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更要靠体制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被置于五大理念之首。
创新,首先是科技的创新。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根本动力。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铁器时代,再到蒸汽动力、电力时代,直至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归根结底是基于科学理论的科技创新。正是人类史上三次伟大的科技革命,人类社会才进入以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社会。
当前,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两条基本路径。
第一条路径是科技创造着新的具有更高更好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新的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总是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材料、新的动力、新的工艺和新的产品。仅通信领域的技术创新,就创造了多少一代又一代的新产品,又有多少老产品被淘汰,从BP机到“大哥大”,从普通手机到智能手机。彩色胶卷、普通照相机、各种录音机、MP4播放器,大都被智能手机送进了历史“垃圾堆”。电商冲击着商场,微信替代着短信,“宝宝们”影响着银行。所有这些无一不是科技创新的产物,无一不是科技变革的结晶。新的产品集合成新的产业,新的服务聚集形成新的业态。新的产业和业态的出现推动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着产业结构优化进步。
第二条路径是提高要素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源于生产过程中动力的升级和新的器物的使用;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来源于良种的培育、土壤的改良、灌溉的普及、施肥的精准。资源的配置,在经济学意义上是生产资源在部门间、地区间、企业间的配置,这既是一个涉及资源配置的导向机制和动力机制问题,也是一个解决信息不确定、不对称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变革,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正在把海量需求与多元供给联结在一起,不断地减少着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极大地提高着资源配置的效率。
创新,更是体制的变革。科技创新变成现实,需要组织、机制和制度把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因此,高质量发展不仅靠科技创新,也要靠体制创新。当前,在体制创新方面,需要更加关注以下三点。
一是进一步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切实调动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真正激发科研人员发明创新的创造力。要进一步改革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除基础研究外,评价科研成果水平的尺度是应用和转化,是市场的选择和接受。要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真正明确界定职务发明人对科研成果的产权关系。只有突破产权界定的障碍,科研人员才能名正言顺地获得科研成果的转让收益。要进一步放开重大科研项目的进入,允许民营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科研人员申报国家项目,并真正一视同仁。
二是进一步加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有活力的微观主体。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要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保证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企业必须真正做到生产能多能少、员工能进能出、企业能生能死。不这样做,供给系统就不能保持弹性,供给和需求就会失衡,资源配置的效率就会下降。
三是加大市场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力度,使市场真正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某种意义上就是把稀缺的资源及时配置到市场需要、消费者欢迎的生产经营活动上去。实现这样的目标,要深化价格改革,价格要能反映供需、能体现成本、能及时调整、能引导资源的优化;要改革税收体制,税制既要简明,又要体现政府的引导;要改革金融体制,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工具的引导,调节资金的分配,优化货币、信贷和资本的配置;要改革土地制度,完善地价形成机制和征地模式,使土地资源的分配、配置更加有效合理;要改革破产清算制度,加大“僵尸企业”破产力度,降低重组成本,鼓励破产重整;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人员的能进能出、企业的能生能死将阶段性增加失业,要完善失业救济制度和再就业制度,既允许企业合理用工、减少冗员,又要通过完善社保制度使失业人员得到培训和尽可能再就业。
尊重、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更好地发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调动亿万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充分尊重、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切实发挥好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虽然有不少进展,但总体上仍不尽如人意。根子在哪里?我想,最根本的还是由于相当多的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或者说,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企业不多。因而,调动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对于把创新驱动战略落到实处至关重要。
为此,一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用市场的力量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扶持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并通过法治的完善和公正司法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因此,鼓励和激发企业创新,就是要尊重和保护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正是企业家把分散的创新要素聚合在一起,正是企业家不断地把科技创新与市场结合起来,正是企业家使头脑革命成为现实,所以,创新型企业家的引领作用不可替代。
2017年3月,“企业家精神”写进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全社会对企业家精神的关注上升到了一个更高层次。去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又专门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的形式,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其实就是创新精神。可以这么说,尊重、保护、激励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已经逐渐在举国上下形成广泛共识,相信这将有力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和整个国家创新进步。
青年企业家要做新时代创新的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的最后部分,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殷切期望和郑重嘱托。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他要求全党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同时也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习总书记的讲话,给当代青年指明了发展方向和责任担当。
青年,无疑是最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群体;青年企业家,也理应成为企业家当中创新精神最足、创新能力最强的群体。近些年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青年企业家闪亮登上市场舞台,他们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希望,预示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所以,我们要倍加关心和爱护青年企业家,充分信任、热情扶持青年企业家,努力为他们的创新发展与事业开拓营造环境、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大作为。广大青年企业家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时代机遇,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欢迎讨论)
链接:
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企业家、什么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不同学者可能会给出不同的总结和概括。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将其归纳为36个字,即“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并强调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微观细胞,企业家是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未来我国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正确认识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