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新一代甜品圣地
“游客们的米兰行程中又多了一站。”《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
在米兰老派咖啡馆Cova和糕点店Pasticceria Marchesi相继被LVMH、Prada两家奢侈品巨头收购后,当地历史悠久的甜品店、咖啡馆吸引了全球甜品迷的注意。作为一个资深味蕾八卦爱好者,我和朋友立即兴起了去当地尝一尝的想法。趁着年假,我专门飞到了米兰,只为了解下——在这个星球时尚指数最高的新甜品圣地吃甜,究竟是种怎样的体验。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于1817年开业的Cova咖啡馆,它位于米兰蒙特拿破仑大街。从外面看,Cova里的布置跟一百多年前的旧照几乎没有变化,桌牌、菜单、桌布都是金黄色,加上杏色的灯光,弥漫出一股雍容优雅的贵气。看来LVMH并没有对这家百年老店做大的改动(原本我寻思着里面会遍布LV的logo)。这里由于位于史卡拉剧院附近,又曾经是音乐家普契尼和韦瓦第常来的地方,所以现在有许多文艺界人士聚集。坐在这里喝一杯咖啡吃一块甜点,到现在还是被大家认为很时尚,而不仅仅是它现在隶属于LVMH集团。
在甜点柜旁,有座比人还高的蛋糕架,上头全是黑不隆咚像足球般大的“蛋糕”。上头挂张小纸片,看样子这“蛋糕”是秤斤论两卖来着,什么一公斤几十欧,两公斤又多少欧。“这是我要找的呀!”朋友惊呼,作为普契尼的资深仰慕者,她一眼认出了这位音乐家最爱的“潘妮朵尼”(Panettone)。站在远处观望我俩的柜台小姐此时走过来,亲切地上来招呼。说清楚我们要“原味、最小的‘蛋糕’”后,没想到柜台小姐顺手一写,就是“30Euro”。什么?!一个“蛋糕”30欧元,30×7=1350,一个“蛋糕”要价人民币210!我不甘心地追问了一句,有更小的吗?没有,最小的就是这样了,柜台小姐带着歉意摇头。好吧,看到朋友眼里闪烁的食欲,加上好不容易来一次,心一狠,好吧,就这样吧,买了!
不知道Cova咖啡馆的付账手续是否和百年前一样,不过他家付款还有点小复杂。要先由甜点柜小姐写张纸条,上头言明我们挑了多少钱的蛋糕,然后拿到收银台前,掏出大钞,换得收银员一个符咒般的签名,然后再拿着那张小单子回去领蛋糕。
到底那个要价30欧元的潘妮朵尼是什么“蛋糕”呢?我仔细看了下Panettone的字源,突然意识到Panetto,指小面包。意大利文在字尾加个-one,是“大”的意思。所以Panettone是“大面包”!不管它的中文有多么高大上(“潘妮朵尼”的名字太有误导性了),这货不是蛋糕,只是大面包!我忍着心疼尝了起来,好像味道也不似蛋糕,不过里头有大量的水果干,打开包装,水果干的香甜味马上充盈四周,而面包的味道,中和了水果干的甜味,使得口味十分柔和,不只如此,明明只是一个大面包,偏偏不配饮料,都可以吃掉一大块,口感扎实,湿润不干涩。如果可以只买1/4个或是半个,那就还算划算,即使贵了点,也很值得一尝。
另外买的两个小点心也很好吃,草莓塔里的奶黄馅、派皮都有一定水平;而那小小的忘了名字的巧克力蛋糕,只能用惊艳形容!小小的个头,巧克力味浓厚,而里头的巧克力馅,不知是天气热还是怎么办到的,近乎呈现液态,在吃下去的瞬间,巧克力香马上占满口中,只能说幸福指数飙升到天际。
Cova咖啡馆距离我们来米兰的第二个目的地——刚被Prada收购的Pasticceria Marchesi烘焙坊新店——只有几步之遥。远远地就能看见游客们在店外拥挤成一团,对着精致而昂贵的粉色萨赫蛋糕垂涎欲滴。可能正值时装周期间,许多穿着入时的时尚人士将店内挤得水泄不通,果然,Pasticceria Marchesi俨然已经成为米兰最新最潮的时尚新据点。
这家在1824年在米兰市中心的一座18世纪的建筑里首次营业的老店,起初一直都在经营各种甜品面包,后来到20世纪的时候,才开始在店里卖咖啡和一种19世纪配方的水果软糖,晚上还经营米兰人最离不开的开胃酒,所以它和Cova在经营品类上是非常相似的。不过,与保持了复古风格的Cova的相比,Pasticceria Marchesi烘焙坊新店身上有非常明显Prada印记。
新的Pasticceria Marchesi由奢侈品大牌店最爱的建筑师罗伯托·巴奇奥基(他曾担任过Prada、MiuMiu和Church's品牌店铺的设计者)操刀设计,色调上一改之前深咖啡色的古典稳重,选择非常Prada的粉绿色——包括绿色天鹅绒扶手椅和沙发,四面墙壁上都包覆着绿色花卉提花真丝的壁布,感觉就像掉进了爱丽丝幻境中的兔子洞中,超级梦幻喔!
