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百姓生活.上半月

年近八旬村医守护山区村民健康45年

作者:黄洁敏 徐赵蒲/文并摄影
在闽北山区浦城县九牧镇黎处村,有个年近八旬名叫徐炳维的乡村医生,45年来一直在这里守护着村民的健康。九牧镇黎处村海拔600多米,离最近乡镇有15公里,当地村民就医不便。作为村里唯一的村医,徐炳维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村民们一个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背起药箱出诊。因为他有求必应,还有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找他治病,被当地村民称为“家庭医生”。

出生于1939年的徐炳维,1959年参军入伍。次年,他被选送到师卫生队学习,两年后结业被安排在师医疗所当卫生员。1966年4月,徐炳维退伍回乡务农。1972年,黎处村办起农村合作医疗所,徐炳维成为村合作医疗所的一名“赤脚医生”。当时,村集体一年给他算800个工分,相当于生产大队大队长的报酬。1982年政策放开后,徐炳维回家办起了私人诊所。

45年来,徐炳维始终无怨无悔地为村民服务。上世纪70年代,他刚开始在村里当村医时,还没有交通工具,只能靠两条腿走路。哪怕是深夜,只要村民一个电话,他就背起药箱,拿起手电筒,翻山越岭前往村民家出诊。为了及时救治伤病员,上个世纪80年代,他自己购买了第一辆自行车,至今已骑坏了8辆自行车。

78岁高龄的村医徐炳维

2017年6月29日,徐炳维给到诊所求医的村民诊断后开了药方,还帮村民把药分装包好。

地处闽北山区的黎处村,海拔600多米,离最近的乡镇15公里。几十年来,村民们一个电话,徐炳维就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大家都称赞他是村民的“家庭医生”。

这辆自行车,徐炳维已经骑了七八年。他说,不管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出诊全靠它。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徐炳维已经用坏了8辆自行车。几十年来,他骑着车,背着药箱,走遍3个自然村的每一条羊肠小道。

徐炳维在诊所接诊了一位村民。多年来,他给村里年龄大的老人测量血压,从来没有收过钱。村民们说:“村里能有这么一个医生,是我们的福气。”

徐炳维为了方便村民联系到自己,十多年来他换了好几部手机,号码从未变过。他家里用了近20年的固定电话,也没有停过机。每次到村民家中出诊,他都会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患者。徐炳维有个用了40多年的药箱,他说,这是他的“救命宝贝”。原来,一次雨天骑自行车外出行医的途中,由于乡村小道路面泥泞,导致他连车带人摔倒在地。幸好,药箱挡住了路旁的一块大石头,他的头部撞在药箱的皮革面上才没有受伤。

徐炳维1961年7月在部队入党,是一名有着56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几十年来,他走遍 3个自然村的每一条羊肠小道,熟悉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他心里一清二楚。

村医工作累、待遇差,许多人不愿干。徐炳维却说:“作为一名党员,这就是我要做的事。”他每月的村医补贴、农村老人补贴、退伍军人补贴,加起来还不到400元。15年前,一位战友在浙南成立一家民营医院,当得知徐炳维在家乡的情况后,极力想把他招进自己的医院,以万元月薪的条件,向他发出了邀请。徐炳维不是不需要钱,可是想到山区缺医少药的村民,他还是谢绝了战友的好意。

“他对病人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有时甚至还贴钱给没钱看病买药的村民治病。”村支书黎良军说,2016年村里的五保户黎后件老人,因病被送到县里的医院简单处理后就回家了。在家养病期间,都是徐炳维上门给他输液治疗,连续40多天,最后他只收了老人100多元的药费。

平日里,看病的村民不多,徐炳维半农半医,还和妻子耕种了几亩田,蔬菜也都是自己种的。徐炳维说:“人这辈子活着的时间很短暂,所以要多做点善事,多积德。今年我78岁了,一生只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治病救人,我已经满足了。”

 

陕西商南县: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

脱贫攻坚路上要重视精神帮扶

湖南娄底市:“扶贫先扶志” 促群众脱贫致富

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 精准医疗帮扶贫困山区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揭秘忽悠消费者的“网购测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