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园林

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体系及其启示

作者:赵 烨 高 翅* Zhao Ye Gao Chi
摘要:英国国家公园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分类的第五类,即陆地风景和海洋风景保护区(Protected Landscape/Seascape),强调风景随时间和历史沉积而变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资源本底条件、始建目标和人地动态关联等方面与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具有相似性。回顾了英国国家公园的由来和特点;总结了2002—2017年间英国15个国家公园的风景特质评价(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操作阶段(客观分类和特质分类)和操作方法(风景描述单元法、地景地图法和综合评价法),以及该体系在英国国家公园规划和管护中的作用;论述了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体系的整体全面性、灵活多样性,以及作为规划政策依据的优点。通过对比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评价和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的过程性差异,提出了风景名胜区风景特质评价操作方法和风景特质类型分类建议。

关键词:风景园林;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风景资源评价;风景名胜区

文章编号:1000-6664(2018)07-0029-07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8-01-04

修回日期:2018-05-15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自主创新基金资助课题“可持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研究”和中英联合研究创新基金博士生交流项目(编号201603780038)共同资助

Abstract: British national park is classified as Category V by IUCN, namely Protected Landscape/Seascape, stressing landscape change influenced by both nature and human. It is similar to Chinese scenic and historic area from the landscap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the objective of establish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this paper, all the 15 British national parks have done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s at different detail levels via their distinctive methods since 2002 to 2017, not only indicating landscape identity and deciphering landscape values, but also promoting spatial planning at the landscape scale. This research firstly introduces the evolution of British national park, secondly analyzes three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LCA) approaches for British national parks referring to LUD in the objective classification phase and LANDMAP/CA in the characterising phase,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LCA in managing and conserving national parks. Finally, the authors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landscape resources evaluation approach and British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and explore how to establish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system and classify landscape character types within the Chinese context.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ritish national park;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LCA); landscape resources evaluation; scenic and historic area

国家公园是英国①国土风景的代表,覆盖了大量的自然美景和文化遗迹,在说明和表达国家遗产特征方面具有突出价值。英国自1949年正式通过《国家公园和乡村进入法》以来,已有近70年的国土风景保护和规划实践经验,尤其在资源评估方法、公众参与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1]。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通常与《国家公园管理规划》(National Park Management Planning)一同制定,是国家公园风景资源分类、管理和价值识别的有效工具。英国15个国家公园在2002—2017年完成了风景特质评价[2-16],对风景资源进行了调查和评估,并借助GIS技术建立了完整的风景本底信息数据库,一方面为国家公园风景规划决策提供参考框架,另一方面为国土尺度的风景评价、空间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估提供基础数据。目前中国专家学者对于风景特质评价的研究集中在综述英国国土和乡村风景特质评价理论及启示[17-18],以及在我国城乡和风景名胜区进行风景特质理论的实践探索[19-22],尚未完整地综述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及其借鉴意义。本研究剖析了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的操作阶段和方法,通过比较风景特质评价和风景资源评价的过程性差异,提出我国风景名胜区风景特质评价实践思路。

1 英国国家公园由来及特点

早在欧洲战争期间(1919—1939年),英格兰和威尔士针对自然保护和户外休闲设置了特别保护地,促进了20世纪中叶英国国家公园的设立,以缓解因城市化导致的土地不足和工人阶级在寻求休闲土地方面的冲突[1]。自1951年第一个英国国家公园“峰区国家公园”建立至2010年“南唐斯丘陵国家公园”建立,英国目前共有15个国家公园(图1),占国土资源的12.7%。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英国委员会(IUCN NCUK)在2012年颁布《英国保护地分类识别导则》,在世界保护地数据库(World Database on Protected Areas)将英国国家公园定义为IUCN体系的第五类[23-24]——陆地风景和海洋风景保护区,强调了风景随着时间和历史沉积而变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生物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区域,并且这种互动关系对于保护和维持上述4种价值至关重要。

