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 卢卫
苏宁云商集团副董事长 孙为民
印力集团董事长 丁力业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王冉
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 林斌
亿邦动力网CEO郑敏 郑敏
主持人:
复旦大学副教授、知名主持人 蒋昌建
那么,“互联网+零售”会怎样重构市场生态,诸多互联网+的创新者、实践者揭开这一层面纱。
什么是互联网+
蒋昌建:大家都讲互联网+,但是100个人有100个互联网+的概念。总理报告也只提出概念,但没具体解释,具体的解释由具体实践者实践出来,那么什么叫互联网+?
王冉:其实互联网+概念提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平时在具体的项目上也听到很多人提这个概念,包括在资本市场这个概念非常火,所有的公司一提互联网+有明显的变化。其实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思维,但是这个过程一定有碰撞、冲突、矛盾、取舍。一家公司无论是什么样的规模,如果他不能意识到他所处的生产环境,他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时候可能他就会面临非常严峻的生存危机。
蒋昌建:根据苏宁零售的业绩和实际运作的模式来看,苏宁云商理解的互联网+零售究竟是怎样的。
孙为民:我们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2012年的一个会的提法。可以说苏宁走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苏宁+互联网,苏宁作为实体店,首先要有一个互联网的网店。+了互联网以后,就开始在网上+商品、服务、新的应用,+完了以后,线上线下感觉还是两张皮,如果两张皮没有关系,如果是互联网一统天下,苏宁就可以不干实体店了。
但是,苏宁感觉实体店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现在回头看实体店,就是开始用互联网的工具来改造实体店,因此有了苏宁的互联网+,互联网+在苏宁讲就是店面的互联网化,也可以称之为苏宁的云店。这个云店按照互联网的思维,首先是引流,人们为什么要到店里面来,如果卖商
蒋昌建:我为什么要到苏宁商店去,因为我们小区社区有一个广告说林志玲要来,所以我就去了,这是不是互联网的思维?
孙为民:互联网思维首先是引流,通过不同群体(老人、小孩、白领),他们的需求各不相同,这些都成为店面引流的需求。小米在最初几年的时候,完全是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去做这种销售的,可以说是网上直销非常典型的代表。
近几年随着小米对自身品牌的定位开始不断进行提升,我看现在推出将近3000元的小米手机,实际上在这样价位上面,很多消费者需要对产品工艺的感知,不是简单参数的说明,这个就是商品的体验,那么在商品体验过程中他需要线下的自营。我们按照互联网思维重新变革店面,我们叫互联网+,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和实体店面的格式化。
蒋昌建:苏宁在讲到互联网+的时候,始终把实体店面的变革和发展放在一起,是实体店怎么自身做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来适应互联网的要素。不管传统的企业还是线上企业,如果不跟互联网结合在一起都不好意思说,传统的企业谈转型改革、发展的话,就一定要跟互联网联姻,所有的产业都必须互联网化吗?
卢卫:有一个说法,一切产业都是互联网的企业,或者一些产业都是互联网化,如果创业也好,未来的产业也好,肯定答案是一定要互联网。互联网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消费型向消费和产业融合产业的转变。一个方面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所谓技术融合李克强总理报告里面也讲到:移云大雾的技术相互促进和融合,互联网本身技术如果不和一些移云大雾相互促进,就不可能和传统产业紧密结合,服务于现在的经济。
第二个方面,和产品产业的融合,无论是传统产业在生产方面、设计环节、销售的过程中,必须把人、信息物流动起来,这样才能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服务。基于这方面的因素,所有的产业和企业也好,都应该主动去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去服务。
企业互联网化
蒋昌建:如果创业者不因时而变就可能发生问题,有时候股东还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意,如何迎接这样的挑战。现在互联网上最近一段时间对小米舆论的环境不是太好,但是小米的确是一个互联网+做得非常优秀的企业,小米是怎么样理解互联网?