经验分享:
1.做好花钱的心理准备,米兰的老字号咖啡甜品店都不便宜。
2.当地老店的甜品很多动辄延续一二百年前的古人配方,所以大多数都比较甜。嗜甜度较低的人群需要搭配不加糖咖啡,千万别误点加糖加奶的那种!
满足了内心的小公主
这么美的店面,糕点更是走的时尚色系。除了招牌的沙河蛋糕、翻糖蛋糕、水果塔等,其他品种的外型也很诱人,好想每种都来一块!考虑到前一天30欧元买了块面包的钱包惨剧,我谨慎地选了块最传统的柠檬蛋糕,结果口感非常惊艳,松软鸡蛋口味的海绵蛋糕夹入香滑柠檬酱,异常清爽顺口;朋友点的巧克力蛋糕,尝起来可可香味超浓郁,再搭配杏桃果酱内馅,酸酸甜甜搭配微苦的口感真是让人欲罢不能。于是我们又临时追加了一款有新鲜莓果酱的蛋糕,最让人惊艳的是,它外层是粉红色翻糖蛋糕,一般印象中翻糖蛋糕都甜死人不偿命,但Marchesi的翻糖蛋糕甜度适中还带着淡淡香草清香,与莓果内馅味道超搭,而且吃完会觉得周遭出现粉红泡泡,满足了我内心的小公主情结。
这还没结束,最招人失心疯的则是甜点外带礼品区,琳琅满目的夹心糖、棒棒糖、巧克力、果仁糖和蛋糕均采用全新设计的包装,像极了2016春夏Prada那些糖果色漆皮包包、半透明乌干纱裙子。还真是把Parda的美学概念贯彻得相当彻底呢!至于他家价格嘛,最便宜的咖啡一杯合约10元人民币,其他的比Cova咖啡馆稍微便宜些。算了下,在店内消费的甜品和外带加起来,我和朋友总共花了近500元人民币。 不过,怎么着也比一个Prada包便宜,不是么?
