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园林

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探析

作者:王 珲 王云才* Wang Hui Wang Yuncai
摘要:苏州明清园林作为中国古代造园的典型,在园林空间营造、园林生境创造、审美情趣塑造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中国造园生态智慧。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园林空间的嵌套组合、自然片段的切取、建筑空间的围合,以及人的空间感知。对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进行探索,目的在于对苏州古典园林进行更多角度的认知,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现阶段,在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图式语言是以空间单元作为基本语汇,研究和描述空间单元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重要工具。运用空间图式语言的研究方法解读苏州明清园林造园空间生态智慧,探索古典园林生态智慧传承和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智慧;明清园林;图式语言;苏州;园林空间

文章编号:1000-6664(2018)07-0048-05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8-04-13

修回日期:2018-05-1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278346)资助

Abstract: As a typical typ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s, the garden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Suzhou contain rich ecological wisdom in gardening on the aspects of garden space creation, garden habitat creation and aesthetic taste creati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garden ecological wisdom in Suzhou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gardens are the nested combination of garden space, the interception of natural fragments and the enclosure of architectural space, as well as human perception. The purpose of exploring the garden space ecological wisdom of garden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Suzhou is to provide more perspectives on the classical gardens in Suzhou and to provide rich and powerful theoretical basis in the current stage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in the face of ecological crisis. The pattern language study, using the spatial unit as the basic vocabulary,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studying and describing the internal logical relations among the spatial units. The method of spatial pattern language is used to interpret the spatial wisdom of garden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Suzhou and explore the ways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wisdom in classical garden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y wisdom; garden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attern language; Suzhou; garden space

作为中国3 000年历史文化的瑰宝,中国的古代造园不仅是传统哲学思想的物化,传统美学艺术的载体,建筑与自然、室内与室外的空间融合,以及传统家居生活创造的社会人文生态场所,同时也是古人环境建设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成熟期,明清园林的理论知识丰富、造园技术影响范围大。苏州地区的明清园林,在长期的古典园林建造发展过程中,虽然受限于紧张的造园用地,但仍然能够“咫尺山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通过对自然山林的长期学习,苏州的明清园林逐渐形成了人与自然相融合,充满自然、文化灵气和家居生活的人居生态环境典范,集聚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宝库。这些生态智慧是古人进行园林营建的创造性经验,为苏州明清园林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成为苏州明清园林不可或缺的灵魂。在当今世界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对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的生态智慧进行深入挖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的几个思考

1.1 苏州明清园林是生态的园林吗?

苏州明清园林,是在有限的院落空间内,由山、水、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文化综合体,那么苏州明清园林是否生态呢?首先,根据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理论,构成要素是组成景观空间和形成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空间格局是景观空间功能性、特征性和在时间尺度上发展演变的表达载体;空间过程是景观空间可持续发展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延续的实现途径;景观感知是从人类需求出发对景观空间现状与发展的感悟结果。苏州明清园林经历了长久的发展,拥有了较为稳定的构成要素组成,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形成了外部统一、内部稳定的景观物质空间。在传统造园理论的影响下,苏州明清园林具有相似的景观空间格局,即“宅院一体”。这种高度整体性的空间格局能够在各种冲击影响下维持生境稳定。苏州明清园林造园体现了自然山水的自然生态观,其择址布局、叠山理水等手段能实现局部小气候改善、水土调节等生态功能,因此苏州明清园林具有较为稳定的生态过程。“虽由人作,宛如天开”概括了苏州明清园林对于自然的追求与模仿,是人们对于园林最直观的景观感知。苏州明清园林以山水作为其景观的基础和骨架,但并非是自然山水的微缩,而是在园林尺度上自然山水片段的截取,体现出高度的整体性和有机性。园林中以小尺度创造的峰、峦、岭、岫、洞、谷、悬岩、峭壁等,都是自然山水片段的园林尺度化的结果。因此,从构成要素、空间格局、空间过程、景观感知这4个维度进行评价,苏州明清园林是生态的[1]。第二,明清古典园林是宅院一体的空间格局,以游廊为脉,将生活在园林中的人群、家庭组织和家庭活动连接为一个整体。园林中不仅凝结了空间组织和系列,还体现了家庭组织与等级、家庭活动与情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文生态系统。明清园林体现的是特有社会阶层的家庭人文生态系统,因此它是生态的。