与英国不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公园被列入IUCN体系的第二类(Category Ⅱ National Park),即自然或近自然的生态保护过程保护地,例如“以保护野生自然区和荒野”为目标的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瑞典等国家公园体系[1]。虽然荒野思想奠定了美国乃至全球保护区的思想根基,但是英国国家公园尊重本土文化,同时满足了高密度城市和工业化社会的需求。自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时代起,大众认为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形成了如画的风景,大众倾向于对欣赏性和休闲性风景资源的需求,这种“如画式”的风景理念引导了英国风景保护的发展方向。

由此可见,英国国家公园在世界国家公园体系中具有特殊性:第一,资源本底条件包涵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第二,始建目标是为满足人对风景游憩的需求而不是纯粹的生态保护;第三,定义为IUCN第五类强调了国家公园内人与自然的动态演进,人的活动形成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而英国国家公园内不仅动植物资源丰富,而且具有社区和城镇,以及大量历史遗产保护区[25],这不仅在定义上与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的资源本底条件和自然文化属性具有相似之处,其功能目标在游赏性和资源开放共享性上也有共通之处。英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运用风景特质评价,与原住民等利益相关者共同保护和管理风景资源,有助于实现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美景和野生生物,以及管理文化遗产的目标[1,17]。

2 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体系的实践

2.1 英国的风景特质评价实践

风景特质评价是英国在21世纪初期为执行《欧洲风景公约》而进行的分类不分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欧洲风景公约》阐述了风景的复杂性——空间实体性、自然和文化融合性、历史性、感知性和法制性等[26],不再以行政边界为界限,而是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特质的风景归类。英国风景特质评价由国土/区域(national/ regional)-地方(local authority)-地区/基址(local/ site)3个层级构成,是对风景资源分层分类管理和规划的基础工具[27-28]。事实上,英国各成员国为了建立多样而统一的体系做了长期探索[29],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先后制定了国土风景特质图(图2)。

1)苏格兰。

1994—1999年,苏格兰30个地区依次完成评价[29],然而早期苏格兰体系的特质描述和判断阶段具有模糊性,且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有限,缺乏自上而下的统一标准。后来,苏格兰在2002年增加了风景容量和敏感性评估(Landscape capacity and sensitivity)。这2项指标衡量了在不影响其特质的前提下风景类型的变化程度,即风景演变过程。2003年,苏格兰自然遗产署(Scottish Natural Heritage)正式颁布了苏格兰官方风景特质评价导则,划分了79个风景特质类型和275个风景特质区域(图2a)。

2)英格兰。

英格兰国家机构、地方当局和学术机构基于GIS数据,于2002年联合颁发《英格兰-苏格兰风景特质评价实践导则》(以下简称“导则”)[27],2014年进行了更新,补充了2012年英格兰海洋管理局(Marin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的《海景风景特质评价导则》[28],至此英格兰具备完善的从陆地到海洋环境的特质评价导则。英格兰国家档案馆建立了风景特质分类网络(Landscape Character Network)[30],记录了英格兰159个国土风景特质区域(图2b)及区域的4项信息:(1)每个区域自然和文化特征影响下风景的形成过程;(2)每个区域风景演变及其驱动力;(3)每个区域关键特质的文字描述;(4)生态系统服务分析。

3)威尔士及北爱尔兰。

地景地图法(LANDMAP),是1997年威尔士政府提出的自上而下的风景评估方法,具有英语和威尔士语双语系统,2003年颁布实践导则和评价流程,它基于威尔士全尺度GIS风景本底信息图,将风景特质、风景质量和风景影响度记录在5种空间层(地理风景、地景生境、视觉和感知风景、历史风景、文化风景)中[29]。威尔士划分了48个风景特质区域,其中29个属于海洋特质区域(图2c)。

北爱尔兰2007版风景特质图包含130个风景特质区域[29],它不同于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是用基线形式代替色块进行填充(图2d)。这是由于北爱尔兰面积较小,风景特质区域的划分以基层岩石、地形和土壤作为评价因子,风景特质区域具有边界模糊性和过渡性。

