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特里克兰德本是个在伦敦做事的证券经纪人,将近四十岁,有一天突然抛下自己的工作,选择从零开始学习绘画。一 开始他的画技十分拙劣,身边的人都认为他魔怔了。他的经历中最明显的矛盾就是事业和梦想的矛盾。在面对这一点时,他果断地选择了梦想,以最单纯的方式处理了这个矛盾。这就是这个人神奇的地方,他不考虑自己究竟有没有天赋,追寻梦想会不会受挫,哪怕自己后来落得在小岛上穷困潦倒病死的地步,我敢打赌他也未曾后悔。明明是一个在社会中混迹几十年的成年人,思维却极其理想化。除此之外,他木讷的性格与他展现给世人那诡谲大胆的画作、他憎恶爱情却还是离不开女人……这些冲突构成了完整的思特里克兰德。
说到这个话题,便会联想到许多的艺术家。比如梵高,他笔下有着明亮鲜艳的世界,内心却是无尽的孤独。为什么许多创作者看起来都是“癫狂”的呢?也许艺术创作离不开一遍遍自我剖析审视、一遍遍洞悉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有一些人由于累积了过多无可消解的矛盾而不堪重负。
这让我想起书中的一句话,“他性格的熵值太高,可能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自我内耗。”这句话中的“熵值”一词特别有趣,作为描述一个系统中无序程度的变量,只会增加或不变,不会减少,这让人联想到矛盾与心性的关系。
或许人与矛盾相处并没有固定答案,相斥或是相容,只要活出自己就好。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时,突然感到一种极度的近乎疯狂的悲怆。
曾经,我一点也无法理解思特里克兰德何以冷漠如斯。我不明白他如何能狠心抛弃相伴十七年的妻子,不明白他为何要拒绝乃至嘲讽施特略夫重新释放的善意,独自走向马赛……
然而他终是来到塔希提岛,和岛上的原住民爱塔一起,静听潮涌。这或许是他最幸福的一段日子了吧,在人生的最末端。
我想,我可能永远也无法认同思特里克兰德的冷酷无情,可是我随即又忍不住笑自己的痴,他或许并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同吧?岁月的磨盘兜兜转转,却永远磨不灭他的梦。他所想要的,只不过是登上那片精神的高地,静听潮涌而已。
我蓦地想起电影《燃情岁月》里的一句话:“人们的内心,总会有一个声音,完全去按照这种声音去作息,这个人不是疯了,就是成为传奇。”
不疯魔,不成活。这是他们的人生,像默默行走于世的行者,注定高远。
(指导教师:刘彦彦)
◎辽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 汪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