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从业者更需要文字功夫

作者:王瑞军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标题可以代表一张报纸,有时候,它的价值、力量往往可以超出稿件本身。南方报界曾流传过一个“三秒钟定律”,是说读者浏览报摊时,目光在每家报纸上的停留时间平均只有三秒!只需看三秒钟的标题,便可决定一张报纸的命运!身处融媒体时代,国内电视行业领潮者湖南卫视,就特别注重拼标题!他们不再承袭先导语后标题的传统,让导语与标题同时切入,开门见山。随着新理念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特别是全新的新闻呈现方式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在新形势新挑战面前,电视媒体人已开始对自身媒体进行重新审视和价值重估,以媒体融合的价值判断、价值尺度,来衡量、改造乃至重构当下的电视新闻。当下的电视新闻,更需要文字功夫的支撑。

一、靓丽标题,电视新闻播出线上的“语言风景”

面对新媒体冲击与挑战,电视媒体人首先要对电视新闻的标题进行价值重估。

电视圈有一种惯性思维,普遍认为画面是电视新闻的“脸”,电视新闻最应该讲究的就是画面语言,这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广播和报纸的特质。因此,很多资深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对电视新闻的画面重视程度远超对文字的重视程度,大家基本上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了画面上,文字常常被忽略到无所谓的程度,对文稿的精雕细琢更是少之又少。

实际上,从媒体进化论的视角看,电视是广播的直接进化,在音频元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视频元素,使受众感知渠道更具复合性。电视既然是比广播、报纸更加综合的媒体,应该进一步融合其他媒体的优势,比如报纸的标题及标题性文字在报纸传播中的优势。电视新闻虽然具有流媒体线性播出的特点,先以声像导引提示,再出新闻标题,但精炼概括电视新闻标题所具有的瞬间高效的传播功能,对于单条新闻的全面认知和收看兴趣激发,与报纸标题的功效异曲同工、不可小觑。

电视媒体人应该将新闻标题当做电视新闻线性播出进程中的语言风景来打造。一件好的电视新闻作品,画面语言非常丰富,甚至每一个画面都有内涵有故事。同时伴随着画面切换过程的流淌的语言文字,也应不是简单的流水,而应是随着时间和进程不断发生着节奏变化的具有丰富信息量的表现载体。其中,新闻标题就是语言文字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高潮,具有如惊涛拍岸一样的语言风景。

对此,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分析其他媒体的“体外拓展强身”之法。《人民日报》曾为了进一步提升重要新闻的关注度和二次阅读消化频率,借鉴电视新闻呈现形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出了二维码扫描实现视频新闻阅读功能,成为平面媒体改革的先锋。从不同媒体互相借鉴的意义来说,电视新闻借鉴报纸标题的长处实现新的拓展,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极致的“语言风景”来自巅峰对标和知行共促

电视新闻从业人员,不是文字功底可有可无,而是要像报人一样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底。口语化的导语需要逻辑功底,口语化的文稿需要政治修养、文化修养、社会修养的根基。至于电视新闻的标题,更需要在口语化的基础上予以修辞提升和精神升华。

瞒准巅峰,再造自家新风景。中国新闻奖之于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就像高考“指挥棒”之于中国亿万学子。对于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研究揣摩,地方广电新闻从业人员更需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并通过长期采访和编辑实践进行学思践悟,发现规律,总结经验,锻造精品。纵观近十年中国新闻奖获奖的电视新闻的消息标题,句式上以单行题为主打类型,双句式、对偶句式标题约占三分之一。标题着力点以反映、揭示新闻事实的实题占绝大多数。普遍规律是标题一般是直接反映新闻主题或内容的实实在在的表述,且单行题、简短题居多,体现出让观众一目了然的编辑意图。如《中国学生首次对话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农民王爱国:“期货”交易所里卖鸡蛋》等。在表现手法上,绝大多数的获奖新闻标题,是在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电视新闻采编技巧,调动语言文字特有功能,进行综合艺术加工,进一步吸引观众、感染观众并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提高新闻收视到达率和收视效果。如《赵希海:18年“还债”18万棵树》《浙江:万亿元投资的“加减乘除”》等标题,形象生动、言简意赅、闻香知味。有的标题,还通过陌生化手段激发观众更多联想。如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超强农民:1=190》,讲的是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连片种植,发挥出大农机优势,合作社1个农民的工作量,相当于190名中国普通农民做的农活儿。

