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文化类节目主流价值观传播策略探究

作者:乔羽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类节目引发收视热潮后,央视在2018年春节推出了又一档“现象级”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它是国内首档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将诗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营造出“音美意美”的意境,带领受众去感悟诗词之美、领略文化之深。《经典咏流传》植根于传统文化,为新时代价值追求搭建起桥梁,给人以审美启迪、精神引领。从内容到形式的推进、从技术到方法的提升,《经典咏流传》在电视文化节目传播主流价值观方面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一、让传统经典“流动”起来

《经典咏流传》每期节目围绕一个主题,由六位“传唱人”现场演绎再编创“诗词歌曲”,而后在“鉴赏时刻”从诗词与音乐作品出发展开一系列的解析、思考,将古诗词文化跨越时空,与受众进行一个个关于生活选择与人生价值的探索。从“乡愁”到“报国”、有“平凡”也有“英雄”、还有“亲情”、“友情”、“爱情”,节目用多样的经典文化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又形象的现实生活图景,让人们在古诗词中找到情感的共鸣。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所说,“《经典咏流传》让诗歌回到了生活当中,把一个个过去完成式的传统经典成功地转化为现在进行式的文化”。

任何文化都是“源”与“流”的统一,传统文化若想保持创新的精神和动力,就要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经典咏流传》就非常注重传承与创新,力求打破中西文化之间的壁垒,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使传统经典真正“流动”起来。比如,在“传唱人”的选择上,会吸纳受中西方文化滋养的儿童加入,如11岁华裔男孩王泓翔以京剧表演方式展现《咏梅》,一板一眼地将传统戏曲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意境优美。同时,该节目还将舞台元素呈现得更加国际化,例如一期节目中,中小学生们用中英文演绎《登鹳雀楼》,古韵与英语的结合使这首古诗词别有一番风味,体现出了经典文化的包容性。

二、探索原创文化类节目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策略

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不断涌现,节目主创都在积极的寻求新思路与创造力。如何生动地弘扬主流价值观、展现中国文化自信一直是文化类节目思考的命题,《经典咏流传》可谓做了一次良好的尝试。该节目的制作理念以“传播”为核心,跳出了竞技、访谈等节目形式,将文化与音乐巧妙嫁接,在确保观赏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引领社会价值导向的宗旨。该节目一经播出,就赢得了广泛赞誉。正如网友所说,“节目中的每一首歌都有故事,并且首首打动人心”。

1.为文化插上音乐的翅膀

《经典咏流传》植根于传统文化—古诗词,取思于“声律启蒙”,将“吟诵”转变为“吟唱”,在朗朗上口的节奏与韵律中,使人感受到诗词的美好情感,领悟着民族精神,实现了发扬诗歌艺术的目的。该节目融欣赏性与审美价值于一体,体现出了传承经典的艺术感召力。

电视艺术通过直观的视听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类节目则具有受众覆盖面广、传播力与感染力强的特性。《经典咏流传》同样以音乐为载体,却创新性地围绕着古诗词编曲、演绎,带给了观众别样的视听感受。将文化通过音乐形式传播,很好地体现出了文化的厚重感与时代感。该节目播出以来,已有多首歌曲登上音乐榜单,掀起了一股诗词歌曲的热潮。

2.嘉宾的选择唤起情感共鸣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对嘉宾—传唱人的选择极为慎重,制作团队更重视嘉宾的品格与口碑,目的是将诗词作品与人物情感默契的结合,从而更好的体现出作品的丰富内涵。于是,我们看到了传唱人不仅有歌手、演艺明星甚至体育明星,还有各行各业为传统诗词文化的传承不断努力的人,即使是普通人在这一舞台上仍然可以展现出最耀眼的光芒。例如,谭维维演唱《墨梅》,多年来她怀着敬畏之心不断创新,与墨梅之志相得益彰,进而使得诗歌的内涵与意境也不断的丰富起来;奥运冠军孙杨通过《亭亭山上松》展现了新时代的男儿热血,挖掘出诗歌背后的深厚内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汪明荃罗家英夫妇在《鹊桥仙》一曲中,伴随着音律深情凝望,用现实生活中刻骨铭心的爱情向受众诠释了诗歌的真正内涵,意境隽永悠长、感人至深。

此外,节目组还精心挑选了老中青幼不同年龄段的传唱人,在展现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内涵的同时还体现出当代社会多样的精神风貌。同时该节目常常采用“德高望重艺术家+青年文化代表”的组合方式,使受众对经典有了“传承与创新”的品味。比如在杨洪基的代表作《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加入了王晰的演绎,将这首经典之作融合了流行元素,拉近了与年轻观众的距离,引发了情感的共鸣。

3.品鉴过程突出人文关怀

除了传唱人精挑细选外,节目组还对鉴赏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四位鉴赏团成员包括:学识渊博的文学教授康震、音乐造诣深厚的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著名音乐人庾澄庆以及主持人曾宝仪,他们从不同角度对改编的诗词音乐进行欣赏、品鉴,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让人颇受启迪。比如,康震教授在点评王俊凯演绎的《明日歌》时,用现代的思维方式生动地讲述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人生经历,以“你若阳光,你就更阳光,你更阳光你就是阳光”收尾,将正能量带到了每一位受众的心中。

同时,节目在“鉴赏时刻”还常常邀请与作品有渊源的嘉宾上台分享,让作品真正体现出人文内涵。比如在王铮亮演唱了《一生一阙歌》后,节目组就邀请了词曲创作者的外孙女到现场,与观众分享了“传唱经典”的感人故事。该节目的品鉴过程由浅及深、有点有面,带着受众走进了一个有意义、有温度的情感世界。

4.融媒体分享经典之声

随着制作观念和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群体,而是被赋予了更多话语权及参与性,实现了双向的交流。在这种互动型话语空间的建构中,受众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和接近媒介,进而便捷、高效地完成双向的沟通。特别是近年来手机媒体迅猛发展,电视大屏与手机小屏双向联动,使得受众的参与意识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平等对话”。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也意识到了手机媒体在传播中的重要性,它采用了跨屏传播模式,运用“微信摇一摇”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就可转发好歌,有效的调动了受众参与节目的意识并激发了大众“传承经典”的积极性,引发了全民去参与和传唱。

三、引领时代价值高地

《经典咏流传》节目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涵养心灵,提高了大众的审美认知与欣赏能力,赋予了原创文化类节目新的文化意义。

首先,提升大众文化自信。《经典咏流传》力求创新,同时肩负着文化引领与价值导向的重任,具有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的双重身份。节目以传统诗词为抓手,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努力构建音美意美的审美空间,观众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可以感知到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气质。节目坚持正确的导向,对于传承经典、提升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其次,让经典走进校园。节目秉承着用音乐给孩子讲故事、用音乐讲做人道理的理念,让传统文化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走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比如,节目中一些朗朗上口的音乐走进了校园,成为了学生们课间操的配乐,让学生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央视此次的用心之作—《经典咏流传》,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递主流价值观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以一股强大的力量温暖人、感染人,值得同类节目参考。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责编:胡斌毅)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创作与传播特征探析

给地标建筑讲段往事

电视剧《煮海》研讨会纪要

初心不改 牢记使命

简析《沙海老兵》在人物塑造方式上的探索

从《恋爱先生》看都市情感剧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