其实,除了Cova和Pasticceria Marchesi米兰还有很多奢侈吃甜的地方,比如Giorgio Armani酒吧、Dolce&Gabbana黄金餐厅、Sant'Ambroeus咖啡馆等,即便没有大牌加持,它们的存在,本就是这座时尚之都的一部分。不过还是一位记者说得好,“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奢侈的权利吃一些高质量的食物,并且许多人还应该负担得起这些高品质的食物。”换句话说,居然花了这么多钱来米兰,好歹让人吃些真正的点心。
金泽:日本最甜的城市
去年3月,日本北陆新干线长野至金泽路段正式通车,给这座日本海沿岸城市带来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尤其对钟爱甜点的嗜甜妹子们来讲,这可是难得的福音。金泽市的博物馆、花园、匠人和保存完好的美丽街区让这里成为了历史迷的福地。但大多女性游客来这儿,都是对金泽市独特日式点心情有独钟的缘故。
从16世纪到19世纪,金泽的藩地领主中不乏爱甜之人,最有名的当属前田利家。他非常热衷于茶道,并在自己的领地中大加推广。喜欢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的人都知道,点心甜能够让抹茶的清香更加明显,这位藩主当然也在每日茶道小饮中对此深有体会。于是,甜点+抹茶的日式下午茶经典搭配就这么诞生了,而金泽市的甜点也就因为贵族们的追捧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去年冬天,我和家人一同来到金泽旅行。刚走出那位著名的嗜甜藩主故居的大门,就被旁边一家名叫“茶菓工房たろう”的店铺深深吸引。这家甜品店最吸引我们注意的,是一款美貌的“天气铜锣烧”。每只铜锣烧上都有独特的小雨伞。店主说自己选择雨伞作为标志,是因为金泽邻近海边,常常阴雨连绵,但是细雨蒙蒙,正是金泽的城市特色。而且,越是这样的天气,越会激发人们吃点心的小欲望。果不其然,我和家人一人吃了个铜锣烧,税后每只价格130日元(约合人民币6.8元)价格还不抵快餐店的汉堡,不过口感和味道可是要升级好几倍都不止。
经验分享:
郑重推荐当地一家名为Shibafune Koide的点心店,这家简约至极的日式点心百年老品牌分店,只贩售一种名为“Monaka”的果酱馅料甜点。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的口味,让糕点师傅现场制作,看着糯米粉蒸过之后延展开,然后被模子印取出来后烧烤成酥皮的过程非常奇妙。这家店适合坐着发呆,享受带着日式禅意的甜蜜氛围。
在他的推荐下,我们又去了当地著名的菓匠高木屋(Kasho Takagiya)。这家建于1925年的老店,有一种很受当地人欢迎的“纸气球”。小球里头装满了各种口味的果冻,从柠檬葡萄到白葡萄酒和黑糖,应有尽有。一包16颗的糖果价格为1296日元(约合人民币68.3元)。甜品店的继承人是一位叫作高木由美子(Yumiko Takagi)的女性,据说她当初继承这家店的原因就是“想做出能让女性感觉到美的愉悦的糖果”。从店里的人流量来看,她的梦想应该是实现了,我们遇见的一对专程从东京来这里买糖果的母女讲,很多新婚夫妇常常选择这款小糖球作为结婚礼物赠予宾客,不少女性也会在情人节收到作为礼物的它们。
这对爱甜的母女知道我们是第一次来时,还激动地介绍了其他几家当地著名甜点店的主打产品(听上去两人应该来了很多次了吧),比如Mameya豆屋まめや所售的金箔海绵蛋糕,小兔子和小金鱼的造型超级可爱;落雁诸江屋的干果子,由黄豆粉与糖制成,压制成枫叶、梅花以及其他植物的形状,特别治愈人心。还有Mamehan的Kan-gori糖果小方块——糖和琼脂融合后凝固的小方块儿,五彩缤纷极其漂亮。就像来时当地朋友说的,来到金泽旅游的女性大多会陷入糖衣炮弹的汪洋大海中,在每家看上去都很可爱的糖果点心中头晕目眩,果然,金泽,就是一个每个地方都能找到“超级可爱点心”的城市。
