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身之球
也可叫完整之球。躯干之球只是丹田之球通向周身之球的一个比较短暂的功程次第。当气机继续向上下扩展,充满头部和四肢,全身四肢百骸就会出现一种很整的球的状态,即为周身之球。此时,丹田的开合翕张,不只是下丹田小范围的运动幅度,而是自然的带动着周身气机的鼓荡,意念可以自然而清晰的察照着全身这个完整之球,只要手指、脚趾或者眨眼、张嘴甚至呼吸、念头等有一处之动,就能体验到整个的内在气机都在动,因为它是一个整体的动;也能同时体会到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的感觉,即在意守丹田、保持丹田部位沉甸甸的感觉的同时,能够感知到虚领顶劲的能量(劲力);还能同时再感知到膻中穴或者命门穴等处的微妙感觉(球中之球,即大球中的小球)。
周身之球顾名思义是气遍身躯、身如气囊,即整个身躯就像一个大气囊、大气球似的,上下前后左右都似一个撑满内在气机的圆球。此时“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都要膨起来,保持胀力。”这种保持就是周身之球的真实状态,感觉气机的开合鼓荡非常饱满,意念只有全身满满的完整之球而没有抱球动作这个涵义了。
抱球桩每一种功境只不过是一道风景而已,只要向前走,曾经见到的风景自然会扔掉,不需要刻意回味。这里写功境是为了总结功程次第而交流分享,切磋提高。站桩时,似乎清清楚楚觉知着自己的身形,又似乎把自己的身形给忘却了——球在而身不在,只是一个以丹田为中心的气球的开合翕张而已。抱球桩是神抱着气、寓意于球(气)、神气(球)相守,息息相依,这个“息”不是指外呼吸,是指内呼吸(唤醒丹田后才能体验到的),始终是抱住内呼吸这个球的开合做功夫。在这样的状态中,似乎心脏的这个“血泵”和丹田的这个“气泵”也合二为一了,又似乎呼吸、心跳和丹田开合三者合为一体了,全身只有一个丹田搏动(开合翕张)的感觉,其他的一切感受都被此屏蔽了,所谓一念代万念、一感代万感了。这样静静的体验着,不要分别、思辨、联想,不要有其他任何杂念,只是一个反复的开合运动的境况。陈鑫说:“一开一合,拳术尽矣。”一开一合,有常有变,一切都在其中了。
周身之球和丹田之球都是一个虚无之球,一个运动的变化之球。连着球心感知球的大小就是一种开合状态。球在开合时连绵不断的大小变化是始终清楚明了的虚无状态。有人问:身体的肝心脾肺肾、筋脉皮肉骨都是实实在在的,怎么可能出现虚无状态呢?把它当作没有是练功的一种思维模式,练功就要把自己想成气态的,只管气态不管实体就呈现虚无状态了。其实虚实也是相通的,因为气机具有渗透性和兼容性,每个器官组织都有气机兼容着。
为了更好的说明抱球桩的功程次第,这里用取类比象作比喻:有一丘平整干旱的田,突然中央喷出一泓泉水;水圆形扩散到一半,再扩散到整丘田。《黄帝内经》载:“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灵枢·脉度》)若把田比作身,把溉田之水比作溉身之气,前面三种状况就是丹田之球、躯体之球和周身之球。整丘田的表面虽然都有水了(已经形成周身之球了),但水在灌溉过程中需要向下渗透、润泽土壤,这还需要大量的水和时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地方突然呈现局部冒气泡(开关通窍)的现象,所以功程次第的关键还在后面呢。
五、球中之球
也可叫大球中的小球。水扩散到整丘田只不过是在表面而已,达到周身之球只不过是气机充满全身内表而已,球中之球和浑圆之球才是抱球桩真正长功的重要功程次第。球中之球即上面所说“冒气泡”的现象,它在丹田之球以后就会出现、周身之球以后还会继续出现周身开关展窍的长期的功程次第。每个穴位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到一定的时候即能发现这些气机反应的穴位能够开合翕张了,即大球之中蕴涵着小球、大球功境下有局部的小球体验。小球的位置会时常发生变化,诸如环跳穴、腰俞穴、大椎穴等等,全身各个部位都会在不同的时段呈现球中之球。随着练功的深入,对球中之球气机开合状态的体验也会越来越清晰。
在体验球中之球的过程中,必然能够感悟到《内经》所说的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的客观规律,上面所说的环跳、腰俞、大椎等穴位,都会经历一个在气机作用下的由痛到通的过程,当形成球中之球的感受时,这个痛的过程已告结束或者说基本结束。所以,达成从痛到通是气路不畅通到畅通的练功成果,依靠的是气机的开合渗透。无数个球中之球的体验,都是整体中局部的通透现象和全身的整合反应,都是走向浑圆之球必经的路途风光。
六、浑圆之球
也可叫浑然之球、完满之球。这种境界笔者没有体证,且球中之球也只是体证了一部分,故以下只能是理悟。在浑圆之球形成的过程中,内在气机继续充盈,气感更加灵敏,气质(气的质量)不断提高。这是一个气机深入肌肉、入骨入髓、渗透内脏、通透全身的过程。这个通体透彻的浑圆之球比周身之球更富有整体感觉的根本的体感所在。周身之球内在气机已经布满了全身,但只是在内表层。浑圆之球则气机更加充沛、深入、纯真,能量更大,而且了了分明,处处贯通,觉知永在。
抱球桩所抱之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验球的状态,实际上是反映了站桩的功夫水平。抱球桩所抱之球,是通过气机的运行所体会到的,基础是丹田之球,如果不唤醒丹田,那怎么抱也是一个假球。只有通过启动气机、唤醒丹田,才能体会到内在气机而后逐步走向周身之球和浑圆之球。启动气机不容易,从启动气机到唤醒丹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功程次第,从丹田之球到周身之球再到浑圆之球决不是一年半载、也不是三年五载所能成就的,而是十年、几十年千锤百炼的练功实践。抱球桩是感悟“球”之奥秘的一个承始承终的极好功法,若能一门深入,则能一通百通,亲临(内察到)无限妙境。故《道德经》云:“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天下式”即天下的法则。
所抱之球功中觉,莫在文字苦求索。诗无达诂,文无达诠。连诗歌都没有确切的解释,更何况功境。所以,无论是以上哪种球,虽然体验到的都是清晰的状态,气感从手掌至两臂、从丹田至周身都是练功的成果,但这些都不是言语可以真正阐明、笔墨所能真正描绘的,必须遵循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实践,通过实践的体悟体证才能知晓。作为笔者的体会文章,虽然不可能知道有多少共性的成分,但这个功程次第应该是每一个练功者必经的悟证次第。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明理,明了次第之理,可以加快练功进程,而理不明则法不灵。
站桩不能执着于结果,而是要快乐于过程。在站桩的过程中,除了体力、定力、耐受力、意志力都在不断的提高外,觉察力的提升同样是站桩的重要效验。所以,抱球桩的体验过程,就是三调合一境界的提升过程,就是健康身体、喜乐心情、高尚情操、提升人品的练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循序渐进,次第上台阶,而不能好高骛远;只要随时保持精神内守,就能照察气机在身体深处潜流,活出人生的自在与安详。
笔者的文章大多采用自己的语言,但由于才疏功浅,加之各人练功境界有差异性,此“六球”之境界次第的言语描述,难免出现偏颇和谬误,真切的恳请同道教正。(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