1.2 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

苏州明清园林的空间塑造,是传统人居环境建设智慧的集成。苏州园林空间的传统智慧不仅要揭示其精美的建造智慧,还要揭示其协调各种关系的生态智慧。现代生态学认为“生态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智慧”是哲学层面的认识论,是关于“生态”的实践经验和方法总结,是“在看待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过程中逐渐丰富完善且富于现代生态学价值的思想观念”[2]。经过长期积累,针对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的研究具有了一定基础,其中主要包括以设计哲理与思维为核心的理论视角和以园林营造的生态性为核心的实践方法论视角2个层面。前者多以更为宏观的“中国传统园林”范畴作为研究对象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同样解释了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的构建哲学基础,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认识论。在探索和谐天人关系的过程中,模拟山水的自然生态,追求文人意境的人文生态,进而逐渐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境启心,因境成景”[3]的生态智慧。而后者突出了在苏州明清园林实践过程中,园林空间的生态性营造方法论,如相地择址、立基布局、元素构造等。明代园林著作《园冶》中的诸多描述,是园林空间营造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因山构室”“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等,都是将构园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与适应,从而筑山理水,实现自然与人文的相互融合[4]。现代生态学理论背景下,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的生态智慧研究也开始集中于园林空间塑造要素的微观范畴。例如,园林植物空间群落式种植的生态效应研究、苏州园林理水空间的自然适应性研究,以及苏州园林建筑空间的生态性研究等。

1.3 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受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学说“万物相生”的主导思维影响,传统园林空间注重空间的整体与局部的有机关联。1)苏州明清园林空间是一个不同等级单元空间的嵌套体和园林文化综合体,即通常理解的“园中园”。各空间尺度等级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划分,可以是任意的园林构成要素,如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和铺装等。在每一个尺度空间内,由于构成要素、拼接方式、文化影响因素的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景观格局和生态特征。2)苏州明清园林空间是自然片段与建筑等围合形成的场所空间。明清园林中的自然不是自然的微缩而是自然的片段和窗口,片段自然与建筑的融合突出了场所的整体性和精神性,突出了各种要素之间的系统关系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关系。3)人在场所中的活动和感知成为核心。园林中的空间万物都是被人格化的,被赋予了特有的感知和价值趋向,成为园林空间社会文化精神的高度体现。

2 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的图式化

2.1 苏州明清园林的空间类型与构成

选取明清时期所建的苏州私家园林作为研究对象,其空间类型丰富完整、空间脉络逻辑清晰,同时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和结构性特征。选取的原型必须具有较高的空间形式代表性,也需要有较为复杂的空间组织结构,同时又要是稳定的独立实体空间,因此选择留园和环秀山庄2座园林进行研究。根据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的特征和结构分析,将其构成要素分为4种主要空间要素,即建筑、山水、植栽和铺地。四大空间要素分别以建筑为核心,以掇山理水为核心、以植栽绿化为核心,以广场铺地为核心。如此的空间分类是为了突出空间中的元素核心,从而为景观的语汇化提取和解读创建理论基础。

