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态势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学校不仅承担着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文化方面的教育,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及现代德性教育学生,塑造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才。学校德育文化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与行为活动上都受到德育文化的教化,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
一、学校德育文化及综合实践活动分析
1.学校德育文化分析。 新时代学校德育更加重视人的主体性,重在促进学生养成现代德性,但是中华传统美德在学校德育教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校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从现代德性方面考虑,应该具备三种因素:继承性、适应性及超越性,继承性指的是历经五千年文明的优秀美德如诚实笃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适应性与超越性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尊重个人合法利益,还要超越自身寻求一种内在优越人性的发展并使其成为自身准则。目前青少年身上存在不少道德问题,如不孝敬父母、追求享乐、自私狭隘、缺少合作意识等,急需加强德育文化教育。
2.综合实践活动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实施这项活动与课程,消除目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及实践的弊端,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世界,打破封闭学科知识体系与单一课堂教学局限,因此学校如果将德育文化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德育文化内容融入到实践活动与体验中去,不仅能够拓宽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还紧密地将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联系了起来。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文化相结合的途径
1.结合综合实践课开展德育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学科框架,虽然没有明显的德育内容,但是其德育价值是非常独特而明显的,学校可以借助综合实践课程,使用学校印发的德育教材,积极收集相关的德育内容,挖掘德育素材,积极引导学生。例如学校可以规定每班每周最少要上好一节孝德教育课,让“孝”文化走进课堂,让学生阅读相关的经典书籍及故事,从中领悟孝道,养成感恩孝敬、尊老爱幼的思想观念,激发其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品质。教师在举行相关的班队活动课程时,可以主动邀请学生家长参加,让其与学生一起参与德育教育,学生给自己父母制作亲情卡、唱孝敬歌曲,家长可以回馈给学生孝星奖状与赞扬,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可以起到很好的孝德教育效果。学校还可以邀请当地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人物做专题报告,让学生在会后讨论总结,以此为学习的榜样。
2.营造德育文化氛围,开展多种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应该广泛,重点突出传统美德与现代德性间的融合,学校可以结合德育文化内容,给出一些实践活动的选题内容如“公交车爱心专座”使用情况、“中国孝文化传承研究”及“中华传统美德中的诚信友善故事探究”,等等。教师应该将自己班以5—8人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依据自身特长进行明确分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引领下进行调查实践研究,重视实践体验过程,每个德育故事中都蕴含着一种品质或美德,学生的每次实践活动体验,都能使心灵得到净化,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效地体现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活力与效果。
3. 开展班级层面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教师应该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紧密联系学校文化建设目标,在班级内开展个性特色鲜明的主题班会活动。例如,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以开展“节约从我做起”及“学会感恩”等主题班会,学生们通过讨论与教师引导,能够慢慢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积极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对同学、家人及师长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选取“诚信”方面的主题开班会比较合适,教师在班会上可通过剖析当下社会上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明礼诚信,指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可以将“理想”作为主题开班会,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4.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德育实践基地进行教育。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学生深入德育实践基地。我们以敬老院为例,让学生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与老人聊天、帮助老人进行锻炼身体的活动以及为他们讲故事、唱歌等,排解老人心中的孤独感与忧愁。学生参加过活动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写下自己的感悟,让他们真正地体会到尊老爱老的必要性。如果学生是农村地区的,可以以村为单位,让不同班级及年龄段的学生就近组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对本村的老人家庭生活状况进行走访了解,让其在节假日或空闲时间看望慰问老人,为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城市地区学生可以在社区中开展此类活动,进行实地调查与走访,践行“孝道”。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文化教育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德育效果,也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及创造性,学生在这种教育方式下,能够更好地践行美德,学校也很好地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镇中心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项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