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民生周刊

荔波:全域旅游交出精彩“答卷”

作者:□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荔波注重将旅游与扶贫结合起来,安排当地群众在景区就业,在景区周边打造旅游小镇,引导周边群众开办民宿、餐馆分享旅游红利。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贵州荔波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增长45.2%,实现旅游总收入101.51亿元,增长46.9%,大小七孔景区暑期期间连续11天入园人数超4万。

2007年6月,联合国第31届遗产大会上,贵州荔波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从此隐藏于贵州深山的荔波开始被外界熟知。

然而,一方面是秀美的风景,另一方面却是深度贫困。

2014年底,荔波贫困发生率高达34.5%。彼时,精准扶贫已在全国展开,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荔波精准扶贫如何开展?如何更好发挥荔波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等等。

一系列问题摆在了荔波主政者面前。从2015年开始,荔波开始推行全域旅游战略,通过开展全域旅游来带动脱贫攻坚。

3年来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降低至1 3 . 4 %,荔波旅游增长率保持5 3 %的高速发展,旅游收入占到了GDP的51%。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旅游这一富民产业,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并举。

全域旅游战略出台

瑶山、月亮山和麻山,曾是贵州贫困代名词。“三山是落后的地方,恰恰也是自然景观最好的地方。”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说。

月亮山集原始生态和原始风情于一山,而荔波恰恰地处这一区域。

2015年1月,尹德俊从瓮安调往荔波担任县委书记。与瓮安不同的是,荔波几乎无工业,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煤炭和旅游。更早些时候,煤炭曾经占到财政收入的80%。随着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改变,荔波大批小煤矿被关停或整合。

曾经高度依赖的煤炭行业开始式微,旅游还未真正成为支柱,从某种意义可以说荔波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空当期。

通过大量调研,尹德俊发现荔波最大的资源就是生态好,有山有水。劣势就是交通不方便,好的山水可能变成了“穷山恶水”。

尹德俊认真学习了“两山”理论,结合荔波实践。他认为,荔波一定要走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的发展路径。

县长叶霖也认同这一思路,他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放在荔波再合适不过。

思路有了,关键是落实,尹德俊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充分讨论,统一班子成员思想。2015年3月,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决定借助大小七孔的知名度和荔波自然风光发展“全域旅游”,由黑色经济转向绿色经济。

战略定了,具体怎么规划,荔波县委、县政府选择了借助外脑,即智库,先后与王志纲工作室等专业机构合作编制全域旅游规划。

“规划要接地气,要深入村庄,多听老百姓意见,要双方互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尹德俊强调再好的战略规划,如果老百姓不参与那也是白搭,因此在制定规划时特别注重和老百姓的利益进行连接。荔波山区美丽公路。规划定了后,再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定下来。“有些东西功成不必在我。”尹德俊常以此为座右铭。因为全域旅游投入大,见效周期长。

规定出台,并以制度形式定下来,接下来就是号召全县干部群众加油干。刚开始,也有干部不理解甚至抵触,慢慢地,全县上下统一了思想,开启了三年攻坚战。

改善交通 景区提质扩容

去过荔波小七孔的游客,总会被蓝色、清澈的河水震撼。小七孔是樟江风景名胜区的一个景点,宽仅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令游客耳目常新,有“超级盆景”的美誉。

早在1991年贵州省荔波县樟江风景名胜区设立,就已拉开荔波旅游发展帷幕。但因为交通不便,知名度不高,游客多来自当地及周边县市,消费非常有限。

2007年,荔波申遗成功后,知名度有了,但因交通不便,外地来的游客还是不多,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区域。

后来随着荔波支线机场和沪昆高铁的开通,从外面来荔波变得方便,游客逐渐增多,但荔波县域交通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游客体验感受到影响。

因为深知交通的重要性,全域旅游规划首先就是交通。借助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荔波加大了交通投入。

“荔波完善了从县城到各景区之间的道路,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叶霖表示,此外还加大了农村道路建设,水泥路通到了各村。

据悉,近年来荔波建成110公里的乡村旅游公路,完成175公里农村“组组通”道路,建成荔波至瑶山果园观光公路、玉朝大道、淇江旅游公路等乡镇绿色景观道路、林荫道和慢行系统。今年还启动建设598公里农村“组组通”公路,全县1 2 8 8个村民小组实现“组组通”硬化路。

