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杨小果 设计 田雪
有时候,夫妻感情正是在家庭建设与共度困难中变得越来越坚固。剥夺家庭成员成长的机会,就是剥夺他们的爱和自由。
非主动被包养
当小米第一次得知男朋友大斌的父亲早亡,母亲一个人与他相依为命时,犹豫过要不要继续。天涯论坛上天天有人吐槽“孤单的婆婆是祸害”,大斌好像看出来了,说我妈是个特别善良的人,对谁都好,朋友很多。
后来见面,小米对未来的婆婆印象很好。她端庄随和,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做得一手好菜,家里也布置得井井有条,还喜欢钻研烘焙、养多肉,兴趣广泛,不像一般丧偶的女性那样悲苦。因为父亲早亡,大斌的家境一般,母亲退休之后,还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一间甜品店里做事。“我快六十岁的人了,还在不断进取,就是想给大斌做榜样,让他在事业方面更上一层楼。”未来婆婆的这句话让小米十分感动,这样的女人,即使老了,大家也都很喜欢她。
后来,未来婆婆成了婆婆,结婚住在一个屋檐下,婆婆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为一家人做好早餐,等小米与大斌起床吃早餐的时候,婆婆已经要去上班了,她叮嘱大斌把脏碗泡在水池里,等她晚上回来洗。小米觉得过意不去,看看上班时间还早,就把碗洗了。婆婆回来一看,用奇怪的语气问小米,说:“你把碗洗了?”小米说是啊,您上班也挺累的。这种对话重复了几次后,婆婆终于忍不住说,厨房是我的地盘,每一件物品的摆放都有规矩,以后你把碗放在水池里就好了。小米忽然意识到,原来这并不是自己的家。
以前是照顾大斌一个,现在变成照顾儿子媳妇两个人,婆婆明显比较吃力,但她不愿意承认,硬撑着,就病倒了。婆婆重感冒,戴着口罩去上班,小米建议她休病假,婆婆说,休假一天要扣几百块钱,不划算。晚上小米下班回来,看到桌上的饭菜已经摆好了,婆婆的房门紧闭,听大斌说,她硬撑着做完晚饭,连饭都没吃就卧床了。
这顿饭,小米吃不下。
“你婆婆那么好,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同事总是这样跟小米说。小米也反思自己,究竟为什么呢?
小米曾经劝婆婆,身体不好的话,就不要出去工作了。婆婆不肯,她说我现在存钱,都是为了你们。小米当然不好说我们不需要你为我们存钱,但是当她花钱的时候,就会看到婆婆的脸色,买了衣服总是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拿回家,好长时间不敢拿出来穿。跟大斌出去逛街,小米提议就在外面吃饭,大斌打电话给婆婆,婆婆总会说,哎哟,我刚买了鲈鱼,明天吃就不新鲜了,小米与大斌只好乖乖回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婆婆殷切的目光,能干的身影,变味了,小米一看到就觉得心烦意乱。有时候,在饭桌上小米不说话,婆婆就关心地问,是不是菜不合口味。大斌立马警觉起来,逗小米说话,逗妈妈开心,一顿饭吃得比赶饭局还累。家里大大小小的东西都是婆婆操持,本来小米的床上用品也是婆婆去买,后来小米提了很多次,婆婆才说,以后你卧室里的东西我都不操心了。小米好不容易赢取了一点点自由,但因为她把卧室里的一盆绿萝给养死了,刚争取到的地盘又被收归“婆有”了。
这个家,处处带着老年女性的谨小慎微。小米明明心里觉得委屈,却又不得不跟大斌一起赞美婆婆,因为婆婆真的非常辛苦,她对一家人的照顾几乎是无可挑剔的,就算再狠心的人,也不忍心去反驳她,伤害她。
一个30多岁的人,每天被像孩子一样照顾,吃什么,用什么都是别人说了算,这样的生活可称之为幸福吗?
