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婚姻与家庭(上)

陈毅家训:腹有诗书气自华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生活理念、人生信条充斥人们的头脑,爆炸的信息更容易让人迷失。而真正能流传千古,支撑起中华民族精神之内核的,则是那些一代代传下来的家训。

文|本刊记者 田祥玉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陈昊苏:(1942年5月~)陈毅长子。曾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红军之歌》《走向新世纪》,文集《青春之旅》《我们世纪的英雄》等。


 陈毅全家福

平头、黑框眼镜、黑色西装上别一枚国旗徽章,温和笑容更添几分儒雅气息。年过7旬的陈昊苏看起来精神矍铄,浑身上下的书卷气息,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大学教授。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开国元帅陈毅的长子。

1942年,陈昊苏出生在苏北阜宁。41岁才当上父亲的陈毅喜不自禁,饱读诗书的他对妻子张茜说:“太阳一定会驱散亡国的黑暗的,就叫昊苏吧!昊者大也,苏者春也。”

陈昊苏的童年时光,能见到父亲的机会很少,他和弟弟丹准在母亲张茜身边,兄弟俩一左一右坐在毛驴驮着的竹筐里,跟着行军打仗的部队。但在陈昊苏的记忆里,童年却非常快乐,很多瞌睡或饥饿的夜晚,妈妈会给他们读父亲的诗词。“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陈毅1936年夏天写的这首《赣南游击词》,陈昊苏两岁时就背得滚瓜烂熟。

母亲张茜曾告诉陈昊苏,她之所以爱上陈毅,多半是因为他的才华。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喜欢读书、写诗的男人,在那样一个年代尤其富有魅力。受父亲的影响,陈昊苏很小时就写诗。1949年,陈毅出任上海市长,7岁的陈昊苏为他创作了一首诗:“嘻嘻哈哈笑呵呵,快快活活扭秧歌,妈妈身体很健康,爸爸前方打胜仗。打垮了反动派,一家大小团圆过,你说快乐不快乐?”收到儿子寄来的这封特别的信,陈毅别提有多高兴了。他鼓励儿子要多读书、写诗,因为诗人会永远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日子再艰苦难熬都能昂首挺胸。

1954年离任上海市长,举家搬到北京后,陈毅设了两间书房。一间放成套的书,比如《二十四史》《马恩列斯全集》,这间书房是他的个人空间,不允许孩子们踏足;另一间书房放的是小说、诗歌,孩子们甚至他们的小伙伴,都可以随时进去自由翻阅。陈毅对孩子们很宽松,从不要求他们要读多少书、读什么书,但每天都读书、写作的他,却让几个孩子尤其是陈昊苏深受影响,比起和小伙伴们去外面玩耍,待在父亲的书房里看书、写文章是最幸福惬意的事。

陈毅、张茜夫妇非常节俭,4个孩子的衣服都是缝缝补补轮流着穿。但给孩子们买书、作文本,陈毅却很舍得。陈昊苏说:“从小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文字就比其他同学要好一点,包括立意呀、结构呀都很独特。‘毛选’第四卷一出来,父亲就给我们兄妹4个每人送了一套。”

陈毅大多时候都在他的专属书房看书,但写作时,他喜欢到孩子们的书房里来。孩子们看书,父亲写诗,是属于他们的最好时光。陈昊苏说,父亲在世时,和孩子们谈论得最多的便是古今诗词、子女对他新作的感受,他总是用诗词中的微言大义,对他们进行教育。诵词读诗之余,孩子们也学到了很多人生道理。

陈昊苏记得,父亲回到家里的大部分时光都拿来看书、写作。而父亲到底写了多少诗词,他和弟弟妹妹们并不清楚。直到1972年1月,父亲去世后,被查出患有肺癌的母亲张茜开始整理陈毅诗词,陈昊苏才发现父亲的诗词手稿有几大箱!抓紧时间出版丈夫的诗词,成了张茜的一个心愿。陈昊苏协助重病的母亲,她收集整理,他负责抄录、审定并请人打印出来。

但是,直到1974年张茜去世,陈毅的诗词仍没能公开出版。这成了母亲张茜未尽的遗愿,也成了陈昊苏的一个梦想。因为对他来说,父亲让他感到骄傲的身份,不是显赫的官职,而是无论多么艰辛困苦,他都坚持读书写诗。正如郭沫若所言:“一柱南天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一直在用一个诗人的情怀,爱这个国家和亲人。要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对子孙后代有怎样的期望和爱,他的诗词里都能找到答案。

受父亲影响,一直坚持写作的陈昊苏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出版了多部诗集和散文集。他说作家的身份更让他感到自在和幸福,1993年,《陈毅诗词全集》出版。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每每读到这些诗词,读到父亲留下的这份独特又宝贵的财富,陈昊苏都无比自豪和欣慰!

(本文感谢北京新四军联合会协助采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