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让大家怕的就是热,因为温度太高会导致中暑、脱水、增加中风、心梗的风险,所以很多人觉得,夏天养生最重要的是防暑。
但如今随着制冷技术的发达,有一件事比防暑重要一万倍,就是防寒!
夏天,防寒比防暑更重要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说明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就好比太阳。人体的阳气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冬天气温低,万物凋敝,阳气活动迟缓,内收封藏。此时,天气虽冷,但人们更加注重防寒保暖,不爱贪凉,阳气反而不易为寒邪所伤。
夏天天气渐热,体内的阳气逐渐生发到体表,特别是夏至以后,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以前冷饮和冰是稀罕之物,但现在不一样了,能制冷的机器到处都是,人们又不懂节制,喜食冷饮,爱吹空调,殊不知,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此外,夏季寒邪还是慢慢累积病根的过程。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很多在夏天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感冒、发烧,大多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
不仅如此,寒邪还可能累积在身体中,由表入里,慢慢侵犯到经络、关节,导致风湿病、关节炎等,也可能让慢性咳喘到冬天更加严重。
因此,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防寒这些事万万别贪多
夏季寒邪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受凉、二是饮食。
1.凉水不可冲脚。一些人喜欢在夏天用凉水冲脚,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那是因为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后,会引起正常运转的血管舒张功能失调,从而诱发肢端运动痉挛、关节炎和风湿病的发生。冷水澡也要尽量避免。
2.冰物不可多食。凡是温度在10℃以下的,都算是冰冷的食物,如冷饮、冰啤酒、冰水、冰棍等。这些食物吃多了,轻者腹泻、腹痛,重的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3.寒气不可多吹。夏季使用空调,要注意空调房间的最佳温度为25~27℃;从空调环境进入高温环境时,不能骤冷骤热,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5℃;每隔2小时要通风换气;不宜长期呆在空调房内,否则易患“空调病”。4.强风不可多吹。风扇虽好,也不可多吹。要注意身体出汗较多时,不宜马上直接对着风扇吹;睡觉时避免将风扇直接吹头部,最好风扇摇摆并将风速调到低档。
5.睡觉不可贪凉。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空调房内的温度不宜过低,最好控制在24~26℃,睡觉时应关闭空调或将其设置为“睡眠模式”。还要护好咽喉和后心,这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
养足阳气寒邪不侵
对于本身没有阳虚、不存寒邪的朋友来说,只要把上面那些事做到,防寒就算成功了。
但对于本身就有阳虚、存寒邪的人来说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人为地补足阳气。这里讲两个方法,一个是天赐之物的阳光,另一个是地长之物生姜。
一、阳光是天赐的养阳良药。晒太阳在中医里被称为“天灸”,也就是老天给人做艾灸。我们都知道艾灸是大补阳气的方法,但做艾灸需要辨证,更需要穴位配伍,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也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
“天灸”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属于中医里的“温补之法”,没有任何副作用,是适合所有人的自然疗愈方法。
夏天晒太阳不能在大中午最热的时候晒,这样会晒伤、中暑,最好是在上午8:00左右或者下午17:00左右,阳光充足而光线温和的时候,这样既能达到目的,也不会晒出问题。注意晒太阳的时候身边带个水杯,及时补充水分。
二、生姜祛寒邪养阳气。冬天受凉时很多人会喝点姜汤,用的就是生姜祛风散寒、温阳暖身的作用。在夏季这个适合补阳的季节里,生姜就更适用了。
每天清晨可以喝点姜枣茶,具体做法是用1~2片生姜加1~2颗红枣泡水喝。其中,选生姜可出汗解表、温阳助阳,增进食欲,解毒杀菌,祛风散寒。
消暑靠食物而不是温度夏天最让我们感受直接的还是暑热、暑湿。如果不靠低温消暑,当然是靠食物了。
1.荷叶冬瓜汤
新鲜的荷叶是清热解暑的“良药”,而冬瓜也是消暑第一菜,有清热利水的作用。
将新鲜的荷叶撕碎,冬瓜去皮和籽,切成片后和荷叶一起煮,煮好后将荷叶去掉,加少许盐就可以了。如果要用荷叶熬粥,要在粥快熬好时再加入鲜荷叶,等到粥呈淡绿色后搅匀即可。
2.苦瓜菊花粥
冰粥成了热卖食品不建议大家多喝,容易影响胃肠功能。可以试试用苦瓜和菊花一起熬粥,先将大米和菊花煮开,然后再放入苦瓜块,加少量冰糖慢慢熬煮至烂稠。
苦瓜和菊花都有清热的作用,加入少量冰糖,能遮盖苦瓜的苦味,自然晾凉喝,是不错的消暑粥品。
3.薄荷豆浆饮
把豆浆进行改造,将提前冰镇的西瓜打成汁后兑到豆浆中,再放一两片薄荷叶,清凉爽口的薄荷豆浆饮就做好了。常温的豆浆和冰镇西瓜相结合,喝起来不是特别凉,但解暑效果不错。
因为我们的生活习惯、科技手段变了,所以咱们夏天养生的重点也要跟着改变,这样才能更好地养生、防病和治病。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