因为小米怀孕,最近婆婆终于下决心辞职了。“我在外面打工,工资三四千,请个保姆,工资也是三四千,这样一算,我回家也划算。”婆婆跟小米念叨。小米告诉她,您如果觉得工作开心,就继续工作,犯不着为我们改变你的生活。婆婆笑眯眯地说,母亲都是为子女奉献,要不是这样,我早嫁给那个上海人,跟他一起去法国了。小米才知道,原来有个高校工程师追求婆婆,等了她5年,人家觉得你儿子上大学了,应该就可以脱身追求自己的幸福,可婆婆还是说不行,工程师就跟自己的学生结婚,婚后去法国了。
小米拿这件事问大斌,大斌说母亲一直告诉自己,不喜欢那个工程师。小米想继续探讨这个问题时,大斌不耐烦地跑去阳台吸烟了。
婆婆总是说,我对你们好,从没有要你们回报。其实在小米看来,大家每一天都在回报婆婆。没有人敢跟她顶嘴;她炒菜盐放多了,大家都说没有啊,很好吃;她买的床上用品不好看,小米心里觉得她那么辛苦,怎么好意思说不喜欢。结婚前,小米周末总是去咖啡馆、小酒吧,现在想到婆婆等自己吃晚饭,也不去了;小米也很少请朋友、同事到家里来,一想到婆婆忙前忙后,还不允许大家帮忙,她就觉得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虽然婆婆付出了最多,想想在这个家里,谁最自在,还是婆婆。小米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出生后,婆婆更加劳累,越发觉得过意不去,但她也明白,只要有婆婆在,请保姆是绝对不可能的,就像她的厨房,永远不能让别人插手一样。
或许婆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她正在用她的勤劳、能干牢牢地掌控着这个家庭。不仅剥夺了其他家庭成员成长的机会,也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使小米与大斌这对夫妻,像她的两个孩子,而不是一个家庭单位中的两位关键人物。可是有时候,夫妻感情正是在家庭建设与共度困难中变得越来越坚固。
一定有榜样
Jack在5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母亲谈了至少三次恋爱之后,才认识他现在的继父。两人结婚的时候,Jack正在上高中。母亲走进来跟他说,我要结婚了,与某某(继父的名字),为我祝福吧,我知道你也喜欢他。于是Jack拥抱了他的母亲。
现在我们每周去看一次他的父母,虽然两家住得很近,有时候在路上也能碰到。我问Jack,如果他的母亲没有结婚,会不会与我们住在一起,Jack说怎么可能,她要谈恋爱。
我又问Jack,你妈妈总是谈恋爱会不会让你有心理阴影,他想了想,说母亲离婚的时候才30岁,这个年龄的女人难道不应该谈恋爱。“可是,她还有你。”我说。Jack说我变态,想让他跟他母亲过一辈子。
开始我想,中美小朋友可能是不同材料做成的。在美国生活久了,我发现,其实主要大环境使然。在美国,没有哪个母亲要生二胎的时候,会去问小朋友,你想不想要弟弟或者妹妹,他们只会告诉他,你将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你应该怎么做。对于离异这件事,父母也不会去征求小朋友的意见,在他们看来,这是父母的事情,孩子只要知道就够了。此后的恋爱,再婚,也都是成人的事,除非遇到孩子实在不喜欢母亲的恋爱对象,这时候,母亲才会问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喜欢他,但也有些人会直接说,我知道你不喜欢他,可是妈妈爱他。这时候,小朋友通常就会调整一下自己,不要充满敌意地对待妈妈喜欢的人。
这种逻辑关系,初看是比较冷酷自私,长远来说,却有利于建立相对健康的亲子关系,将父母与子女的生活区分开,谁也不为谁过度奉献,大家分开的时候,也没有压力。(刘小啾读者)
乐于奉献的人从不想他人的感受
奉献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当孔融把大梨让给小朋友,他其实没有想过小朋友的感受。你因为让了一只梨,流芳千古,我不过吃了一个梨,却一辈子都要内疚:为什么我吃了大的,为什么我嘴巴这么馋,为什么我觉悟这么低,为什么我这么傻……走出三条街,都有人指着我悲伤的背影说,瞧,就是那个小孩,吃了孔融让出的大梨。
如果“对别人好”就是他的全世界,这个人其实是一个吸血鬼。他以特别的方式依附受惠于他的人,将情感变成一道无形的绳索,紧紧捆绑那个无辜的人,这个人无法反抗,因为别人只是对你好而已。
独立是幸福的前提,虽然走向独立的过程,有痛苦,终究还是有希望的痛苦,痛过之后,你将成为不那么容易被打倒的人。而畸形的爱护,彼此纠缠,无力反抗,最终每个人都成了瘸腿。
永远乐于奉献的人,其实没有想过他人的感受,他们在奉献中找到了自己的安全感与存在感,而被奉献的那个人,他如果不乖乖地依附,全盘接受,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爱,当他想要自己的生活时,爱就会成为一座大山。
独立比爱重要,这缺失的一课,从我这一代母亲开始补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