知行共促,学思践悟新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加速,包括国内第一新闻品牌栏目央视《新闻联播》在内的国内很多新闻栏目也在大量运用新媒体手段,来适应新媒体影响下观众对电视新闻的新期待。近一个时期以来,央视《新闻联播》的标题用词精练,较以往更通俗、轻松,比如“中国梦我的梦”“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等。宏大主题报道的标题语言通俗化,主题明确,清晰易懂,比如“厉害了我的国”“晒晒我这行”“厕所革命”等,这些标题口语化、网络化较浓,让人耳目一新。秦皇岛电视台的《秦皇岛新闻》新闻报道上也在适应新形势,努力寻求新变化。会议新闻不再有“今日召开市委常委会”之类的可以百年不变的套题,所有标题力求言之有物、丰富多彩,让党政干部看了能够有思考、有遵循、有干劲,让老百姓看了有兴趣、想细看、成话题。

投身“走转改”,找回泥土香。在推进“走转改”实践中,秦皇岛电视台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改作凤、改文风成效显著,大大地提高了新闻节目的感染力影响力传播力,对于新闻标题的意识也有了明显增强。比如《我市万名青少年体验帆船运动》是秦皇岛市举办青少年帆船体验日活动的电视新闻标题,该新闻不是从主办者角度说工作,而是以参与者跃跃欲试的积极心态、以记者体验的方式来描述一个特别有趣味的活动。《享受徒步运动的快乐》是配合《第14届世界徒步大会在我市召开》播发的新闻特写,是将相对正式的官方活动拆解为动静结合、主副相映的风格化板块,一方面突出大会消息,一方面强化参与者体验。《葡萄沟的“玫瑰香”熟了》,说的是知名旅游景区葡萄沟的采摘季到来时,这个以葡萄采摘游和乡村文化游为特色旅游景区,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京津及周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的热闹景象。这有力证明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融入真实的生活,就不会有这样鲜活的新闻标题。

三、电视新闻需要更丰富的文字呈现

媒体融合的核心价值,在于与时俱进地适应新形势需要,形成新旧媒体整合之后的优势集聚效应。传统电视新闻不仅融入了广播的电话互动形式优势,不少电视媒体还有意识地融入手机与电视的双屏互动。在呈现形式上越来越重视文字的点睛作用、吸睛作用和诠释作用,其着力点也不仅仅局限于标题,而是全面延伸和突破。一方面,通过新设备和新技术手段的引进,进行主副双行题、分段分级标题等创新展示。如《河北新闻联播》播发的《秦皇岛:打造全域全季全时旅游 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大型综合新闻,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秦皇岛正在打造的新型旅游发展方式特点,节目用精心包装的类似报纸小标题的方式对“5个延伸”做了精准的阐释。另一方面,重要新闻内容呈现方式也在向标题化延伸。如央视《新闻联播》在播发《牢记嘱托 谱写湖北发展新篇章》之后,推出了解读性新闻《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开头便以字幕题版的方式突出了5个正确把握: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

在融媒体时代,有时候需要对传统媒体格式的内容进行网络化呈现,比如央视网要对《新闻联播》节目予以网络呈现。央视网从客户习惯切入,将《新闻联播》内容进行逐条切割,然后以新闻标题的形式单条列表展示,网络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信息需求进行选择性点击阅读和视频收看。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呈现于网络表层的原始的电视新闻标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一“生”出来就得人见人爱。

在新媒体冲击下,电视新闻为强化传播效果在进行着积极努力。如在呈现手法上,为了更直观地解读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大决策、特殊工程等,很多电视媒体参照微媒体惯用的图解解构方式和动画展示方式等多种技术化手段,让人一目了然;在呈现频次上,为了解决电视新闻不能在一定时段内反复阅读的问题以及在节目中途进入收视的观众因线性传播“过期不候”的问题,很多电视媒体推出了新闻标题多次回放的手法;在呈现时效上,湖南卫视的《湖南新闻联播》,创造性地在每条新闻导语播出的同时,打出标题字幕,有效地解决了“唱戏行板”急死人的问题。总之,在林林总总的电视新闻改造提升过程中,电视媒体人的用户意识也得以不断强化。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责编:王军强)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创作与传播特征探析

给地标建筑讲段往事

电视剧《煮海》研讨会纪要

初心不改 牢记使命

简析《沙海老兵》在人物塑造方式上的探索

从《恋爱先生》看都市情感剧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