跨界整合与颠覆:现在很多企业并非被同行竞争对手打败,而是莫明其妙地突然从边缘处杀出了一匹黑马,让自己一时措手不及。比如乐视,本来它一开始是做视频网站的,谁也没想到会做互联网电视,但这已经给传统的电视厂商带来巨大冲击。
大数据对决策的影响:电商平台运营优劣的关键,就是大数据支撑下的精准投放,以及物流配送的快捷有效。销售中的客户研究,已经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的客户需求分析,而是从客户的浏览行为和消费行为中进行漏斗分析,精准获取用户的消费习惯,精准投放。最近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说,他们请了一家大数据研究公司,帮助他们做数据挖掘,发现容易得肺病的小孩源于缺锌,这个发现让他们非常兴奋,同时惊讶于大数据的潜在价值。
从竞争关系到竞合关系:如今这个时代,企业更多的是讲强强联合,以及合作共赢,所以企业间的关系非简单的收并购,而是互相持股,资源共享,但保持各自经营,如阿里巴巴入股苏宁云商。
从控制导向转化为价值导向
由于业务形态的变化,与之相配套的企业经营模式及管理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比如企业的经营,已经从营销导向变为产品导向,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过去,我们以“不管黑猫白猫,能够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的心态做事,于是企业中最牛的就是销售团队,因为他们能够给企业带来收入。但现在不一样了,客户更加关注自己的需求与体验,消费更加理性,更关注服务与产品本身,所以企业必须同步向产品导向转型。
而企业的管理,也必须从控制导向转化为价值导向,即公司的管理体系,在组织中必须发挥价值。比如人力资源,要能够紧贴业务及员工,及时调整方法,以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举个例子,如果员工穿休闲装可以发挥更好的创造力,何必强行要求穿着正装呢!除非外出见客户。
总之,规则的制定必须明确其可以发挥的价值,控制不是目的,有价值的控制才是目的。
组织模式“刚柔并存”
随着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组织模式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看似无序,其实也是有序的。但给人力资源从业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为企业的组织模式将形成混沌与秩序并存的状态。很多人会觉得乱,且有些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其实都是正常的。
这种态势下,企业会产生两种状况:一是组织模式既是刚性的,也是柔性的;二是员工的工作内容既有刚性,也有柔性。
混沌:混沌状态下的组织,核心词汇是颠覆、自组织、去中心化、自我管理、团队……大家看了这些词,一定觉得好有互联网的范儿。的确如此,组织模式一定要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生态环境。我们前面讲过,资本的推动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业务方向会随之产生不断的迭代甚至颠覆。这样的业务形态不可能在规范的组织架构下存活,而会以项目组的形式存在。独立出来的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毫无束缚地往前冲,这些成员的管理者在这个阶段已经发挥不了多少作用。而这个组织不知何时会扩大,也不知何时会解散,更不知何时被收编。
秩序:而秩序下的组织,核心词汇是强组织、命令控制、集权、领导……它强调的是组织的一致性、目标性,其存在的价值是为了完成组织分解下来的目标,所以步调必须一致,管理必须有方,制度必须严明,流程必须清晰。如此才能整齐划一,去除内耗。
我认为,在目前快速迭代的环境下,一个企业的组织既要有混沌的(尤其针对于新业务、创新课题等),也要有秩序的(已经完善并确定的业务),前者类似于孵化,后者属于传统企业管理。传统的企业管理也需要创新,须更关注价值,而非控制,但传统中有很多优秀的基因不能丢失。
组织管控模式“四化”
人力资源从业者都知道,一个企业的管控模式一般分为四种情况,即财务型管控、战略型管控、运营型管控、混合型管控等。这些管控模式一般在集团化企业中应用较多,管控模式主要基于业务的多少、类型的差异性、持股状况、集团能力等来区分,而随着目前企业组织形态的变化,其管控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
我认为主要呈现四个变化,简称“四化”:
扁平化:扁平化的目的是使组织信息传递速度更快,执行更到位、有效,减少管理层级,以适应新生代员工的需要;
去中心化:90后员工,追求平等与尊重,因此管理者的强权领导已经很难把控(除非领导的个人魅力极强或领导力很强)。去中心化,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管理者或引领者,这个人并非一定是部门的负责人;
外包化:为使组织更有效,利用好外脑,以及能够将组织中的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将成为趋势,所以组织不要强调必须将资源拉进组织内部,而是要整合外部资源。即为我所用,于是外包、外挂是很好的选择,甚至将目前公司的业务进行拆分,以各自独立的方式运营,互为客户,才能更有利于组织的发展。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组织模式的变化,人力资源随之发生的变化还有很多……下一期我们继续探讨。
责任编辑:庄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