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父母必读

亲子游戏里的脑发育答案

亲子游戏不需要高超的技巧和特定的场合,可以随时随地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但亲子游戏很重要,它正是孩子的脑发育所需要的丰富环境和适宜刺激。

受访专家|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话题从边玉芳老师有一次和一位朋友喝茶聊天开始。这位朋友的女儿在上幼儿园。聊天中,边玉芳老师说起,其实和孩子一起玩,和孩子聊天,就是最好的早教,就是在促进孩子的脑发育。这位爸爸便苦恼地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和女儿玩,好像和女儿在一起无话可说。当时边老师和这位朋友在办公室里,只有两杯清茶、一点瓜子和一盘糖果,边老师指着这些“道具”说:“怎么不会玩?就这点东西,我可以和你的孩子玩两个小时,你信吗?”这位爸爸既好奇又不服气,因为边老师从未见过他的孩子,而且他不相信在这个既没有玩具、绘本,又不是游乐场所的环境里,边老师能和孩子玩两个小时。于是,他把刚从幼儿园放学的女儿带了过来。就这样,边老师的亲子游戏示范课开始了。

边老师见到小姑娘之后,先从她幼儿园的小朋友聊起。让小姑娘说说,刚才和谁一起走出的幼儿园,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好玩的事。

(从孩子最熟悉、最近发生的话题开始)

聊完这个话题之后,边老师对小姑娘说:“阿姨这儿有一些糖,你看它们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对吧?你挑一颗你最喜欢的颜色的吧!”

(启发孩子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

于是小姑娘挑出了一颗粉红色的糖。边老师就好奇地问她:”你为什么挑这颗糖果呀?有那么多糖呢。”

小姑娘回答说:“这颗糖最漂亮了。”

边老师说:“这颗糖是粉红色的,对不对?那看来你最喜欢粉红色对吧?你为什么最喜欢粉红色呀?”小姑娘告诉边老师:“粉红色是公主的颜色,这个最好看了。”

(认同孩子,让孩子勇于表达,并示范表达应有的逻辑性)

边老师回答说:“还真是,这个颜色真好看!你挑得真好,边阿姨也很喜欢。那你把这颗糖藏起来吧,今天不能吃了,因为你爸爸告诉我你一天只能吃一颗糖,今天已经吃过了。”

(肯定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能力的初步训练)

等孩子把糖收好后。边老师继续问孩子:“你再找找还有没有粉红色的糖?咱们把它们挑出来,阿姨可以帮你存着以后来拿。”

(练习集中注意力,告诉孩子分类的方法)

挑完、数完粉红色的糖之后,边老师又让孩子看还有什么颜色的糖,数数每种颜色有几块,看看是什么颜色的糖最多,等等。(练习分类和数数,在分类基础上认知多与少,锻炼完成任务意识)

玩过这轮游戏之后,边老师对孩子说:“明天你要去上幼儿园,假如边阿姨让你带一颗糖,你会带给谁呀?”

孩子歪头想了一下,说出了一个名字。边老师就让孩子为她的好朋友挑出一颗糖来。小姑娘选了一块绿色的。边老师就问:“咦?你不是喜欢粉红色吗?怎么挑了颗绿色的糖呀?”小姑娘告诉边老师,她的好朋友是个男孩子,应该给他带绿色的糖,因为粉红色是女孩子的颜色。

(了解孩子的社交情况,启发孩子进行性别认知)

然后边老师又说:“现在,边老师还可以让你带一颗糖,你会带给谁呢?”小姑娘便告诉边老师她在班里都有哪几个好朋友,谁爱吃什么,谁喜欢什么颜色……

等小姑娘装好了要带走的糖后,边老师问:“那你班里有没有哪个小朋友,你就是不想给他带糖的?”小姑娘再告诉边老师有谁,为什么,边老师再继续回应她。

(让孩子学会比直觉更进一步去思考)

就这么几颗糖,玩来玩去,说来说去,转眼间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边老师对孩子越来越了解,可以说的话题无限地拓展开去。在一旁“观摩”示范的爸爸表示彻底服气了。

边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她还可以和这个孩子玩很多维度的游戏,比如加入竞争环节,让孩子了解契约和接受输赢;进行算数练习,让孩子在玩中理解数理关系;还可以用糖果摆出图案进行想象力启发……

举这个例子,边老师并不是想说她作为一位心理学家,有多么高超的和孩子玩耍的技巧,恰恰相反,她想说明,其实所有的普通父母都可以和孩子玩起来,而且这种有效的玩耍是可以与日常生活高度结合的,不需要去特定的场合,也不需要过度的“道具”。

边老师认为,不管是大脑开发也好,还是培养孩子的记忆、注意力也好,都是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和亲子游戏中去完成的。即使是孩子在哪个方面的发展慢一点,父母也可以做到在生活、游戏中帮助孩子进步。

脑开发很重要,但并不难

孩子脑开发很重要!但是,要记住,生活的每一天,孩子都在开发脑:父母和他说话,自由玩耍,和人互动,充足的睡眠,拿筷子吃饭……这些都是在做脑开发。很多父母担心孩子所处的环境刺激不够,会影响脑发育。边玉芳老师解释说:实际上这个“刺激”的结论来自于一组小白鼠实验:第一组小白鼠居住的环境里什么也没有,只能保证食水供应,另一组小白鼠生活的环境中除了有吃有喝,还有一些滑梯等玩具,结论是后一组小白鼠的大脑发育得比前一组好。但实际上,关心孩子生长发育的家庭的孩子,绝不会处于第一组小白鼠所待的环境,他有温暖的家,有父母的关爱,有玩具、图书和玩耍,有和他人互动的机会……这样的日常生活环境就已经是对孩子的脑发育有益的环境了。倒是有不少研究证实,过度刺激和过大的压力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大脑。

脑研究很重要,但小心被误读

在询问边玉芳老师关于近几年脑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或争议这个话题时,边老师解释说,脑科学研究一直受到国际及中国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从2013年起,美国、欧洲、日本相继启动耗资以亿计、时长逾十年的大型脑科学项目,中国在2016年也开启了“中国脑计划”,这是中国顶级的科研计划,为期15年。可见,全世界对脑研究都非常重视。但是,大脑毕竟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破译大脑之迷、揭开生命的奥秘,在今天也依然是无数科学家正在攀登的科学高峰。所以边老师提醒父母,社会上关于脑开发的一些言论或做法,有可能是对脑科学的误读,甚至一些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也经常被误读,要提高警惕和辨析能力。

边老师出版过一套书,叫《读懂孩子 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有人去问边老师的女儿:“你妈妈是按照这套书养你的吗?”已经读完研究生开始工作的女儿回答说:“我妈妈在不断地修正中。”由此,边老师也想告诉父母,即使是心理学家,即使是育儿专家,在养育自己的子女时,肯定也会犯错误,更何况是普通父母。只要父母爱孩子,并且愿意学习,有所察觉、勇于修正,养育并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我们只需按照孩子自然的生长节奏,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给他多方面需求的回应就可以了。

本文知识点摘编自“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丛书之《婴儿心理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前沿》,特别感谢这套丛书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雷雳老师的授权。

 

如何和孩子愉快地聊天?

全新的颜色: 学会“与孩子合作”

康丽颖:优秀家风是缄默的知识和实践的智慧

区分常见病里的“双胞胎”

吃零食不再左右为难

手足口期间吃喝巧安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