2.2 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的图式化逻辑

图式语言的研究逻辑包括以下4个部分:景观空间语言化、景观空间单元化、景观空间语汇化、景观空间语法化。景观空间的语言化,是在对空间原型研究认知的基础上,系统化、抽象化和符号化的过程,是用语言的组织结构和逻辑来体现景观的内涵。景观空间的单元化,是将整体景观解构为“具有自身景观特点、承载一定服务功能并与周边空间在功能、构成及形态等方面明显不同且密切联系并存在动态变化过程的”单元空间。景观空间语汇化,是景观空间单元的图式表达,包括“字”“词”“词组”3个部分,分别代表基本空间单元、复合空间单元和复杂空间单元3类。景观空间的语法化是对基本空间单元间的逻辑关系和复杂空间单元间的结构关系的体系化总结,是景观空间尺度内的水平拼接和尺度间垂直嵌套过程的机理。

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的图式语言体系由空间设计语汇(design vocabulary)、句法(syntax)和语法(grammar)共同构建而成[5]。1)设计语汇是苏州明清园林的基础元素,包括了明清园林的构成要素单元,即语言的“字”“词”“词组”。“字”包含了建筑单体、简易建筑组合、绿化节点和叠山节点等单体元素;“词”包含了建筑单体+建筑组合的集合体、连续性的绿化空间、连续性的理水空间,以及连续性的掇石叠山空间等;“词组”是单元素空间的耦合嵌套组成,如建筑与山水庭院空间组合、山水与绿化空间组合,以及建筑与绿化空间组合。2)苏州明清园林空间句法是在中国传统园林语境下形成的由多个“词组”组合成相对完整景观空间序列的内在逻辑,是基本元素到基本单元的构成机理。通过对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从中抽取出单一句法和复合句法。单一句法表达的是一种独立型的园林基本空间,或由独立的景观词组构成,或由多个词组形成的简单式空间组合。其中,多个词组组合的内在逻辑关系比较简单,例如偶发性、协调性和从属关系等。例如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留园东部的“冠云峰”等,由单体的要素空间形成独立空间。相比单一句法,苏州现存明清园林空间中更多见的是复合句法。园林空间中的复合句法是通过融合、并列、叠加、嵌套、重叠、交叉、交织、咬合等复杂的空间关系,以及空间连续和空间中断而体现出来的复杂的空间内在逻辑。3)设计语法,苏州明清园林图式语言的设计语法包括园林空间的尺度、时间性、空间秩序、本土性以及修辞。

以所选的2处具有代表性的苏州明清园林遥感图为原型,提取的图式需要包含最为核心的主要空间,也需要覆盖前文所提及的各类元素空间[6]。

2.3 苏州明清园林的空间语汇与逻辑

按照前文的理解,苏州明清园林空间分为建筑图式、绿化图式、山水图式和其他图式四大类。1)建筑图式。“字”层面包括3种基本要素(分隔空间的建筑、串联空间的建筑、主体功能的建筑);“词”层面有4种类型。2)绿化图式。“字”层面有2种基本要素(自然边缘绿地、硬质边缘绿地);“词”层面有2种类型。3)山水图式。“字”层面有4种基本要素(自然式驳岸、人工平台驳岸、建筑硬质驳岸、垒石硬质驳岸);“词”层面有3种类型。4)其他图式。属于前3种空间的附属空间,不做单独提取。各图式特点:建筑图式类型较多,空间组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并且空间形式受建筑直线型线条的限制较为规则;某些基本元素图式相似但存在空间尺度上的差异;绿化空间、山水空间边界形态自由多变且与建筑空间组合型较多。

选取苏州留园、环秀山庄为例(图1、2),进行图式语汇的解读与提取,用“词组”的基本语境总结苏州明清园林典型空间的多种组合图式,分为建筑、山水空间组合,建筑、绿化空间组合,建筑、山水、绿化空间组合,以及山水、绿化空间组合4 种。1)建筑、山水空间组合中,建筑通常一侧临水,建筑空间是重要的观水区域。2)建筑、绿化空间组合中,以建筑为核心,绿化空间围合形成建筑缓冲空间。3)绿化、山水空间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复杂的自然空间。4)建筑、山水、绿化空间是复杂的多元素空间,表现形式分为轴线式的单一空间和围合的庭院空间(图3)。