2.2 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实践

2.2.1 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的基本方法

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遵循各成员国导则,于2002—2017年执行(表1)。国家公园管理局对风景特质评价具有责任权属。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操作过程对应了2个阶段,概括为3种技术方法:第一阶段的风景描述单元法旨在探索LCA的客观分类方法,即规定了LCA桌面研究步骤中ArcGIS空间分析的基本单元、尺度和聚类标准;第二阶段的地景地图法和综合评价法均以LDU客观分类为基础,旨在探索自然和文化并重的综合分类方法,即制定了LCA分类步骤中风景特质类型和区域划分的分类标准,分别应用于威尔士地区和英格兰-苏格兰地区的国家公园。

图1 英国国家公园分布示意(改绘自参考文献[2])1 )风景描述单元法( Landscape Description Unit,LDU)。

风景描述单元法源于英格兰自然署(Natural England)全国范围内的科研实践项目——动态风景实践项目(The Living Landscapes Project)[31]。该项目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重要组成,项目的目标是征集全国自然保护区数据,为风景特质评价提供客观数据。

LDU的基本单位是风景单元,它是具有空间范围的模块(通常为1km×1km的栅格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具有相对异质性的土地单位,由复杂属性定义。LDU的评价因子具有2个梯级层级,第一层级有4项评价因子——自然特征、地表类型、土地覆盖和居住布局;第二层级被细化为8项评价因子——自然特征(地形和地质结构)、地表类型(岩石类型和土壤)、土地覆盖(农业覆盖类型和植被覆盖类型),以及居住布局(居住格局和农业结构)。

LDU的基本流程为选取因子—空间叠加—风景聚类3个阶段。在进行单因子评价之后进行叠加,每个栅格单元叠加了多种空间属性,再通过相似聚合的标准进行聚类进而初步划定风景特质类型,聚类方法通常采用双向指标分析法(TWINSPAN)[31]。

2)地景地图法(LANDMAP) 。

威尔士3个国家公园均使用地景地图法绘制风景特质图(图3)。LANDMAP以LDU为基本方法,由威尔士乡村规划署(Countryside Council for Wales)和威尔士风景资源公众参与署(Wales Landscape Partnership Group)共同执行,是严谨的、专业的GIS地图学分类法。5种空间层作为评价因子进行叠加[29],且每种空间层具有统一的操作标准(表2)。其评价因子充分考虑了历史、文化、美学和时间维度,不再局限于自然和生态要素。

3 )综合评价法(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以LDU为基础,同时综合应用了其他方法(如公众参与的定性研究方法),笔者称之为“综合评价法”(图4)。英国土地利用署(Land Use Consultants)是最早制定风景特质评价报告的专业部门,可独立进行环境评估、规划政策制定和生态保护。例如诺森伯兰郡国家公园,LCA项目负责人Paul Macrae指出,首先使用LDU进行GIS评价,但是不以GIS的分类边界作为最终边界。这是由于风景特质包含了许多不能被图示的信息,GIS仅仅是技术参考而不能作为风景分类的依据,应在公众参与调研后再进行边界修订和校正。

图2 英国风景特质图(1:20 000)(根据参考文献[29-30]以及威尔士乡村规划署提供的数据改绘)图3 基于地景地图法的风景特质图(改绘自参考文献[15-16])为制定诺森伯兰郡新发展规划,2009—2010年,当地政府召集了6位风景园林师,带领国家信托、土地所有者、土地管理者、旅游发展部门以及致力于保护当地风景资源的志愿者共同参与评价。综合评价法风景特质评价报告通常分为A、B 2个部分:(1)A为风景资源本底调查和特质分类阶段,以“图示”呈现2个步骤,第一步使用LDU由GIS确定模糊边界,第二步整合利益相关者意见修订和校正边界,诺森伯兰郡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图示结论如图5所示;(2)B为价值描述和规划建议阶段,以“文本”呈现风景特质描述及成因,最终针对每个风景特质区提出了保存、提升和规划等策略。2.2.2 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因子和类型

由表1可知,地景地图法和综合评价法的评价因子总体上以《导则》为参考,但各自作了调整。威尔士国家公园评价因子依据操作可行性将《导则》标准重新划为5种(图6a)。而英格兰和苏格兰国家公园评价因子则在尊重《导则》大类(自然要素;文化/社会要素;感知及审美要素)的基础上,在子类做了适应性调整(图6b),如约克郡山谷国家公园、峰区国家公园和诺森伯兰郡国家公园,将子类划分为物质影响要素、人文影响要素和其他要素。

