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创新演讲模式 探索精英与青年联接方式

作者:吴海玉

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唯众传媒联手打造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从2012年开播到目前已播出二百多期。几年来,节目先后获得了第六届《综艺》2012年度人文节目、2013中国电视榜·最佳谈话节目、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周播电视节目等多项荣誉,并已发展成为央视的固定品牌节目。

节目每期邀请一位“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嘉宾进行演讲,同时有十位青年代表在嘉宾演讲结束后与其进行对话,现场300位大学生聆听与分享这场演讲与对话。不论是嘉宾演讲的内容,还是青年代表与嘉宾的对话话题,都是当代青年最关心的人生与社会问题。通过创新演讲、对话与互动形式,《开讲啦》做到了“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成为了最受青年群体及青年人父母关注的演讲谈话类节目,对于开拓青年的思路、解答青年的疑惑、纠正青年的价值观和培养青年的生活态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创新演讲模式,回归演讲本源

演讲类节目是近年来颇受观众欢迎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这类节目成为了一部分观众学习知识文化、熏陶思想和拓展视野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演讲类节目自身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难以跨越的门槛,比如节目创新空间不大,许多节目出现同质化;严肃又单向的传播模式使得观众感到乏味,观众的参与感较低,节目的社会效果有限;一些演讲类节目太注重演讲的形式,使演讲成为了表演或者作秀,令演讲内容的品质反而降低。而演讲类节目的本质是与观众分享思想和知识,内容为王才是这类节目的生存之本。因此,要想改变演讲类节目当前的发展困境,必须在创新节目模式的前提下注重演讲内容,回归演讲的本源。

《开讲啦》创作团队从设计之初就既注重“好思想”又注重“好形式”,力争让好的思想能够通过新颖高效的形式传递出去。节目首先打破了以往演讲类节目中演讲人注重表演的传统,让演讲人以普通人的心态和面貌面对讲台。比如为了营造一个自由平等的演讲和接受语境,《开讲啦》专门设计了模拟图书馆的虚拟背景以及阶梯教室的真实座位格局,从而使演讲嘉宾消除紧张感,不再把演讲当成表演或作秀,而是从自身的真实经历和想法出发去进行演讲与对话,形成了一种真诚的表达,而不是虚造声势。

其次,增加了互动环节,打破了演讲嘉宾中心化的传播模式。节目在时间的安排上,把45分钟分为嘉宾演讲占三分之一、青年提问占三分之二,这样就使得嘉宾的演讲不再是“单口相声”。嘉宾演讲结束后,邀请的十位青年代表可以与嘉宾对话,对话内容既有对嘉宾观点的质疑,也有针对具体问题的请教或辩论,在演讲嘉宾与青年的互动过程中,思想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从而把节目打造成一个没有权威、平等交流、自由分享,同时又充满交锋感和戏剧感的开放性舞台。因此,《开讲啦》呈现出的互动、平等、去中心化等新媒体时代的表达和传播特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三,打破了演讲类节目的舞台中心化传统,把舞台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比如,节目选取八一电影制片厂、东海舰队等实景地作为舞台,通过把舞台延伸到演讲嘉宾的“故事发生地”,让他们的演讲更接地气,让景物传递情感、让现实向青年代表和青年观众“说理”,这种形式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视体验,赢得了非常好的播出效果。

第四,注重发挥主持人这一“中介”作用。一般的演讲类节目,主持人只是一个引导,即把演讲主题、演讲人和其他嘉宾等引荐给观众,其形象也比较刻板,对节目效果最大化的作用很有限。而《开讲啦》则把主持人作为一个特别关键的节目元素。节目中,撒贝宁以他在法制节目和综艺节目主持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大大拓展了演讲类节目的空间。

