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瞭望东方周刊

养老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远

作者:本刊评论员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批主打“养老”概念的机器人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这些养老机器人,可以实现移动辅助、卫生保洁、行动助力、聊天提醒、安防保护、洗澡清洁、睡眠辅助、健康体检等多项功能,甚至还能替代部分家政工作。

让机器人陪伴我们养老,这一天还有多远?

潜在消费者很多,产品还没有准备好

林中亦(媒体人)

未来,养老机器人到底有多大市场规模,可以算一笔账:

一二线城市的医院护工报价200~300元/天,家庭护工工资每月4000~5000元。如果将失能或者半失能老人送到养老院,费用也是相当:民营养老院一个月费用5000多元,公立养老院价格相对便宜,但不一定保证能进去。结合中国庞大的老龄人口,这个市场规模可以想象。

业内主流的服务机器人普遍定价20万元左右,算起来差不多是一辆私家车的价格。如果真正能够代替人类护工,发挥照顾老人的作用,对于中等收入群体来说,这个资金压力并不算大。

关键是,就算人们准备好预算迎接一款养老机器人进门,那养老机器人企业准备好了吗?现在的问题是预期市场规模极大、潜在消费者极多,然而产品还没有准备好。

最顶尖的机器人企业是波士顿动力,他们研发出了各种酷炫机器人,甚至可以做到人形机器人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然而,由于其机器人在短期内无法看到实用前景,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几经易手,至今仍未盈利。在资本提出的变现要求和着眼未来的科研理想面前,机器人产业发展之难可见一斑。

至于中国,2018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8.4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3.9%,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然而,体量巨大的背后是横向越来越宽、纵向进步缓慢的现实。甚至有人开玩笑称,中国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迎宾、擦地、陪孩子。

从市场占比来看,家用服务机器人中技术含量最高、与养老最密切相关的助残机器人市场占比不足0.1%,市场上更多的是休闲娱乐机器人(30.88%)和家庭作业机器人(67.65%)。

养老机器人作为极其垂直的细分领域,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包括帮助老人翻身、老人摔伤的救助,加上陪伴、交流、做饭等多种功能集成。

令人欣喜的是,在近期闭幕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出现了可以拧瓶盖、叠毛巾、写毛笔字的机器人,许多技术吸引了资本的密切关注。在新的发展风口之下,养老机器人的突破性进展可以期待。

提升功能,关注安全与人性要求

赵伯韬(柚瓣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其实在机器人诞生之初,就有人提出将机器人应用于养老服务领域,但直到如今,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依然不温不火。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大部分机器人产品的研究思路依然局限在生活辅助方面,比如智能轮椅、上下楼梯助行系统、上下肢康复按摩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的功能都以助残为主,对养老的其他要求关注较少。

再看占比很小的陪伴型机器人。其问题首先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功能单一且缺乏实用性。产品往往直接套用儿童机器人模式,仅停留在基本交流对话、视频通信等,不具备老人真正需要的精神抚慰能力,基本可以划归为休闲娱乐机器人。第二是操作上亲和力不够。老年人肌体能力、学习能力下降,接触高科技的门槛较高,对于线上购物、线上支付、叫外卖、线上打车、信息查询等年轻人习以为常的科技服务操作能力,甚至是认知都非常弱。如果一款机器人提供的服务都需要借助手机App或电脑来操作,那么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这个技术门槛就太高了。

功能不足则必然市场推进缓慢,下一阶段,在整合升级养老机器人的功能方面,尤其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安全问题,无论机器人技术多么先进,最终还是由人研制和操作,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操作中难免出错,操作不当就有可能造成伤害。另外,机器人程序如果受到黑客攻击,或者研发过程中有程序漏洞,也可能产生安全隐患。

二是人性需求。如何让养老机器人更具有“人性”,这需要诸多学科交叉研究。养老机构需要怎样的机器人

张文劲(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养老机器人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客户应该是各种养老机构,因为养老机器人功能越完善,售价也必然越高昂,由养老机构集中购买专业型、大型养老机器人,为成批量的老人提供服务,应该是市场的合理选择。

具体到养老院、养老地产项目等应用场景中,我们需要养老机器人来进行陪伴娱乐,但更重要的,还是健康检测、紧急报警,甚至现场医疗、生活助理等功能。

养老机构可为每个老人在健康服务机器人上建立独立账号,存储个人的健康档案信息。健康服务机器人可以每天按照一定时间规律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检测,也可根据传感器感知的数据进行临时检测、紧急检测。如,老人主动向机器人表达“我感觉胸闷”,则健康服务机器人临时启动心电监测设备来测试老人实时的心电图,并对老人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将结果实时呈现给医生等专业人士。

另外,在不需要医生介入的情况下,养老机构的健康服务机器人可以提供一些医疗、健康、生活类问题的解答,这类解答有针对性地与具体用户的健康档案关联,能在大范围的答案中进行个性化筛选、匹配,能够实现上下文、记忆、条件限定与准确判断等功能。

目前,市面上的养老机器人产品移动能力有限、承重能力一般不能实现托举老人。未来随着技术与产品的升级迭代,需要养老机构的健康服务机器人有更强的行动能力、负重能力、四肢精准而有力地抓握托举能力等。另一个进化方向是现场医疗,希望健康服务机器人具备更强大的体检功能和更强大的现场医疗功能,甚至包括精准手术等。

尽快形成系统化的产业链

陈毕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随着国外实力雄厚的知名机器人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养老市场,中国本土的养老机器人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需要尽快形成研发、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系统化的产业链,解决养老机器人产业核心技术薄弱、市场份额小、发展速度慢等问题。

首先,研发上应在智能认知、感知技术、新材料应用、复杂动力控制技术方面重点布局,抢占养老服务机器人发展先机。尽管我们的养老机器人技术研发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与日、美等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人机交互、智能决策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尚需要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突破。

建议各研发单位可以考虑组建产业研发联盟,运用市场方式,优化配置研发资源;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按照市场规则给予相关待遇,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快培养机器人产业相关专业人才。

其次,在加工制造方面,我们的养老机器人制造资源分散、流程分工并不明确。建议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加入养老机器人的产业集群,可以培育一批养老服务机器人大型研发机构、数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养老服务机器人加工制造企业、若干养老服务机器人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合力。

另外,销售模式陈旧、市场渠道单一、售后保障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养老机器人的市场拓展。目前,普通消费者对养老机器人的消费观念与习惯还处于培育早期,承受不起高昂的价格。一般来说,生产出的服务机器人较少直接卖给普通消费者,而是通过运营方来销售,销售对象包括地产、展会、养老、医疗等机构消费者。建议用合理的定价吸引家庭消费市场,或者在发展传统销售方式的同时,发展养老服务机器人租赁方式,更要重点改进完善售后服务技术支撑、软件支持、机器维修方面的服务体系,提高用户满意度。

万宏蕾 /采访整理 刘章丰/设计

 

中国领事官员

养老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远

你开始储蓄养老金了吗

网剧“出圈”

清宫剧再火:“是加油站,不是终点”

网络剧的机会在哪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