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36集电视剧《楼外楼》是一部年代剧。它围绕着杭州孤山脚下洪家与赵家的恩怨,讲述了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到四十年代初期,楼外楼酒家的发展史。在这部作品的整体叙事里,从剧名到角色的台词,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就是“楼外楼”。可以说,这是一部以“楼外楼”这个关键词为故事核心结构的作品。给地标建筑编织一段往事,是这部作品叙事的基本特色。
一、地标是一种召唤结构
选景,或者确定外景地,历来是影视创作的重要环节。影视作品的可视性特点,使出现在情节中的空间、环境和景物,不仅是角色活动的场所和背景,而且其本身就承担着重要的叙事功能。
自电影诞生以来,对所谓“奇观化”效果的追求,既包括对奇人奇事的描绘,也包括对奇物、奇景的呈现。在后一方面,地标风物、建筑因其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尤其占有独特地位。在无声电影时代,“意大利电影企业家意识到,把意大利的历史古迹和风景作为影片的背景去使用,使影片更具有感染力”。①1912年的意大利影片《你往何处去》就因对古罗马城景象的复制,在当时引起了收看的热潮。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影《庐山恋》也因为对“庐山”风光的再现,而让周筠和耿桦的爱情故事大放异彩。更早期的国产电影《智取华山》,则以华山之雄险,反衬了解放初期剿匪的艰巨,烘托出解放军的勇敢与智慧。进入市场化阶段后,我国电视剧创作者在向电影学习、向国外借鉴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经验不断积累,对作品影像体系内任一能够吸引观众观看的影像元素的开掘意识越来越强。上世纪90年代所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更因其中营造的逼真生动叙事空间,激发观众游玩其中的强烈欲望,乃至这几部电视剧拍摄结束所留下的外景地催生出“三国城”、“水浒城”和“大观园”景区。这是我国电视剧“复制”地标的阶段。故事的发生地是否有特色遂成为电视剧讲故事的重要考量因素,“寻找”地标讲故事成为电视剧创作的常态。《乔家大院》的出现,不仅让晚清晋商乔致庸的故事为人所众知,也让乔家大院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进入21世纪,随着以《长白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地域地理人文历史纪录大片的出现,集风物、建筑、习俗为一体的地标景物成为影视创作的硬件和市场潜力所在。乃至大凡描写当前上海生活的电视剧,都会率先在片头展现一下“浦东夜景”,《欢乐颂》是如此,《我的前半生》也是如此。
地标作为一种召唤结构在我国电视剧创作中日益得到重视。《楼外楼》所倚重的地标,就是楼外楼酒家,还有它所在的杭州,还有杭州所在的浙江。同样可以作为旅游资源,与“乔家大院”不同的是,“楼外楼”关涉着著名旅游胜地西湖,还有自身的“品尝资源”。当我们注意到《乔家大院》出现在《舌尖上的中国》之前,而《楼外楼》出现在《舌尖上的中国3》之后,或许更能看出饮食文化的兴盛与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寻求地标资源的变化轨迹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
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了“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宋代大家范仲淹承藤子京所嘱,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从中国文化史本身看,地标建筑或风物历来就是文艺作品所描绘、吟诵的对象。在绿色文化、旅游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电视剧对地标的开掘还在进行中,《楼外楼》引餐饮文化、旅游地标入戏,承《乔家大院》之绪而又有所不同。
二、地标负载审美情感伦理价值
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把吟咏滕王阁之壮美,盛赞与会嘉宾之杰出,并笔而写,所以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之句。在悠久的民间传奇叙事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也是紧紧联结在一起的。“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演化过程中,白蛇越变越美越善的过程,其与杭州在历代的城市发展中越来越富庶、越来越雅致的过程或许具有一定审美心理联系。在“楼外楼”这个地标所圈定的叙事空间中,故事中楼外楼的洪氏一门人虽五色杂陈,但底色是向善。
戏剧冲突需要把商家故事分成两家斗法来写。在《楼外楼》里就是楼外楼掌柜洪家,与“老燕京”赵家的二十年缠斗。其中,两家之间孰正孰邪,不需情节展开就可判知清楚。进行菜品改革,推出“蝶恋花”、“叫花鸡”等新菜品,改进“西湖醋鱼”刀法工艺的是洪家。将餐饮与文化结合起来,提出“以文兴楼”,推出“书画笔会”的是洪家。善待伙计,绝不挖别家墙角的是洪家。南下广州、参加北伐、资助“义渡”、扶持医疗、抗拒日寇的是洪家。反面,都是赵田雨所主使的赵家。
《楼外楼》尊洪贬赵的笔法是站在“地标正确”的立场上来塑造角色、演绎情节。这样的褒贬处理,在本剧中推到极致的特点,表现在角色设计上就成了赵家大掌柜赵老宋只有一个女儿,还因不幸的婚姻而早亡。而洪家大掌柜洪亭芳却有洪家柱、洪家宝两个儿子,香火很旺。《楼外楼》是年代剧家族故事,而要维系一个家族的发展,没有男丁承嗣是不行的。受古代宗法制度影响,在我们的通俗文艺传统里,衣钵传人历来是男性,家族以男性为中心续写家谱。在文艺作品里,子一辈人的性别配比,不仅有伦理竞争的意义,还包含着价值褒贬。《楼外楼》的伦理竞争、价值褒贬均导源于“地标正义”。在这部作品里,地标的价值不仅表现在赋予洪氏家族角色正面价值上,还表现在楼外楼作为历史见证人,见证数十位历史知名人物先后到楼外楼用餐。历史文化名人的到场,既是楼外楼名声的展现,又加重了楼外楼的地标价值。
在洪、赵两家的虚构线上,商家的利益之争最终因民主革命和民族危亡的渐次到来而逐步转为道德竞争。在楼外楼这个开放的空间里,家族史与国运史相系,完成了家国合一的叙事。
三、新时代呼唤新地标故事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地标,甚至有一群地标建筑或风物。其中,有些是很有历史的老地标。这些地标是历史文化积累的结果。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看,维修或重建它们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历史要发展、国家要前行、社会要进步,仅有老地标是不够的。今天,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新的创作、新的作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国家建设、地方发展,都会有新的地标出现。讲述新地标的故事,是现实题材创作的需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地标。地标是有时代感的价值符号,聚焦于特定时代的地标,集合起那个时代的角色,只能讲述特定时代的故事。鲁迅先生曾经两度撰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在这两文里,他深切地表达了对民族文化更新的呼唤—“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②在《楼外楼》的结尾,作品展现了今天楼外楼的景象。与剧情时代相比,今天的楼外楼景观确实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无论怎样,楼外楼主要还是一个就餐的场所。这是从来没有变的。所以尽管剧情有这般那般变化,但与《乔家大院》《大河儿女》等比较起来,还是多有相似之处的。这大概就是在老地标处讲老故事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视,同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我们才能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我们的文艺才能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进入新时代,我国电视剧中的地标故事线还在延伸,找到与新时代匹配的新地标,讲好新地标的故事,是电视剧题材创新努力的方向之一。
注释:
①郑雪来主编:《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第四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94页。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宣传管理部/责编:王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