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食品

蕴藏万亿级市场 草牧业比重将提高到一半

作者:文 邵海鹏
随着口粮消费量下降,肉蛋奶消费量的上升,草牧业将超过种植业,撑起未来农业的半壁江山。

日前,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六届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景海春称,如果要充分保障肉蛋奶,我国的农业结构将要面临较大的调整。草牧业将是解决畜产品供给、农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他提到,到2030年,以粮棉油为主的种植业与以牛羊为主的草牧业,两者比例应该达到一比一;到2050年,会达到三比四。届时,草牧业的产值将达到13万亿元。而2015年,这一数字不足3万亿元。

农业结构存在失衡 草牧业占比将提高

由于国内的粮食生产主要是以居民口粮为导向,这导致尽管粮食总产量处于高位,但是养殖需求增加,饲料用粮仍面临着巨大缺口,已出现了将粮食作物用作饲料的情况,而且国内粮食生产的高成本显著提升了饲料的价格,这使得饲料行业大量进口饲料玉米、苜蓿干草以及干酒糟等玉米替代原料,进一步抑制了库存粮食的消化。

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卢欣石此前表示,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城虽然口粮减少,但肉类消费开始增加,尤其是猪肉、鸡肉,这反而需要更多饲料粮食来转化。在国家日益重视粮食安全的背景下,土地、淡水资源的短缺制约着粮食供给的增加。景海春称,当前突出问题是,不能充分提供优质安全的肉蛋奶。其根源是,我国农业结构存在失衡的情况。

在西方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均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集约化人工草地和饲料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0%-40%。中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发展水平不高,仅占农业总产值30%。中国的人工草地不足5%, 只能依赖于农区的粮食发展畜牧业。由于不合理利用,草地退化较为严重,载畜量不断下降。据统计,我国约90%的草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种植人工草地 解决奶业安全问题

要改变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及其团队提出,必须转变思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可以在我国草原地区和农牧交错带,选择适宜土地,种植人工草地,不仅用于解决饲草料不足问题,也将大大缓解天然草地的放牧压力,使其发挥应有的生态功能。

2014年9月,方精云及其团队向国务院提交“建立生态草业特区,探索草原牧区发展新模式”的咨询报告,正式提出“草牧业”一词。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草牧业理论提出,用不多于10%的水热条件较好的人工草地,来提供畜牧业所需的牧草,剩下90%的天然草地,从放牧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从而得到恢复和保护。而根据前期的试验示范,人工草场生产力已经达到普通天然草场的10倍-15倍,这为生态草牧业奠定了基础。

跟畜牧业相比,草牧业理论重视突出人工种草的地位,重视“制草”的作用,大幅提高饲草利用和饲喂效率,保障饲草的稳定、平衡供应。在规模化、生态化“养畜”的同时,还改变了过去把种草和养畜割裂的现状,打造“种-养-加”一体化的产业链。

此外,发展优质牧草,也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奶业安全问题。卢欣石认为,原奶质量安全的问题,根源在于蛋白原料不足。随着乳业的快速发展,苜蓿作为优质牧草的典型代表,其市场需求将会非常强劲。而国内需求的苜蓿一半需要进口。在进口的国家中,美国进口量占总量的96%。

在前期理论成果和小范围试验示范基础上,中国科学院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签订协议,正式启动呼伦贝尔草牧业试验区建设。针对草原退化、草畜品种亟需改良、牧草供给不足等问题,中国科学院组织院内外22家单位开展生态草牧业示范。经过3年的实践,呼伦贝尔草牧业试验区围绕种草、制草、养畜的核心产业,以及物联网、高值农业、旅游文化和健康海云工程等延伸产业,分8个版块进行全面科技介入,在提高生产、改善生态和加强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川:30亿助推深贫县水利建设

英国:二氧化碳供应不足部分超市发布“饮料限购令”

“有机”标签不可一贴了事

代餐食品走俏 监管不能怠工

重视菜单设计 提高消费者对餐企的好感度

注重气味的价值 餐企需建立品牌专属气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