经验分享:要给国内亲友带糖果就一定要去“大巴扎市集”。到了那儿请放下你的矜持,扎紧你的荷包,不杀价会让你损失巨大。给大家一个范围吧,杀价不能低于50%,我在糖果和茶上大概杀到了半价,有的到4.5折,有能耐的小朋友可以朝4以下开口哦。不过市场内的当地纯手工制品可能杀不到5折,但也不要太客气。
自律的作风这里行不通,当地信仰甜食的善男信女们会告诉你:“慢慢来,来杯茶吧。”然后递上让人精神舒缓的方糖块儿。
“伊斯坦布尔人嗜甜。”早在启程之前就有人这样警告过我,旅游书上也明确地这样写着。“他们的甜食会甜到让你从头皮发麻到脚趾尖,别看那华丽的外表,那可不是你咽得下去的。”去过的友人这样说。殊不知本人就是嗜甜的蚂蚁,我倒要看看到底伊斯坦布尔的甜食能有多恐怖。
醒神儿的糖果芥末
果然,城里到处都卖糖,堆叠成塔让人目不暇接。看来这民族嗜甜绝非浪得虚名,从小民平日所食直至具有极细致花样之甜点,变化多端且口味多样。
不过,我和伊斯坦布尔甜食的初次接触并不是太愉快。到当地的第一天,我不幸在塞车的巴士上晕得死去活来,好容易到达目的地,当时我拖着发软的腿,晕乎乎下了车,旅店门口是茶摊,旁边还摆着成堆的糖果礼盒。看来正如攻略说的,伊斯坦布尔人生活必须时时备有红茶和糖。顾摊的老板懒懒地从椅子上站起,招呼我试吃:“Come on! Try.Try.”(颇有一种中式英语的风范。)手痒拿了好几个丢进嘴哩,甜味直冲脑门,我啧啧称奇,这简直是糖界芥末,不管糖是软是硬,感觉都具有醒酒丸的功效。而路过的一位佝偻的阿婆一买就是五盒,真让人刮目相看。
当然,对于嗜(zuo)甜(si)小能手来说,这点小意外算不了什么。虽然这摊上的糖果甜得直叫人口渴,但整个伊斯坦布尔甜食界还在等着我哪!
伊斯坦布尔的甜品摊儿大多卫生环境欠佳,但对纵横于国内黑暗料理界的我来说,这根本不算事儿。所以第二天我就在某个不知名的小街巷摊旁,屹立于苍蝇漫天飞舞中嗑下了一整份米布丁(苍蝇都完全没有骚扰到我的食欲)。这是当地常见的一种甜品,其貌不扬,但是绝对有令人惊艳的好滋味。可以说是伊斯坦布尔的家庭料理,简单美味。尤其是对奶制品无法抵抗的甜食迷来讲,这米布丁吃下一口,就会接连吃下整盒。 光是最顶层带有焦糖奶香味的膜,就能让人上天堂,更别说底下微甜且带有米粒的牛奶糊。
成功的米布丁让我重新树立了对伊斯坦布尔甜食的信心。接下来我还尝试了著名的核果千层酥,各家名店有各家的独到风味,有的会在顶上加上冰淇淋,有画龙点睛之效,冰火交融的滋味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它的做法也很吓人,酥皮层层叠叠夹入酥香核果碎片,烤香后浸泡在糖浆里。没错,糖浆用泡的,而且还是热量无限的酥皮。天天食用,保你不出数月便是肚大能容,心宽体胖的福态。
如果甜过了头,不妨来杯伊斯坦布尔咖啡。这咖啡不一般,绝不是美式咖啡,像勾兑了太多水;也不是维也纳咖啡,鲜奶之外还要加上奶油;意式咖啡好像有那么点儿相像,但是血统和煮法完全不同,硬是少了土式咖啡那样积沉在底端一层极浓香且火山泥般细致的咖啡粉——不加奶,不过滤,并极为厚重。这咖啡够强烈,小小一杯就可以让人神情大振。土式咖啡配土式甜点,极甜到极浓苦,堪称是天作之合。在正规咖啡厅点这杯,通常旁边还要摆了伊斯坦布尔软糖才算数。换句话讲,你可以在“极甜-极苦”中反复切换,感受最正宗的“伊式苦去甘来”体验。如果还体验不够,出门左拐各式软糖、果汁、水果干、酥皮小摊贩都在等着你,另外,全市近两百家牛奶布丁店、蛋糕店和果仁蜜饼店能享用到各种甜味美食。总有一款能满足你对甜的超高要求。
伊斯坦布尔人对甜食有着宗教般的虔诚,也许是受到一句谚语的影响:“享受甜蜜的味道是虔诚的一个标志。”当地人也因此能放心大胆地追求对美甜食孜孜不倦的热爱。甜是一种信仰,在伊斯坦布尔可不仅仅是一种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