由图3~5可知,每种国家公园风景特质类型对应了不同的风景特质区域,二者具有包含关系,每种类型和区域都有相应的规划建议以便进行可持续管理。虽然英国国家公园对风景特质评价做了10余年的探索,但是特质类型大多是以名词组合命名,未对特质类型的命名和图示标准作统一规定,一方面因为其国家公园数量较少,另一方面也与其分类思路受描述语言限制有关。而我国风景名胜区众多,笔者借鉴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体系管理风景类型的思路,对我国风景名胜区风景特质类型总体分类提出建议。

图4 基于综合评价法的风景特质图(改绘自参考文献[7,10])

图5 基于综合评价法的诺森伯兰郡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图(改绘自参考文献[12])

图6 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因子(改绘自参考文献[28])3 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体系的特点

3.1 整体全面的评价体系

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体系的突出特征是将传统优质资源导向型的分级评价转变成以“特质”为依据进行的区划式(zoning)评价,其评价主体整合了多方利益相关者,其评价内容注重历史演进过程。该评价体系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一是获取的风景资源本底信息具有面状覆盖特征,不再局限于景源要素本身,目标是进行可持续风景管理而不过分强调优质资源利用;二是充分尊重了原住民对本土风景特质的影响,实现了历史文化特质因子在风景特质评价体系中的可操作性(表1第3~5列、表2第3列),识别了风景的自然和文化整体价值;三是具有动态演进-整体关联的特征,评价内容包含每个区域自然和文化影响下风景演变及动因分析,有助于保护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2 灵活多样的分类方法

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是在风景自然和文化整体性视角下,研究风景资源的空间形态及其形成原因的类型学方法(表3)。风景描述单元法是以栅格单元的空间属性进行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在操作过程中评价因子受到客观分类限制大多与可进行空间识别的因子相关。地景地图法则是专门应用于威尔士的一种严谨的、专业的GIS地图学分类法,它的4个评价因子与文化相关,有效地整合了文化特质,但是专业性极强限制了公众参与程度。综合评价法首先基于LDU运用GIS的科学性,进而增加了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特质类型的边界修正。综合评价法是风景整体价值(有形和无形、内在和外在、现有和潜在、公众和个体)的表征途径,综合了风景园林专家、土地管理专家、地理学家以及公众的意见,将过去的专业图纸转译为公众易懂的图文描述,使风景具有可读性和易懂性。

3.3 为国家公园管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风景特质评价通常与《国家公园管理规划(NPMP)》(以下简称《规划NPMP》)一同颁布且具有同等重要性,二者相互渗透和补充。首先,风景特质评价协助《规划NPMP》颁布:基于GIS定量评价,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风景特质评价,管理局依据评价结论,提炼出至少10项关键特质,针对风景保护区、风景强化区、风景恢复区和风景更新区[17]等不同风景特质类型或区域提供规划建议,明确未来风景规划和发展策略。反过来,《规划NPMP》肯定了风景特质评价的科学性和整体性:认为风景规划不应以“审美属性”为导向,而是对过去和现在、优质和退化、表征和非表征风景进行针对性管护,是对风景的整体认知,这回应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文化景观现象学对“风景作为视觉现象”的批判[32]。此外,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还为英国空间规划网络体系、环境影响评估和英国乡村评价提供基础数据[1],与其他规划体系有效对接。

4 启示

4.1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景特质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风景资源评价是“按照风景名胜资源中占主导地位的景观要素的属性来进行分类”[33],主要进行景源分类和分级,评价结果通常呈现“散点式”,而不是对风景资源的“区划式”评价,景源的评价结论缺乏对风景名胜区自然和文化整体价值的深入挖掘。依据我国重要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规划报告②