全域旅游,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交通之外,还有景区提质扩容、提升服务质量和丰富旅游业态等。

荔波县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2017年,荔波大力实施旅游景区提质扩容项目,总投资88亿元的22个景区提质扩容重点项目圆满完成。

“今年以来,荔波以旅游九大工程为抓手,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为着力点,全力推进荔波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据尹德俊介绍,围绕“争当贵州全域旅游发展的‘样板’和‘龙头’”目标定位,以A级景区打造、新业态培育作为全域旅游的核心任务,启动了很多新景区新业态的建设。

“茂兰景区、水春河景区、水浦民宿、冰雪水世界主题乐园、大土苗寨、夜游樟江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目前正在加快打造月亮湖湿地公园高端度假区、荔波八景、樟江航运、低空飞行、徒步穿越等旅游精品业态。”说起这些,尹德俊如数家珍。

2018年,实施景区提质扩容后,荔波大小七孔景区接待游客容量得到大幅提升,旅游市场实现井喷增长。于是,有了前文那组数据。

荔波用数据证明了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强劲生命力。

特色民俗旅游

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荔波注重将旅游与扶贫结合起来,安排当地群众在景区就业,在景区周边打造旅游小镇,引导周边群众开办民宿、餐馆分享旅游红利。

不只是热门景区,荔波还注重挖掘民俗旅游。当然,路通了,也让一些有特色的村庄有了发展旅游的可能。

佳荣镇大土村“一马当先”,积极响应。这个位于月亮山东南麓海拔1000米半山腰上的村庄四面环山,记者一行登上“观景平台”,放眼望去,一条小溪从高山密林深处里静悄悄地向寨子中央聚集,阳光下,独具特色的苗族民居,错落有致的瓦片散发出独特的美感。

大土村曾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分,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终年云遮雾罩,几乎与世隔绝。

上世纪9 0年代初,龙贵雄开始担任村支书。上任后,他和村支两委带动村民手拿铁锤、铁锹、锄头等简单工具,敲响了“造林起步,造田饱肚,修路致富”三部曲。仅用3年时间改坡造田470多亩,比原有农田翻一番,实现人均1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垦荒造林23000余亩,实现户均100余亩杉木林。需要强调的是,1997年,他们在大山深处凿出一条11公里的简易公路,打通了走向外界的通道。

龙贵雄清楚地记得当年有村民对他的讽刺,认为修路是天方夜谭。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大土村已种下了2.9万亩的杉树林,户均拥有森林面积200亩。为将生态、民俗特色资源发挥好,大土村规划建设一个集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特色养生度假及民族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苗寨。

如今,特色苗寨已建成。住进新修的房屋,村民非常开心。潘智福家还贴有新老房对比照片,照片中低矮的老房子由几根老木头支撑,摇摇欲坠。而新房坚固结实、宽敞明亮,富有民族特色。

随着山村公路的建成、村庄重新规划建设完工,大土村的生态优势、民族特色体现了出来,也引爆了山村旅游。去年,广东、深圳、北京等多地旅游团到大土村旅游。

龙贵雄告诉记者, 游客来了后,村民一方面可以开民宿挣钱,另一方面可以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

“现在我们想的不只是脱贫,而是乡村振兴。”说起这些,龙贵雄信心十足。

记者调研采访发现,不只是大土村,水浦村、洪江村……都在利用自身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玉屏街道水浦村,将一栋栋破旧的民宅改造成民宿。民宿融入当地田园风光,坐在露台,成片的稻田一览无余。

朝阳镇洪江村,原本是个空心村,通过农村土地改革助推脱贫攻坚,利用紧邻大小七孔景区的优势,吸引了一批国内知名艺术家认养村里老房,从留住客人到请进主人,打造国际艺术村。

这些举措,盘活了村庄原有资源,让空心村有了活力,老百姓有了收入来源。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信心。

 

大班与学前班:冰火两重天

谁推动了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何时休

40年看就业变化

北师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边玉芳:零起点入学不是零准备

王喜民:带着记者的眼睛去非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