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态已成为零售商吸引客流的重点尝试。近期记者走访发现,华联综超旗下BHG生活超市西直门店内增加了餐饮堂食区,店外还设有BHG厨房业态,包含十余个餐饮档口,在中午时分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就餐。华联综超去年借出售华联精品资产实现扭亏为盈,公司的业务重点转向社区超市,西直门店的改造可看作是其发力社区的举动之一。
业内专家表示,餐饮业是吸引社区客流的一种方式,不过社区商业的比拼重点还是生鲜品类,零售商还需投入更多精力提供在价格、品质上更有竞争力的生鲜商品以持续吸引社区消费者。
紧跟潮流 华联综超加码餐饮
新零售风口下,“超市+堂食餐饮”的形式一度成为风潮。记者注意到,BHG生活超市西直门店内悄然设置了餐饮堂食区,有各种面食小吃、炒菜快餐等,并有20余个座位供消费者现场用餐。不过,与盒马鲜生等新业态通过生猛海鲜吸睛不同的是,BHG生活超市里的餐饮档口多以家常小吃为主,更贴近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价格也相对平价,面食类售价约为10-16元,快餐类两荤一素售价为18元一份。记者注意到,中午时分,在BHG生活超市货架区购物的顾客不多,不过餐饮区的座位基本被坐满,既有店内的工作人员,也有来购物的消费者。
除门店内的餐饮区,门店外紧邻BHG生活超市还有一个BHG厨房,面积更大,可容纳更多消费者用餐。BHG厨房内设有网红甜点、地方风味小吃、快餐等十几个餐饮档口,售价也相对便宜,吸引了不少附近的上班族。
公开资料显示,华联综超早在2009年就推出过BHG厨房,当时的定位为提供各种海鲜、西餐的自助餐厅,定位中高端,所有餐品的食材原料都来源于旗下超市,针对华联会员有折扣,也会定期向会员教授烹饪技巧、饮食知识等。不过,从西直门的BHG厨房来看,无论是装修风格还是餐品设定,明显已经转向更加大众化和亲民化。
发力社区 通过餐饮吸引客流
定位更“亲民”的不只是BHG厨房,华联综超旗下的超市业态也已“去精品化”,开始走社区路线。据了解,西直门店是华联综超在北京市业绩最好的一家门店。超市内虽然不乏进口商品,但商品更多还是围绕家庭消费,蔬菜、水果等商品也基本都是散卖销售。据悉,华联综超原本在北京拥有15家精品超市,远高于市场上其他精品超市品牌的门店数量。不过华联综超认为高级超市业态对商圈要求严格,客层狭窄,店铺布局受限,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大,于是在2017年将旗下精品超市资产100%出售。与此同时,将目标客层集中在普通消费者群体,集中资源重点发展社区生活超市。
通过加码平价餐饮堂食服务以增加不同业态之间的互动来提升来店客流,或可视为华联综超转型尝试的第一步。根据其2017年年报显示,2018年,华联综超还将在现有综合超市业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社区零售中心。增加更多新业态去满足社区日趋多样化的家庭基本需求、老年需求和儿童需求等。
零售品牌观察评论人林一凡表示,客流是连锁卖场的核心,过去的卖场对于顾客来说多是一次性购物场所,缺乏黏性和吸引用户停留的特性,现在的超市则更倾向成为满足老中青、中高低客群多层次需求的综合商圈。
社区店的成功之道在于生鲜
社区赛道已经吸引了太多玩家。就北京市场来看,本土零售商京客隆推出的社区生鲜品牌京捷生鲜正加速开店,物美旗下的品超市也从精品定位逐渐转型为社区超市,超市发则打造了聚集零售、餐饮、书吧及便民服务的社区e中心。另外,还有永辉生活、全时生活等新零售业态加速跑马圈地,盒马鲜生此前也从生鲜新零售品牌升级为社区生活服务品牌。
在借助餐饮业态吸引社区客流之外,生鲜品类被视为社区场景的决胜关键。 林一凡认为,增加餐饮业态是吸引客流的方式之一,一些有品质的餐饮也能提升超市的形象和调性。不过,在卖场里引入餐饮业态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大众消费者的丰富需求来说吸引力不一定很大。
在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看来,由于消费者对生鲜的现场购买需求仍十分旺盛,社区场景的比拼重点也围绕生鲜品类展开。但是由于较高的物流、损耗成本,生鲜通常也存在较大的经营难点。零售商除了要提供价格有竞争力、品种丰富和品质有吸引力的生鲜商品外,同时还要有较高的生鲜运营水平,保证能覆盖掉高昂的采购、物流成本来实现可持续性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