中的风景资源评价(表4),点状的评价通常识别若干个点(一般多于100个),呈散点状分布,尚未有统一标准来划定景源的影响边界;规划方案通常“以点代面”进而“以线串点”,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区域的整体背景分析和阐述。为此,建议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风景特质评价体系:一是实行覆盖性面状评价,以“区域”代替“散点”作为资源评价的结果;二是因地制宜,避免趋同,纵向上按照我国地理分区—省域体系—市区级界定尺度,横向上按照不同研究类型进行区分,分尺度、分类型制定实践导则;三是在进行以专家等精英为主导的定量评价的同时,增加原住民本土认知评价等定性分类方法。

4.1.1 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评价与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的过程性差异

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识别优质的景观单元,最终图示呈现点状的分级分类景观单元,可获取优质资源的等级和空间信息(图7a);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的目的是以区域整体思路识别风景类型,最终图示呈现面状的特质区域和类型,可获取风景空间信息、类型信息和要素组合信息(图7b)。虽然二者分类的基本思路差异较大,但可相辅相成,完善全息风景本底。

4.1.2 风景名胜区风景特质评价体系建议

制定不同类型风景名胜区风景特质评价的导则和细则,对风景资源特征和价值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在空间层面分析其在全球、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特质,在时间层面分析其风景演变和动因,以风景特质图作为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护策略的依据。

区域整体层面的面状评价,建议分为客观分类和特质分类2个部分:首先客观分类是在1km×1km的尺度进行ArcGIS空间分析,进而特质分类以此客观分类为基础结合定性方法在风景区尺度进行风景特质类型和区域划分。根据我国风景名胜区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参照土地分类系统③的科学划分方法[34],建议:1)以资源关键特质为分类准则,以风景的空间形态和人类活动形式为分类标准进行风景名胜区特质类型分类;2)对风景名胜区风景特质类型进行总体分类,统一色块和符号等标识系统。

图7 风景资源评价和风景特质评价的过程性差异(作者绘)4.2 “多规合一”呼唤全息风景本底图

从国土尺度到地区尺度逐级细化绘制全尺度风景特质图,将该底图作为风景本底数据库,成为多种规划的参考底图,客观全面地反映自然和文化资源信息,从而应对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地域风景特质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困境[35]。全尺度风景特质图有助于构建全息风景本底数据库,为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和空间与资源管护体系提供信息载体,动态监测国土空间变化,进一步推进“多规合一”。

4.3 风景特质评价应用前景

风景特质评价结果可以为生态、经济、旅游、林业和社区等战略规划提供重要基本依据;也可以应用于风景资源监测、土地管理立法和农业环境系统配置、文化遗产管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在规划实践中,可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估、城镇风貌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甚至景区景点命名等。

致谢:衷心感谢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地理系、丹麦奥尔胡斯大学遗产与考古系David Charles Harvey教授对本研究中英国国家公园发展历程的系统介绍,并帮助作者收集基础资料和进行实地调研。感谢威尔士乡村规划署John Briggs研究员提供图2c数据。

注释:

① 文中所有的“英国”,指代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即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

② 由于规划内容公开程度有限,选取我国风景资源典型性较高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为统计对象,对五岳以及世界遗产地武当山、庐山、黄山、峨眉山(乐山)、武夷山、三清山和五台山进行风景资源评价专项统计。统计过程中由于数据限制,呈现表中8个案例。数据来源为各地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或规划单位。

③ 我国土地利用分类按照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性质进行分类,具有2级分类结构(12个一级类和73个二级类),且每个子类有色号标准。

参考文献:

[1] Herlin I S. Exploring the national contexts and cultural ideas that preceded the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method in England[J]. Landscape Research, 2016, 41(2): 1-11.

[2] British National Parks[EB/OL]. [2017-01-01]. http:// www.nationalparks.gov.uk.

[3] Yorkshire Dales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Yorkshire Dales National Park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Report[R]. Yorkshire: ESTELL WARREN, 2002.

[4] North York Moors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North York Moors National Park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Report[R]. Leeds: White Young Green Environment, 2003.

[5] South Downs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South Downs Integrated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Report[R]. London: Land Use Consultants, 2005.

[6] The Broads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The Broads National Park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Report[R]. Norwich: The National Lottery, 2016.

