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伟夫
紧接着,17日,财政部印发《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互联网+农业”,积极支持优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3日,国务院公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表示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促进线下产业发展平台和线上电商交易平台结合。
对此,多位专家表示,中央针对一个较为细分的涉农领域如此连续的抛出扶持意见和政策在过去是较为罕见的,也显示了当前政府对现阶段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决心和思路,而新的一号文件也有可能继续就此着墨,并且和过去"浅尝辄止"的表述相比,极有可能会有更大的动作。中国的农村电子商务即将进入快车道。
农村市场发展迅猛
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速度非常快。截至2014年,中国农民网民已上升到1.78亿,其中有网购经历的为7714万人,同比增长40.6%,农村网购规模超过1800亿,同比增长60%以上。
从人员来看,农村网购用户已占农村网民的40%,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从区域来看,从东部地区农村迅速向中西部农村扩展,2014年移动网购消费增幅最大的100个县中75%位于中西部;从产品来看,从以工业品下乡,正在向农产品进城拓展,今年1—9月,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80亿元,已是去年全年水平的一倍半。
据有关市场机构数预测,到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将达到4600亿元。为抢占市场先机,许多知名电商纷纷进军农村市场。2014年初,京东、阿里下乡“刷墙”,引发社会热议。随后,京东宣布将携手中国邮政做农村电商;阿里巴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在三到五年内投入100亿元发力农村电商,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农村服务站;苏宁云商则希望,在5年内建设1万家苏宁易购服务站,覆盖全国1/4的乡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各类涉农电商达3.1万家,发展势头强劲。除了这些大型电商平台外,农村传统商贸企业,邮政、供销、万村千乡企业也由线下到线上融合发展,到2015年8月底,中国邮政已上线了10万个服务站点。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升级有着潜在的巨大需求,再加上城镇市场的相对饱和,在‘互联网+’态势下,农村市场无疑成为很多电商竞争的‘蓝海’。”一业内人士分析道。
据阿里巴巴介绍,蚂蚁金服主导的网商银行已针对农村用户推出名为“农旺贷”的信用贷款服务,未来会陆续将旗下各平台的跨境电商、支付、金融服务向农村用户开放。而京东方面则表示,计划挖掘大数据的潜力,实现农业生产的产销对接、以销定产等,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和农产品滞销难题。
此外,各路资本也开始加速在农业电商领域的布局。据投资中国、清科资本等机构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公开披露的农村电商投资案例超过30起,合计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其中不乏高额融资案例。今年年中,港交所上市公司人和商业宣布,拟以6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农产品市场运营商寿光地利100%的业务,以此进军农产品市场,意图打造中国领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传统农业公司新希望也与互联网农业电商一亩田达成战略合作,展开产业链大数据合作,携手构建“互联网+产业链”的协作新模式,用互联网来提高传统食品生产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效率。
农村电商起步
尽管现在众多企业纷纷进军农村电商行业,但农村电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滞后、发展环境不完善和人才缺乏等问题。”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孔令羽说。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商务部也制定“互联网+流通”计划,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行重点部署。
“此外,还要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农村生产生活是连在一起的,农民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要改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因为农村市场环境等方面比照城市还有欠缺,比如说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孔令羽说。
在起步阶段,目前农村电商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电商平台展开型,”孔令羽说,主要是大的电商平台在农村的推动,以阿里、京东为代表,利用线上的优势,对线下实体店进行改造,在农村建立县级服务中心、农村建立服务点。
到2015年9月底,阿里已经在21个省份建立了109个县级服务中心,在4247个村里建立了农村服务点,日均订单已经突破5万单,村点日均订单12.8单;京东已完成700个县级服务中心建设,京东帮服务点1200家,发展了约12万个乡村推广员。
“第二种是传统实体升级型,”孔令羽说,以万村千乡实施企业、邮政、供销、苏宁等为代表,利用线下点多面广和配送等优势,对自营店或加盟店进行信息化改造,物流一般自己承担。
而对于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面对的挑战,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说:“现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农民不了解,不会用,同时还有多数电商企业对农业不熟悉,这个是农业电子商务最大的问题,搞I T不懂搞农业,搞农业对电商也不太了解。”
他还表示,农产品流通的效率现在还很低,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等问题,都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因此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培养电子商务的市场主体,除了建成平台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农民培育起来,还要发挥相关的社会中间组织包括一些地方电子商务企业的作用,来帮助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降低入驻电商平台的门槛。对于相关标准的制订,政府要帮助指导企业适应在电商平台上运行的标准。
同时,网购商品质量也不乐观。据国家工商总局抽查显示,2014年我国网购正品率只有58.7%。
另外一个问题是,电商下乡主要聚焦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则被忽略。基于特殊地理环境及传统生活习俗,各地都有一批独具特色的土特产品,这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但囿于营销手段落后,很多特色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名气仅仅局限在当地,在“互联网+”背景下,亟须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当地、走向全国。
在所有问题中,农村物流落后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障碍,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发展农村电商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河南调研时发现,圆通、申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在乡镇上设有点,有的是专门店面,有的依托超市,他们一般不往村子里送,因为成本太高。
宅急送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农村太分散,而且快递量小,送快递下乡的成本太高,因此很多电商和物流公司并无意在广大农村布点儿。只有农村的交易量上来了,或者将各个快递企业发往农村的快递整合起来即建立一个共同配送体系,成本才会降低。
尽管目前‘村村通’工程极大改变了农村交通状况相对落后的面貌,但村庄分布及农民居住较为分散的现实,使得农民日常消费购物仍然存在种种不便。
对此,各大电商纷纷在乡村布点,建设乡、村服务站。然而,现有电商设立的很多乡村服务站运行并不尽如人意。某知名电商河南运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很多电商乡村服务站已成空壳,倒闭的也不少,如果不创新服务,寻找合适的支撑载体,前景不容乐观。”
“目前仅有几家较大的物流公司在乡镇设点儿,很多物流公司仅服务到县城。按目前送件1元/单的收费标准,往乡、村送件是赔本儿买卖,如果客户要求送件上门,必须加收费用。”某知名快递公司业务员告诉《中国商界》记者。
面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巨大前景和所面临的问题,中央或将出台高强度优惠政策,助力农村电商发展。离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还有一个月时间,市场上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期待正逐渐升温。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的一号文件将有望继续聚焦现代农业。在具体细分领域方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将连续第四年写入文件,而且对其扶持的力度和过去相比或有较大突破。
实际上,从半年前商务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确定为第一大目标以来,政府各个部门也相继“发声”,就连国务院常务会议也针对加快发展农村电商进行过专门部署。而进入11月份以来,政策红利更是接踵而来。国家相关部委在11月9日、11月17日和11月23日相继出台农村电商的各种政策,大开方便之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认为,过去几年农村电商由于基础设施跟不上,一直是靠市场自发的力量在主导发展,这些年来通过地方上的积极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样本,也让政府调研有了足够的参考,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的时机也愈发成熟,所以才出现了一段时间内连续推出政策的情形。
对此,多位专家表示,中央针对一个较为细分的涉农领域如此连续的抛出扶持意见和政策在过去是较为罕见的,也显示了当前政府对现阶段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决心和思路,而新的一号文件也有可能继续就此着墨,并且和过去“浅尝辄止”的表述相比,极有可能会推出更大的动作。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此前表示,中国的农业电子商务正在形成跨区域电商平台与本地电商平台共同发展、东中西部竞相迸发、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互动的发展格局。加快农业电子商务是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要切入点,通过电子商务的利益驱动,来引导广大社会投入研发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统筹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