林斌:蒋总这个问题问得很好,6年前雷总和我创业的时候,我当时想清楚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能够通过互联网。当时我们想透一个问题,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把非常好的商品—手机直接卖到消费者手上,他的核心把所有的资源,包括很多企业的推广资源,很多企业的运营资源都全部放在产品上,把手机卖到消费者手上。我们用了三年时间就做到中国市场第一,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2010年创办小米,2012年卖了700多万,2013年1800万,2014年则是6100万。这个发展速度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而且连续五个季度的数字小米排名第一。
蒋昌建:小米的发展很快,成长从几百万上升到6000多万,超长的发展速度,如何保证给消费者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林斌:我们有个第三方统计数据,还有反馈的维修数字。小米手机在整个行业里面,业界返修率最低之一。我们理解的互联网+在小米创办过程没有认真总结过,作为最能了解互联网+精髓的公司之一,怎么能够把公司运作效率提高,怎么能够把最有限的资源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不计成本把产品做好,优化整个运营模式,消费者最后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
蒋昌建:有这个米粉特别爱小米,他问现在小米在任何数据中的销量都是第一位,但是后面的赶超者也是来势汹汹,推进消费者更好地体验和服务,小米要能够巩固这样一个市场的份额的话,现在有没有具体的办法?
林斌:其实手机行业竞争蛮劲烈的,小米只有5年,很年轻的,我们开始做的时候非常了解,我们非常欢迎竞争,我希望竞争每家公司把产品做好,受益的是消费者,关键是竞争不要用黑招。小米成立到现在没有零售的经验,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线下店和渠道,但是有一点感触,尤其最近这一两年,我们出了一只3000元的手机之后,我们发现有几点经验和感受。
第一,我们虽然没有零售店,但是我们有一个机构叫小米之家,在全国有19家小米之家,小米之家是实体的,他的功能是售后,大家小米手机有问题可以到小米之家去维修。其中有一个服务是现场购,5月12日,我们做了一个尝试要不让全国19个米家让消费者来买这款手机,有好几百个米粉通宵等,9点钟开卖,第一个米粉进来,他现场拿到手机那个手都是颤抖的,非常开心,打开手机之后,现场拿出来,刻了他的名字在边上,很开心地走了,他体验的感受我们在线上这么多年没有看到,给我的感触特别大。
第二个例子,我们在2013年做了手机之后就做了一个小米电视,这个电视遵循我们的销售模式—网上直销。几个月前我们开始在全国做了100场线下体验会,都在米家做的,有一个数据我们是万万没想到。现场体验会都是线上组织的,来了体验会之后,在现场马上下单的用户高达19%。
第三是刚才发生的事情,上个星期我们在北京五彩城我们第一次摆了一个体验馆,扛了一些东西过去,当时位置有限,把小米电视和手机搬过去,还有净化器等,结果我们扛了200多台净水器,卖1299元,10点半开门,排了几十人,到下午2点就卖光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我们手机有红米和小米系列,在线上是红米的量比小米大。那一天在五彩城小米顶配版卖得好,有一个老太太到商城本来想买一个盘子,后来买了一个小米顶配和净化器。
其实随着产品线,尤其像电视、手机、净化器高端产品发布之后,消费者更愿意在线下体验一下产品再购买,这是非常强的用户需求,但我们没有真正明白想清楚运作模式。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未来5年是不是体验式的模式结合互联网的优势,会不会是一个方向?
蒋昌建:其实线上线下是有结合的可能性,小米3-5年会不会继续铺线下的渠道?
林斌:线上线下结合的趋势越来越强。虽然小米所有销售在线上完成的,但是线下辅助的业务也在走。关键的问题是未来的线下这个渠道跟线上互联网更有机的结合。这一点,小米正在考虑中。
蒋昌建:如果说小米的发展现在可能会遇到挑战,你觉得一个最大的挑战有可能是什么?
林斌:觉得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我们的理解很简单,我觉得产品一定是王道,产品是最重要的,如果未来是体验式的和互联网结合,今天互联网时代大家很了解尤其消费者非常了解,上网一搜什么信息都有了,我觉得没每一个好的产品,所有的模式都是不重要,产品是重要。
蒋昌建:以印象城为品牌的购物中心的印力集团,正把地产收入的项目降到集团的收入30%,那转型过程中如何结合互联网+的?