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的设计语汇,也就是空间的基本元素,很难独立地形成含义,只有在园林的独特空间联系中才能体现其意义,这种独特的空间联系就是语言学中的上下文语境。苏州明清园林将园林语汇通过独特的语境要求构建出完整表意的景观单元空间,形成空间设计句法。由于景观元素较多,空间组合丰富多变,因此形成的园林空间中具有丰富的设计句法。单一但相对完整独立的景观空间和纷繁多样的复杂景观空间分别对应各自独立或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单一句法和复杂句法2种类型(图4)。句法把语汇结合成词和短语并结合成从句,而语法将从句再结合成复杂句子,句子成为章节,最后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苏州明清园林的语法就是园林空间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是将景观点、景园等复合单元空间设计组合成为园林的特定设计法则(图5)。

3 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的生态智慧与图式语言

3.1 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的场所智慧与图式语言

从对苏州明清园林图式语汇的解读和提取中可以认识到,从单体建筑到组合建筑庭园,从单体叠山空间到山水组合空间等,都体现出了空间多尺度、多层次的嵌套结构,具体表现为园中有园的空间状态,这是众多苏州明清园林中都存在的造园方式。例如,苏州拙政园中部庭园为由大尺度建筑空间和掇山理水空间组合而成的一处景园,而在园中的东南角“听雨轩”庭院,作为大景园中的一处景点,是小尺度的建筑空间和掇山理水空间的组合。在图式语言体系框架下,将苏州明清园林这种较为复杂的空间思维逻辑表达成“句法”。空间语汇中的组合语法分为单一句法和复合句法。单一句法代表的是空间要素的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高度关联的、松散关联的和无关联的。当空间要素高度关联时,要素间呈现出全部相同(congruent)、呼应性(echoing)和趋向性(convergent)。当空间要素趋向无关联时,空间要素通过组合形成融合性复合空间(fused)、并列(parallel)复合空间,以及嵌套(nested)、叠加(overlaid)、重叠(overlapping)等复合空间和网络型复合空间(交叉、交织、咬合、连续、中断)。单一句法在古典园林中表现为景点,复合句法在古典园林中表现为景园[7]。

3.2 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的自然哲学与图式语言

苏州明清园林设计精妙,追求师法自然的“天人合一”,融会了传统文学和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形成了以“意境”为核心的园林设计思维。陈从周先生将传统造园方法归纳为“有法而无式”,“法”与“式”大致可以理解为整体性的造园理念和规律,以及造园的具体样式,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般性主张,是传统生态智慧的体现[8]。苏州明清园林的宅院一体性,是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组合。而苏州明清园林空间对于自然的模仿,也体现了一定的哲学观,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苏州明清园林的整体性规律具有相似性,而造园的具体样式不具备相似性。在图式语言的体系框架下,苏州明清园林的“字”“词”“词组”这些图式语汇是由单一元素单元、复合元素单元和复杂元素单元所组成,语汇直观反映了园林的具体样式单元,体现出个体的差异化和空间的多样化。

图1 留园平面图(引自www.scmjcz.com)

图2 环秀山庄平面图(引自blog.sina.com.cn/hysjx)3.3 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的人的感知与图式语言

