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新经济导刊

体医融合与中国健康管理产业

作者:文/王晓斐
我国健康管理应当做到顶层设计与行动主义相结合,在国际市场中取其精华、补己短板的同时,也为全球的健康管理产业合作提供“中国方案”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传统观念发生深刻变革,人们对于健康的消费类型由传统的“病后”医疗需求逐渐向“病前”保健促进型转变,这使健康管理产业成为我国蕴含巨大市场的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的健康管理产业背后存在着人才不足、行业规范不完善以及人们的传统观念转变不完全等问题。面向未来发展,国家应当加强体医融合人才培养,完善健康管理行业规范,加大现代健康观念宣传力度,而健康管理企业应当以长期化、全面化、交互式服务为基础,以科学支撑为保障,以全球化合作为路径。我国健康管理应当做到顶层设计与行动主义相结合,在国际市场中取其精华、补己短板的同时,也为全球的健康管理产业合作提供“中国方案”。

体医融合:中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我国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传统观念得以改变,社会与生态环境结构也发生变化,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与此同时,亚健康状态蔓延、老龄化加速、慢性病侵袭等问题也接踵而至,使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和疾病预防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人们对于健康的消费类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病后”医疗需求,而是逐渐向“病前”保健促进型转变,这使得健康管理产业成为蕴含巨大市场的战略性产业。

201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动“体医融合”发展,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同年10月,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了体育运动在健康中国道路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体医融合势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国家卫生工作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是从医疗健康干预向非医疗健康干预转变的过程,体医融合是这一转变过程的核心,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关键,是引领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技术。

健康产业的发展将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发生转型,形成“以健康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曾预言,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全球“第五波财富”。健康管理作为健康产业四大基本产业(健康管理产业、医疗服务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之一,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健康管理在美国兴起,随后英国、德国、日本、芬兰等发达国家也积极实施健康管理。目前健康管理在许多发达国家的产业规模都十分庞大。目前超过9000万美国人参加健康管理计划,日本总人口约一亿三千万,但为大众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营养师就有60多万人。健康管理于本世纪初进入中国,主要以开展健康体检业务为主。由于我国健康管理产业起步较晚,健康管理的制度、内容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慢病盛行的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出现,国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这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健康管理产业在我国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中国正处于第四次社会转型期,体育与医学结合共同促进全民健康的这种新产业形态的出现为传统较为单一的医疗健康服务产业转型带来新的契机。进入“大健康”时代的中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被持续挖掘,利用体医融合全面提升和改造中国健康管理产业成为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新动力。顺应形势把握住体医融合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可以带动我国健康产业的整体跃升,进而为健康中国的早日实现提供强大动能。

中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一)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目前体医融合人才较为缺乏。在医学领域,医院临床医生面对肥胖、高血压等慢病患者,只能开出药物处方,开不出运动处方。对于很多运动损伤患者,临床医生只能给出卧床静养的忠告,却很少指导病人如何进行运动康复。这是由于我国临床医生普遍缺乏运动知识造成的。从正确的跑步姿势,到运动处方所包括的运动类型、运动量与强度,临床医生都不能给予病人良好的运动指导。目前我国体育系统拥有较成熟、完善的运动康复及运动医疗服务团队,但这些资源多为国家队、省队的专业运动员服务。如何将这些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并将其服务范围扩展到全国人民是目前的一大挑战。2005年我国教育部批准我国医科大学和体育院校设立运动康复专业,进行跨领域人才培养,但截止到2016年,全国共有36所高校进行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但每年毕业生仅有1000多人,体医融合人才缺乏问题仍然存在。

面对人才匮乏这一问题,对新的体医融合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国家应统一完善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专业化,提高人才对疾病的非医疗干预能力。此外,相关专业人员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加入到体医融合的人才队伍当中。

(二)产业标准有待完善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与人的生命健康直接相关的健康产业,标准更是必不可少。产业相关标准政策的制定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而健康管理在健康产业的巨大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始于2001年,2013年国家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规矩市场规范,使健康管理产业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尤为重要。我国尚未制定健康管理产业相关标准,目前市场上的健康管理发展较为混乱,有些公司注册为“健康管理”,但实际运营与健康管理内容并不相符,可能只是借着健康管理概念进行宣传,而实际并没有规范的服务流程,更没有能够进行健康管理指导的专业高素质人才。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日益增多,我国健康管理产业要在国际立于不败之地,有效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健康管理作为健康服务业重要内容之一,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三)群众健康素养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群众对于健康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健康素养普遍较低的现象。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58%,中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24%,中国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9.79%,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5.57%。由此可见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较低,其中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提升较为缓慢。