丁力业:我们主要是运作商业地产项目,今年2月份才改名的,可能有些朋友对这名字没有什么印象。我们从2003年开始做商业地产,在商业地产里面只做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只做区域型的购物中心,没有做过1平方米的住宅,因此丢掉了一个中国住宅黄金十年发展最好时机。
到现在为止在中国经营的24个购物中心里面,目前表现不错。一是专注于购物中心的经营,我们也面对很多挑战做出积极地应对,比如说电商的冲击,这一块除了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的放缓,电商对购物中心的冲击非常大。
目前,我们在杭州宁波印象城里面搭建了自己的平台,抱着开放、包容、共赢的心态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搭建一个平台,用互联网的技术来增加客户的流量,来增加招商的精准度,使我们的客户到购物中心来的。
从推出的宁波和杭州这两个项目来看,确实比董事会估计的要好得多,在全国24个店里面全面推广互联网+购物中心的实体经济。我们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品牌。
蒋昌建:互联网+购物中心是类似电商的平台吗?
丁力业:我们只有生态链。先用平台增加流量,比如说互联网的技术赠送一些优惠券,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购物中心则拿到消费者的数据分析消费者对哪一个租户最有帮助,进而想办法来调整招商策略,增加这些租户对这些客户的吸引力。这样就形成了消费者更愿意多来,租户更调整策略吸引消费者,购物中心则提升租金收入水平,提升购物中心的价值,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个平台提供很多给客户的服务,但是不做一些买卖,只是提供一些买卖,给客户一些优惠,让客户到购物中心来,是这个模式,这个模式简单讲就是先诱惑你,购物中心来的最多的可是女性客户。
互联网+零售新模式
蒋昌建:要去印象购物中心的话,一些平台发放的优惠券会很有优势。亿邦动力作为电子商务机构,研究了很多的观点、想法、数据之后,如何看待觉得互联网+零售?
第一个特征是线上线下的购物中心会变成消费中心,也就是说消费者来了之后,不单是买实体的商品,还买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个在没有互联网前很难集约化的搞定;第二个特征,销售覆盖半径非常大,应该是世界商店;第三个特征,消费中心有高度灵活的技术化的货架,传统的零售业务的货架是有长度的,在电商里面货架没有长度限制,其实货架也有长度限制,第三个基于大数据,非常灵活应对,为消费者的体验进行改变,比如说千人千面,精准营销,这是第三个特征。
蒋昌建:这三大特征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郑敏:这三个特征都从充分满足现有用户消费需求的角度去看,其实互联网+新的业态把现有消费者的消费潜力挖掘出来,刺激出新的需求来,这个才是互联网+的思维。
激发出来的这三个方面,互联网有非常独特的地方,第一,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模式都是流量转化的模式,所以对于所有的互联网+零售之后的企业来讲,商品是流量商品,有哪些服务通过流量商品做转化的,万达、苏宁特别牛的是有这么多流量在手上。最关键传统零售企业的困境在什么地方?有流量不知道怎么转化,这个是最难的。
第二个,事件营销,把传统媒体抛开在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小的事件,在一分钟之内所有零售企业可以做出关联的营销出来,比如说奥巴马同款的什么。第三个是社交的链接,任何零售企业有没有社交的链接能力。其实看现在虚拟社交一定驱动未来消费的主力军,没有社交我们所有人没有必要穿得这么正式,因为有社交人才有强烈的消费欲望。现在虚拟社交有基于运动、医疗、交友的社交网络,所有零售企业互联网+有没有这样链接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王冉:如果用传统的办法做传统的事儿,这个没有人愿意投,要不然用的办法做传统的事,要不用传统的办法做新的事。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进电子商务的时代,大家站在传统企业来看互联网,现在我们进入互联网+零售的时代,更多时候我们要让传统企业跳出自己传统的位置,站在互联网的角度反过来审视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样的改造。
反过来看互联网+零售,到底互联网是什么?因为零售概念已经存在很多年,真正要破解互联网是什么。比如说互联网+零售,以前传统互联网电子商务时代卖的就是传统的商品,未来可能是创业X众筹,新的商品会诞生。比如说个性化X3D打印+零售,现在每个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第三流量XO2O+零售,线上线下都相互转化。从销售的渠道就是内容X多频+零售,还有比如说全球商品X中国消费者+零售,以前我们说有一些关键节点控制你能进口哪些商品。
蒋昌建:跟零售资源不同逻辑的整合就可能有商机。苏宁搭上互联网的班车,但是员工平均年龄28岁,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胜任苏宁互联网+零售的战略?
