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健身气功有10个年头了,起初是越练越觉得有意思,习练多了,会发现身体的肌肉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听话,动作也越来越舒服。每次习练都沉浸在享受身体肌肉的主被动对抗的游戏中,松而不懈、汗而不累的感觉真的很棒。后来走上教学舞台,对动作的理解越教越清晰。教学相长,的确很有道理。光学不教只是自己悟,在教学中学员的疑惑又将不断促使我专研专研再专研,一点一点地,理清每一个动作的机理,逐渐求得讲解简明扼要、动作规范到位,使得每一块肌肉都能游刃有余,缓慢舒展中体现气息延绵和韧劲,体悟得更多。比如“八段锦”中的摇头摆尾,在摆尾时,先动的是骨盆或曰尾椎,然后依次求得腰部、胸部、颈部的放松;又如“五禽戏”中的猿提,含胸耸肩,后背肩胛肌主动向颈部发力;而“六字诀”中的“ ”字诀藏头缩项的动作则是要求颈部肌肉主动向肩部发力,肩部肌肉保持原状。在教学中能把自己习练的心得和大家分享也是极愉快的事;在教学中能够非常简明地讲清楚每一个动作的要领是值得高兴的事;在教学中能够很快而科学地解答每一位有疑问的学员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健身气功在我看来它是一项“慢”的艺术。动作缓慢;理解运动奥妙的过程缓慢;能体悟之,实则对其他运动的掌握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羽毛球、广场舞等运动同样要运用到气,只是动作快速而来不及体会气息的运行,若气息还没有准备好,身体定会有损伤;若气息能够游刃有余畅通在周身,那展现出来的动作定出神入化。所以,准备活动的作用就是调节肌肉气机和心理的过程,在每项运动中都不可或缺。能够将健身气功这舒缓的动作在意念的引领下时而匀速缓慢、时而瞬间加速接缓慢都需要能够将气息调整到收放自如的地步,才能使周身舒畅。
健身气功是一项体现中和之美的艺术。《乐记·乐论》中对音乐的论述:“......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而不怒,柔气不摄,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与身体运动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同理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对书法的表达:“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点其画耳。”其道出了“同与和”的区别,很多时候我们练功时求得差不多“同”时,就开始倦怠,不求上进了;实则离“和”还差一步之遥,而有时这一步之遥便是“鸿沟”,而若用匠心来对待,这一步之遥可能就是近在咫尺。
做每一件事用“匠心”来对待,收获的还有一份内心的澄净和满足。我对健身气功的喜欢进而精益求精是源于对“匠心”精神的敬畏,这是一条不断求索不断会有新的体会的漫长之路,在和健身气功结缘第一个十年留下点习练和教学的体会,希望自己在第二个十年有更深的领悟,以作比较。
人生有多少个有意义的十年,我愿全身心的来专研养身功法,带给身边更多人科学的运动方式、健康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