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现代养生·上半月

亲情需要“仪式感”

作者:王世虎

现年76岁的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画家,虽然早就过了退休的年纪,他却一直是个大忙人。尤其是近些年,除了坚持写作和绘画之外,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投身于中国的文化遗产和古村落保护工作,同时还要带研究生和博士生。但熟悉冯骥才的人都知道,只要他人在天津,每周二和周六这两天下午5点之后,他是闭门不待客的——这是他给母亲预留的“专属亲子时间”,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雷打不动。

每次冯骥才去见母亲之前,年逾百岁的冯母必定会提前梳妆打扮,洗脸擦油,拢拢头发,有时还会穿上箱底珍藏的旗袍,满心欢喜地等候儿子。因为母亲知道心爱的儿子要来,她希望通过这种充满“仪式感”的亲情会面方式,把自己最佳的状态、最好的面貌呈现给儿子,让儿子觉得母亲还很健康,很精神,工作时能彻底放心。所以每次的相处时光,都洋溢着无尽的温馨和快乐,冯骥才都是乘兴而来,尽兴而返。

从小到大,每个本命年,冯母都会亲手为儿女们扎红腰带。在中国古老的传统中,本命年又称“槛儿年”,扎红就是顺顺当当“过槛儿”,寄寓着避邪趋吉的心愿。冯骥才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72岁那年,母亲已经98岁高龄了,却依旧信守承诺,一进入腊月就提前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这天,当母亲从柜子里拿出摺得分外齐整的布腰带时,冯骥才惊讶地发现,母亲竟然还亲手在上面绣了“马年大吉”四个字。冯骥才知道,母亲眼睛的玻璃体有点小问题,然而她却执意要把最美好的祝愿和爱绣入保佑孩子平安的红腰带中。冯骥才蓦然觉得,自己虽然已是个鬓角花白的老人,但在母亲心中,依然还是一个孩子,依旧被母亲呵护着,这是一种何等的尊荣和幸福啊!

每次扎红时,冯母都十分认真:她先是两手执带,轻轻绕过儿子的腰;接着小心翼翼地调整带面,把正面朝外;然后把带子两端汇集到腰前正中,稍用力拉紧拉直;最后结扣时,更是特意要像蝴蝶结那样好看,并把带端的字露在表面。母亲做得一丝不苟,满脸虔诚,这种庄重的“仪式感”让冯骥才真实地感受到这一古老风俗里对生命的敬畏,还有世世代代对传衍的郑重。

冯母的良苦用心,在让冯骥才感动的同时,也对亲情和孝道多了更深的理解。每年春节给母亲拜年,冯骥才对年货都会非常重视和用心,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备足八样传统年货——比如玉丰泰的绒头花、正兴德的茉莉茶、宁波的年糕、津地吊钱、漳州水仙等。在冯骥才看来,自己置办的不是年货,而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春节习俗和年的味道,不仅让母亲感受到传统佳节的团圆气氛,儿子对她的孝心和崇敬,也给晚辈们做了表率,把亲情的温暖和“百善孝为先”的家风传承下去。

日常工作中,一般的短途出差,冯骥才都不会告诉母亲,以免老人家担心和惦记,“我必须要给母亲安全感,让她知道,儿子能随叫随到”。而如果是远途的长时间出差,不能及时去看望母亲时,冯骥才会每天往家打好几个电话,就像乖巧听话的小学生一样,及时向家长“汇报”自己的行踪和情况,让母亲心安。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提到母亲,冯骥才的表情就会变得十分温柔,暖意十足。他的手机里,存了母亲很多生活照,有的笑容温暖,有的端庄清雅,有的眼神清澈,每当累了、困了,就拿出来看一眼。冯骥才常动情地对人说:“现在,母亲是我的女儿!母亲老了,我要把她当做女儿一样爱惜,搁在手心里,保护她……”那份默默的温情和孝道,足以温暖整个世界。

仪式感是什么?《小王子》里面的狐狸说:“它使某个日子区别其他日子,使某一时刻不同于其他时刻。”

亲情需要“仪式感”,不是矫情,更不是作秀,而是为爱加温,为幸福加码,让情感更加丰富,让亲情更加浓厚。正是冯母充满“仪式感”的家风教育,不仅让家庭多了一个至真至诚、善良感恩的孝子,也让国家多了一个博学多才、德艺双馨的赤子。

给平凡的生活增加一些“仪式感”,才能打开我们的心灵之窗,对身边的一切事物怀着感恩之心和尊敬之情,在繁杂里照见简单,在世俗中照见禅意,让物质更加充沛,让精神更加丰盈,这不仅是每个人的向往,也是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编辑:汐颜 [email protected]

 

自我放松肌肉的十大艺术

治疗腰背痛 最有效的五个呼吸运动周玉环

补脑应当这样吃

黑蒜 排毒功能佳

夏秋治疗儿童脓疱疮药膳

药食兼佳话苦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