[7] Exmoor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Exmoor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Report [R]. Exmoor: Fiona Fyfe Associates, 2017.

[8] Lake District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Lake District National Park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and Guidelines[R]. London: Chris Blandford Associates, 2008.

[9] Loch Lomond & The Trossachs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Loch Lomond & The Trossachs National Park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Report[R]. Scotland: Scottish Natural Heritage, 2008.

[10]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Landscape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2009-2019[R]. Peak District: Natural Beauty, 2009.

[11] Cairngorms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Final Report[R]. Cairngorms: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2009.

[12] Northumberland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Northumberland National Park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Part A and Part B[R]. London: Land Use Consultants, 2010.

[13] Dartmoor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Dartmoor National Park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Report[R]. London: Land Use Consultants, 2017.

[14] Pembrokeshire Coast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Pembrokeshire Coast National Park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R]. Pembrokeshire: John Campion Associates, 2011.

[15] Brecon Beacons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Brecon Beacons National Park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Report[R]. Brecon Beacons: Fiona Fyfe Associates, 2012.

[16] Snowdonia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Snowdonia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Supplementary Planning Guidance: Landscapes and Seascapes of Eryri[R]. Snowdonia: Parc Cenedlaethol Eryri, 2014.

[17] 鲍梓婷,周剑云.英国景观特征评估概述:管理景观变化的新工具[J].中国园林,2015(3): 46-50.

[18] 凯瑞斯·司万维克,高枫.英国景观特征评估[J].世界建筑,2006(7):23-27.

[19] 林轶南.英国景观特征评估体系与我国风景名胜区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J].风景园林,2012(1):104-108.

[20] 张茜,李朋瑶,宇振荣.基于景观特征评价的乡村生态系统服务提升规划和设计:以长沙市乔口镇为例[J].中国园林,2015(12):26-31.

[21] 王敏,叶沁妍.基于水文生态风险评价与景观特征评价的城市水系空间组织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J].中国园林,2016(2):47-51.

[22] 刘文平,宇振荣.北京市海淀区景观特征类型识别及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6,35(5):1338-1344.

[23] Protected areas categories definition[EB/OL]. [201701-01]. https://www.iucn.org/theme/protected-areas/ about/protected-areas-categories/category-vprotected-landscapeseascape.

[24] NCUK IUCN. Putting nature on the map-identifying protected areas in the UK: A handbook to help identify protected areas in the UK and assign the IUCN management categories and governance types to them[R]. London: IUCN 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United Kingdom, 2012.

[25] 王应临,杨锐,埃卡特.英国国家公园管理体系评述[J].中国园林,2013(9):11-19.

[26] Council of Europe.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EB/OL]. [2007-09-13]. http://www. coe.int/t/e/Cultural_Co-operation/Environment/ Landscape.

[27] Swanwick C.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guidance for England and Scotland[M]. Cheltenham: Countryside Agency, 2002.

[28] Tudor C. An approach to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M]. London: Natural England, 2014.

[29] Natural England.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Technical Information Note[R]. London: Landscape Institute, 2016.

[30] Natural England. Landscape Character Network[EB/OL]. [2010-11-11]. http://www.landscapecharacter.org. uk.

[31] Griffiths G, Porter J, Simmons E, et al. The living landscapes project: landscape character and biodiversity. Final Report[R]. Reading: English Nature, 2004.

[32] 徐青,韩锋.文化景观研究的现象学途径及启示[J].中国园林,2015(11):99-102.

[33] 魏民,陈战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4] 自然资源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S].2017.

[35] 高翅.人与天调 以文载道 写在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设立之际[J].风景园林,2011(2):31-32.

(编辑/刘欣雅)

作者简介:

赵烨

1989年生/女/山东淄博人/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在读博士研究生/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地理系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可持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武汉 430070)

高翅

1965年生/男/安徽合肥人/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可持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本刊顾问编委(武汉 430070)

*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email protected]

 

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内涵及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性提升对策研究

论中国自然保护地的远景规模

IUCN保护地管理分类研究与借鉴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家公园建设英文文献述评

法国国家公园管理和规划评述

英国国家公园风景特质评价体系及其启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