场所的人性感知,是人文生态中的重要内容,体现在园林中,就是视觉审美和文化感知等。在视觉审美上,苏州明清园林艺术与西方园林艺术存在明显差异。苏州明清园林艺术源于传统的文人画,具有写意山水画的散点透视特征,表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园林造景通常既不用高大的建筑、笔直的园路或华丽的几何线条来聚焦视线,也缺少西方园林那种油画般的细腻写实。而苏州明清园林的哲学基础,即“师法自然”的根本内涵,决定了园林是对自然生态美学的模拟,生态、和谐、文化是苏州明清园林独特的美学个性,除此之外,苏州明清园林的审美还通过对历史、文化的隐喻进行表达。例如,留园自建园后几易其主,因此不同时期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进行了叠加,这就出现了园林审美的时间性,即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的美学特征。在图式语言体系框架下,苏州明清园林的审美生态智慧表现为“语法”,语法是构成文章的重要内核,是文章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苏州明清园林的图式语法,是将景点、景园进行组合成园的特定的法则。图式语言语法主要包括了尺度、时间性与时态、空间的秩序、空间的本土性和修辞[9]。1)尺度(scale)。包括微观尺度(macro)、中观尺度(meso)和宏观尺度(micro),从空间的连续性角度看,空间的尺度是处在不停转换中的,而且随着小空间的叠加形成大空间(景点到景园的过程),景观空间的嵌套结构就由此形成了。2)景观空间的时间性与时态(tense)。景观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尤其是随着自然元素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形成了历史、现在和未来的不同时刻,空间时间性也是苏州明清园林空间串联的重要线索。3)空间的秩序(order)。园林空间的堆积需要建立良好的秩序,空间秩序包括协调的秩序感和从属的秩序感。4)空间的本土性(vernacular)。景观不仅是地方性的和新塑造的,而且还会出现非本土性的外来景观植入,空间的本土性表现在元素的本土化和空间法则的本土化。5)修辞(rhetoric)。包括强调和隐喻。在苏州明清园林空间中,最突出的修辞手法可以概括为“巧于因借”、因势利导、互补互借。同时,借古人文化丰富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情感,使空间更加立体。

图3 苏州明清园林图式语汇4 结论与总结

对苏州明清园林的生态智慧进行探索,是在设计哲理、空间智慧和审美智慧的基本框架下,对苏州明清园林空间内核的探索。从苏州现存的明清园林来看,“有法而无式”是最核心的造园生态智慧,这也正是景观语言“语汇”-“句法”-“语法”体系的基本特征。因此,引入图式语言的研究方法,能够对苏州明清园林的生态智慧进行传承与创新,并在如今建设生态社会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的图式语言体系和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间的关联,目前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需要通过更多的研究讨论进行完善。需要将现存的苏州明清园林进行图式化整理,分别提取设计语汇、句法和语法,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苏州明清园林空间生态智慧探析,是基于图式语言理论的苏州明清园林研究,主要讨论的是空间层面的生态智慧。而对于具体生态技术层面的生态智慧研究,将在进一步研究中逐步展开。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绘制。

4-1

4-2图4 苏州明清园林的设计句法

图5 苏州明清园林的设计语法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申佳可,象伟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J].风景园林,2017(1):35-44.

[2] 佘正荣.生态智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 杨锐.论“境”与“境其地”[J].中国园林,2014(6):5-11.

[4] 齐羚.中国传统园林“理一分殊”的生态智慧探讨[J].风景园林,2014(6):45-49.

[5] 王珲,王云才.苏州古典园林典型空间及其图式语言探讨:以拙政园东南庭院为例[J].风景园林,2015(3):86-93.

[6] 王云才.论景观空间图式语言的逻辑思路及体系框架[J].风景园林,2017(4):89-98.

[7] 王云才.基于景观空间生态特性的图式语言研究方法与方法论[J].风景园林,2018(1):28-32.

[8] Wei-Ning Xiang. Doing real and permanent good in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Ecological wisdom for urban sustainability[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4(1): 65-69.

[9] 王云才,汪洁琼,象伟宁.约翰·莱尔的人文生态实践智慧对图式语言研究的启示[J].中国园林,2017(7):41-45.

(编辑/刘欣雅)

作者简介:

王珲

1983年生/男/江苏盐城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学在读博士研究生/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科研工程实践(上海 200092)

王云才

1967年生/男/陕西勉县人/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为图式语言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上海 200092)

*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email protected]

 

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内涵及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性提升对策研究

论中国自然保护地的远景规模

IUCN保护地管理分类研究与借鉴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家公园建设英文文献述评

法国国家公园管理和规划评述

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体系及其启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