孙为民:零售还是有传统的味道,也经验、体力,我们在终端的方面开始用知识、系统、技术、设备来替代,人员的数量是被集约。用互联网后台支撑整个系统的运营,我们从这些年开始特别注重高技术人才的引进,人员的结构有一些变化,后台要靠高技术人才支撑,我现在开始往精英人才方面发展。
蒋昌建:中国的零售从总体来讲挑战还是蛮严峻的,互联网+零售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改变这个局面?就是社会商品零售销售的总额的增幅是在减少。
卢卫:互联网+零售,零售和互联网协同制造,和互联网智能制造关系密切,未来的个性化制造也好,任性制造也好,个性定制也好,和零售紧密相关,通过智能制造以后,这种零售会有一点凸显。线上线下互动,实体店存在一个转型的问题,实体店不应该减少,实体的体验服务场景的展示很重要。
蒋昌建:印力下一步重点考虑什么?
丁力业:下一步还是把购物中心做好,印力是做购物中心的,未来的时间里面重点把自己的主业做好。
蒋昌建:如何深挖购物中心的潜力?
丁力业:主要还是做增量,希望我们的购物中心搭一个平台,让商品和消费者在这里交流的平台。感谢BAT、拥抱BAT,将来我们的购物中心是互联网和零售商首选的平台。
蒋昌建:互联网+零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郑敏:我觉得互联网+零售是一个进程,在经济领域互联网+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电子商务产业。
丁力业:实体经济死了多少,有没有在互联网+零售的情况下,这些实体经济还能存活下来。
卢卫:未来应该是互联网+销售体验。
林斌:我觉得可以考虑线上线下融合,尤其是关注体验性的零售。
TIPS
实体店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互联网+在苏宁讲就是店面的互联网化,我们叫做苏宁的云店。这个云店按照互联网的思维,首先是引流,人们为什么要到店里面来,如果卖商品不足以吸引消费者到店面的,必须提供除了商品以外的服务。我们按照互联网思维重新变革店面,我们叫互联网+,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和实体店面的格式化。
一切产业都是互联网企业,或者一些产业都是互联网化,如果创业也好,未来的产业也好,肯定答案是一定要互联网。在他看来,虽然互联网+会有无数种答案,但总体看来,互联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技术的融合,一方面是与产品产业融合。
在其12年运营24个商业地产项目的过程中,他一直专注于购物中心的经营,而且购物中心只做区域型的购物中心。在他看来,要抱着开放、包容、共赢的心态和互联网公司合作,用互联网的技术来增加客户的流量,增加招商的精准度,实现精准营销,增加租户对客户的吸引力,从而提升我租金收入水平,提升购物中心的价值,达到最终的目标。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思维,这个过程中一定有碰撞、冲突、矛盾、取舍,但最终两股力量走到一起,迸流相会。一家公司无论是什么样的规模,如果他不能意识到他所处的生产环境,他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时候可能他就会面临非常严峻的生存危机。
小米是最能了解互联网+精髓的公司之一,小米的理解就是怎么能够把公司运作效率提高,怎么能够把最有限的资源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不计成本把产品做好,优化整个运营模式,消费者最后能够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
互联网+零售有几个新的特征:第一个特征以前的线上线下的购物中心变成消费中心;第二个特征是销售覆盖半径非常大,应该是世界商店;第三个特征是有高度灵活的技术化的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