二、精准定位观众与嘉宾,为当代青年指点迷津

在当前电视节目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环境下,《开讲啦》坚持原创性,力争打造品牌节目。《开讲啦》在创新电视演讲类节目形式的同时,原创性地利用电视媒介来为当代青年提供精神营养,成为了近几年来最受青年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节目成功的关键在于解决了演讲类节目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即让什么人收看、让什么嘉宾讲、讲什么内容和如何讲这四大决定性元素。《开讲啦》创作团队认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在内容选择上的特点,即从自身的信息需求出发去筛选收看内容,而不再是追着某个特殊的“星”。

《开讲啦》将目标观众精确定位为大学生和刚进入社会的青年人,这部分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正在从一个经验世界准备跨到另一个经验世界,这给他们带来了困惑、迷茫甚至恐惧,因此他们需要去参考一些经验来帮助自己走过十字路口,获得继续前行的思想和价值导引。节目中,面对青年人急于找到人生的成功之路,陈坤结合自己的经验做了“人生路,莫慌张”的演讲;而关于如何进行人生道路的选择,王石做了“坚持与放下”的演讲;关于青年人普遍关注的“奋斗”主题,成龙、俞敏洪的演讲则从不同角度对“奋斗”进行了阐释。《开讲啦》正是在精准把握青年群体的心理和现实需要的前提下,定位了“让什么人讲”以及“讲什么”等关键因素。

普通的电视演讲类节目在邀请演讲嘉宾时,大多注重嘉宾的专业水平,因此节目中多是一些学术权威,他们带给观众更多的是知识和思想。而《开讲啦》把观众定位为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年人,演讲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知识问题,更是道路问题和价值观问题。因此《开讲啦》把演讲嘉宾从学术权威拓展到各个行业的“榜样性人物”,包括影视明星、体育明星、商界精英、艺术家和科学家等社会精英。这些精英在演讲中不是向青年人展示他们在行业内的辉煌成就,而是尽可能真实地再现他们作为普通人走过的人生道路,以供广大普通青年参考。节目把精英还原为一个个普通人,增加了嘉宾的亲和力,使现场的青年代表平等自由地与嘉宾进行交流,而从收视体验上看,也缓解了青年观众的焦虑情绪。

三、以讲故事的方式,探索精英文化的电视传播

《开讲啦》与其它演讲类节目的另一个明显区别是,节目嘉宾的演讲主要是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的说理,这样就抓住了当代青年人信息需求的特征,即他们不缺乏人生道理和成功哲学,而是缺乏丰富多样的故事。在演讲嘉宾的选择上,节目制定了自己的标准,即关键是嘉宾在个人成长和事业中要有自己的故事、感悟,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与青年人进行亲切的交流。

节目尽管是演讲类型,但并没有设置传统的演讲设备,而是让嘉宾独自站在舞台上,让嘉宾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和形象“开讲”。节目中,嘉宾们与青年代表、现场大学生观众就像久别再聚的好朋友一样,完全打开心扉、毫无遮掩地讲述着他们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既有愉快的经历,也有痛苦的磨练;既有英明的决断,也有彷徨和徘徊。青年人第一次看到了这些人前光彩的偶像们还有如此平凡、如此坎坷的过往。这些带着温度的故事和感悟,为青年观众提供了反观自身的参照。

《开讲啦》提出的宗旨是“聆听思想的声音”,节目六年来始终坚持这一初衷和承诺,在不断升级改进中,把高深的“思想”还原为朴素的“故事”,用嘉宾们的真实经历说话,把当代中国精英的故事讲给青年人听、讲给普通大众听,从而在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传播上做出了一次有益尝试。

总之,《开讲啦》以切合时代需求的人文理念和创新思维,拓展了电视演讲类节目的发展空间,为当代青年和普通大众提供了温暖的人文关怀和行动参考。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责编:胡斌毅)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创作与传播特征探析

给地标建筑讲段往事

电视剧《煮海》研讨会纪要

初心不改 牢记使命

简析《沙海老兵》在人物塑造方式上的探索

从《恋爱先生》看都市情感剧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