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宋美龄蒋经国去世后,谁当“国民党代主席”成焦点
本来,作为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李焕也主张到国民党十三大时解决党主席人选问题。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马英九,也在台北记者招待会上宣称:国民党中央主席的人选问题,仍留待1988年7月份召开的十三大来解决,原定召开的中常会讨论是否推举主席之事已取消。
但由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李焕和副秘书长宋楚瑜等人代表国民党中央,自1988年1月20日起,陆续拜访国民党中央常委、元老派及中央部分委员,听取他们对继任主席问题的意见。据台报报道,征询意见的结果,党内意见分歧颇大,但以支持李登辉代理主席的人数较多。于是,国民党决策机构方面初步决定,推举李登辉为代理主席,并立即进行意见协调,如果顺利,于1月27日的中常会中提出讨论。
1月25日,在国民党中常会召开前,李焕接到了宋美龄的亲笔信函。李焕后来回忆说,他收到信后立即约“行政院长”俞国华和“总统府秘书长”沈昌焕,共同商讨宋美龄的信件。
宋美龄的信函,虽然未明说反对李登辉代理党主席,却要求按党章规定,在国民党十三大上再作决定,在此之前由中常委轮流代行主席职务主持中常会。俞、沈两人阅信后,均沉默不语,不知如何回复宋美龄。俞、沈均与宋美龄关系密切,宋美龄又是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她的话不能等闲视之。李焕最后提出,依情况仍以维持李登辉继任主席为宜。他自己明白,这样做必然得罪宋美龄,但决定仍按计划在中常会上完成李登辉代理主席的提案。俞国华也表明要依计划在中常会上领衔提案。
1月26日晚,蒋孝勇打电话给俞国华,要他第二天不可以在中常会上提出“代理主席案”。蒋孝勇强调,他是奉宋美龄之命做这样的指示。这一封信和这一电话,表明蒋家和宋美龄的势力决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俞国华接此指示后六神无主,连夜与李焕协商办法。李也无良策,遂与俞约好27日早上到中央党部后再做最后商量。当晚,李焕与几位中常委及党内高级干部通电话,得以一致认为应照计划通过由李登辉代理主席的提案。
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列席会议的宋楚瑜力挺李登辉
《民进周刊》载文说:宋美龄力主由李焕取代李登辉,担任代理主席,以免出现台湾人既当“总统”又兼党主席。宋美龄本意是拥立俞国华充当党主席,不料俞国华本身形象太差,不是李登辉的对手,在民意及舆论的压力下,节节败退,形成李登辉的优势。“夫人派”一度打算由宋美龄披挂上阵,但宋已年过九旬,如果出马,恐怕阻力太大,而且也不易获得党内一致支持,于是退而求其次,改支持形象、声望俱佳的李焕出任代理党主席,但被李焕拒绝。李焕等人之所以决定按原计划进行,是因为他们与宋美龄关系并不深厚,并且,国民党内外相当一部分人不满蒋家的独裁统治,对蒋家势力存在逆反心理。之所以“拥李”,并非是李登辉的威望有多高,也不是李登辉的势力有多大,人们当时只是觉得李登辉没有过大的危害性,选李也无妨。而宋美龄的干涉,实质助长了“拥李”。
1988年1月27日上午,国民党中常会召开。除严家淦、李登辉等请假外,27名中常委出席会议。会议召开前,李焕、俞国华进一步沟通,俞国华为难之心未能稍减。李焕最后请俞国华自行作主。会议进行到9点,列席会议的宋楚瑜,对会议迟迟不讨论李登辉代理主席案,终于按捺不住,突然举手要求发言。
宋楚瑜在中常会上只有列席权,如果不被点名则不能发言。对于宋楚瑜的唐突行为,与会者感到惊讶,作为会议轮值主席的余纪忠出于礼貌同意宋讲话。宋楚瑜直陈外界对党主席继承问题议论纷纷,如果现在不提出人选,“对党、对国伤害一天大过一天”,“多拖一天,多对不起经国先生一天”。他对会议“非常不满意,并严重抗议”。然后在与会者错愕之中愤然退席。
宋楚瑜的发言,影响极坏,等于把全体中常委逼到只有同意李登辉出任代理党主席的边缘。俞国华本想按宋美龄意旨行事,至少也要拖一拖,但此刻大势所趋,只得提议李登辉任代主席。结果拥护李登辉代理党主席成为一边倒,会议一致同意李登辉出任国民党代主席。
“代理党主席之争”,揭开了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后国民党内政之争的序幕,也成为李登辉削弱国民党的第一仗。
(摘自李松林所著《台湾政局60年》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