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近年来,高等院校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新旧观念糅杂、新老规章制度并存、利益关系冲突、部门职责转换等现象,已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统一的终极目标,即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其更加健康地成长,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尽管大部分高等院校已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很多高等院校虽然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大部分挂靠在学生工作处,少部分挂靠医务室等部门,并且大部分心理咨询中心没有独立的运作经费,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由于经费缺乏而无法实践。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只是作为选修课,而没有列入教学计划,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和覆盖面,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效果不明显。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目前,从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专业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十分缺乏。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2000到3000名大学生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老师。在我国,学生人数超过一万的高校能够配备2名专业心理老师的情况都不多,并且心理老师的系统培训督导比较缺乏,队伍流动性大,而且大多数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如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严重脱节
很多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学生的思想、身体、科学文化、能力等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关系交往能力、情感教育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并没有予以重视,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况,这样就造成学生在面对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压力时,承受挫折的能力弱,无法自我调节、正确应对,甚至会产生过激行为,给自己、家庭及学校带来不良影响。同时,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状况。例如,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和反感的情绪,由此引起学生的自卑、情绪波动明显、心理落差大等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也影响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自然不可能好。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不断上升,很多高校已经注意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并且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因此我们需要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枯燥,主要通过宣传教育、说服教育和理论灌输等方式,教育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最终的目标。新时期,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高等院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关注、信任、倾听以及疏导等原则,及时关注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通过心理测试、个体咨询、团体辅导、行为矫正等方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有效解决了学生的思想及心理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解决思想问题的过程中,以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为依据,因材施教,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才能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多项内容,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包括环境适应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生命教育等内容,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虽然两者的内容与目的不一样,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两者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同,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应相互借鉴各自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取长补短,加强与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建立和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提高学生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学生心理的自我保健,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心理健康才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能与育人方面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构建多维立体系统化教育体系
通过整合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融入心育课堂、心育活动、教师心育、家庭心育、专家教授进学校等特色教育活动与心理美文、心理摄影、心理情景剧等常规心理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体系,有利于构建多维立体系统化的教育体系。
(四)有利于高等院校的发展
高等院校要想提高本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除了要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外,还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特色,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知名度,这就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两支教师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教学和管理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教会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经常与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潜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提前做好干预和调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学生伤亡事故、群体突发事件和个体危机事件等各类紧急事件的发生,避免对学校造成负面影响,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的内涵建设及市场竞争力,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和谐、持续、快速、长足发展,有效地提升高等院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比例不断上升,许多高校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对工作机制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很多需要拓展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实现教育思想理念的有机结合
反思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高校认为心理咨询的对象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而与大多数面临学习、生活、经济、就业、情感等诸多问题的大学生无关,致使教育对象受到局限,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发挥。当前,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被动思维、惯性思维等思维方式,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改变“出现问题,消极应对”的工作模式,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只属于专职心理咨询师的观念,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校教职工的共同任务。同时,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同学进行咨询的片面认识,建立起心理健康观念标准的意识,让全体同学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达到自助和助人的目的,使心理健康渗透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层面,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实现教育工作机制的有机结合
从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围,建立健全领导到位、机构到位、师资到位、投入到位、场地到位“五个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坚持全员育人,不断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支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真正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坚持全过程育人,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党建、科研等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同时检查、同时评估,将以德育人贯穿于学生在校全过程,切实保障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措施、有实效。坚持全方位育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及学生工作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改革,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系统、高效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高等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学校教育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和社会的力量,只有形成高校、家庭、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实现师资队伍的有机结合
针对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人数少、力量弱等问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两支队伍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培训,实现相互配合与协调一致。为此,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素质较高,既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又懂得学生心理辅导的新型教师队伍是新建地方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建设的关键。学校要将两支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不仅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咨询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意识,还要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巧,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深入开展。同时,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培训,让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行为,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干预。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要让两支队伍加强联系与沟通,通过每年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和不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形式,为两支队伍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围绕大学生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内容,让两支队伍交流各自的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为学生服务,不断提升两支队伍的教育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四)实现教育主体的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都是大学生,高等院校大学生中易发生心理问题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贫困生群体、就业困难群体公众易忽视群体。易发生心理问题的弱势群体在校园里的负面作用是绝对不能低估的,为此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学生服务体系,满足大学生的内心需求。首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指导,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健全以勤工助学为主导,“奖、贷、助、补、缓”“五位一体”联动的资助体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从根本上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其次,学校应该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广泛宣传就业政策,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并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管理全过程,拓宽就业渠道。最后,配足配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完善心理预警与危机干预机制,大力开展心理普查建档、预约回访,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方法、技巧融入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不同学生群体、不同学生层面,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方式,深入学生实际,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规律,全方位多渠道育人,做好教育管理和关爱工作,才能使学生真正具备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以积极健康和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
优良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育人为宗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如联欢晚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以及心理沙龙、心理电影、心理健康月活动等。同时,利用大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和心理健康专题网站,在网站上开设心理咨询专栏,开设时事政治、心理学知识、心理测试、心理咨询案例分析、爱国题材的影视剧等专题;设立在线网上心理咨询、留言板、心理健康论坛、专家论坛等互动版块,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学习相关知识,消除学生不敢当面咨询的顾虑,积极参与网上思想咨询和心理咨询,使心理疏导教育效果更好。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多渠道多途径地宣传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能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教育,陶冶思想情操,缓解心理压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情趣和健康愉快的心态,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真正实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积极寻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提高两者教育结合的有效性,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6.
[2]李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教育现代化,2018.
[3]徐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析.决策探索(下),2017.
[4]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2017.
[5] 张玉杰.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
[6]佘双好.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模式的生成与发展.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
(作者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