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通常只进行运动技术教学,但对运动损伤、运动的科学性等相关内容很少提及。我国社会一线体育指导员也存在同样问题。这些教育的缺失使得中国人“身体无病即健康”的传统观念长期保持。这些是导致我国群众的健康素养,尤其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

相对于“身体无病即健康”这一传统理念,现代健康理念追求人的整体健康,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等多方面均处于良好状态。“无病”时,你的身体可能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但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非医疗手段的健康干预与促进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中被忽视。我国卫计委发言人毛群安说过:“中国人一生的健康投入60%~80%都花在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而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疾病预防投入1元钱,与治疗费投入8.5元、抢救费投入100元达到相同的健康标准。

目前我国全民的大健康文化观念尚未形成。要加强健康文化建设,全民认知是基础,全民参与是根本,健康教育功能实现是本质。全面健康宣传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在人民群众认识到健康价值功能的基础上,让政府部门、学校、家庭都参与到健康文化的构建中来,最后,健康文化的教育功能得以体现并延续,群众的健康素养得以提高。中国健康管理产业未来发展对策

(一)长期化、全面化、交互式服务是基础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新的经济活动方式和产业组织形态应运而生,健康产业的外延将不断扩大。但对于健康管理公司,笔者认为市场广度不如市场深度。中国健康管理行业需要为顾客提供长期化、全面化、交互式的健康管理服务。

目前我国的健康管理公司大多只涉及短期服务,如身体健康检测,健康生活方式咨询等,缺少对个体进行长期健康管理的能力。笔者认为健康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引导干预,而不仅仅是提供健康咨询或健康检查。早在2007年,Steven Schroederd等人研究结果显示,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是导致人类过早死亡的最大杀手。2017年我国调查数据显示,生活方式类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6.7%。健康管理要对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必须从根源入手,从改善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开始。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要对个人的工作、生活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因此对个人进行长期化、全面化的健康干预是未来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此外,健康管理过程应当在长期化、全面化基础上,提供交互式服务。所谓交互式,是指健康管理公司与用户之间保持的双向互动过程。这种互动过程应该完全渗透到用户的生活中。宏观上,交互式过程可以使长期个体健康管理方案更加完善,并且这种交互频率的提升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人的健康行为。另一方面,现代临床医学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医生和病人之间交流沟通太少,由于病人繁多,医生不能给予患者足够的交流时间让患者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完全知情,这样患者处于被动位置。而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弥补临床医学这一问题,直接互动、远程互动、一对一高频互动等,这些互动服务让个体对于自身健康维护变被动为主动,这就体现了交互式的微观方面。

(二)科技支撑是保障

健康管理产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在互联网、云平台等新兴技术发展下,我国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健康数据贯穿健康管理全过程。大数据时代,健康数据规模庞大、增长迅速且日趋复杂,能否对健康数据进行快速深度挖掘利用是健康管理企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我国目前正在加速推进建设国家健康大数据平台,未来对线上线下有效健康资源的整合利用对健康管理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能否取胜至关重要。另外,对顾客的健康数据隐私保护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健康管理企业要重视健康大数据的资金技术投入,在产业活动中必须做到数据的合理使用和隐私保护的有机结合。

健康管理是对不同健康状况群体进行健康监测与检测、健康评估与指导、健康干预与维护。健康管理要根据个体的环境和社会背景以及一系列变量,为个人提供当前最佳干预措施。这就要求在健康管理过程中,随着长时间用户数据积累,健康管理企业应对个人健康数据充分分析利用并自动调整健康管理干预的内容,从而提出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此外还有远程家庭健康管理等新型服务模式,这些都需要科学技术为健康管理产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加强国际合作是路径

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目前存在自身发展不健全(如专业化程度低、供给力不足)与健康服务体系监管机制缺失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严重制约着我国健康管理产业未来的“健康成长”,虽然我国健康管理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尽快破题发力的严重挑战。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健康产业要紧抓“蓝海”先机,随着中国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国际资本的进入,中国健康管理产业除了要“苦练内功”,还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以“合作共赢”理念积极融入全球合作当中。摒弃技术购买陈旧模式,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健康管理全球合作当中,充分利国际先进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加快在技术、资金、人才、品牌共享等多方面合作,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健康管理品牌与管理模式,从而快速提升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取其精华、补己短板的同时,也为全球的健康管理产业合作提供“中国方案”。(作者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