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谈到今年的工作重点时提出:“全国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当下,“中国制造”正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中国的优势越来越式微。当今,工业4.0及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征途中,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用“两弹一星”的方式打造中国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工匠精神,也不是缺乏工匠精神,更不是没有这个智力与能力。网上有声音质疑:我们可以造出“两弹一星”,为何就制造不了一个高品质的马桶盖?
首先,思想上高度重视,靠自己创新。“两弹一星”不可能有任何外援,必须走自我创新之路。许进说,从国家安全角度来说,“两弹一星”的技术我们必须有,而且国外不可能提供任何技术援助,只有自己研发一条路可走,可谓是逼上梁山。
其次,创新需要配套的人才支持和物力支援。国家层面非常重视国防技术的人才培养,并给予强大物力的保障,这是前提。不仅是理论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职业人才的培养。
再者,“两弹一星”的知识产权是百分之百受保护。由于这是绝密的项目,其产权必然会受到严密保护。
如今要想把“两弹一星”的这种工匠精神———最宝贵的财富弘扬到当前的工业4.0的话,这三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当前,从国家层面看,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不够的。保护力度不够就容易导致企业只图眼前利益,没有创新的动力和欲望。这对用工匠精神专注产品质量的企业来说,是很被动的,也是十分不公平的。所以需要国家出台政策来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行为。
此外,正确的价值导向也很重要。在我们工业发展的进程中,绝不能照搬西方经验,西方的道路未必就适合中国,因为历史、文化都完全不一样。我们还是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没有文化的繁荣,不可能有工业和经济的繁荣。
“工匠精神”不在速度快慢,而要尊重自然规律
有国外学者提出,德式工匠精神的一个特点是慢,要把速度降下来,慢工才能出细活。许进不这么认为。他说,提倡工匠精神未必就一定得慢,而要尊重自然规律。粗放式发展,不顾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肆意破坏,只图眼前利益,那种“快”确实要不得,比如,小煤窑的一窝蜂式开采,速度是快了,但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后果很严重。并且,慢不一定就能保证出精品,关键看是否做到心到、神到。工匠精神也要讲效率,但一定是在尊重规律、尊重劳动效率的情况下,坚持质量第一,效率第二,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速度的快和慢。如果是对资源、环境造成永久破坏的企业行为,无论快慢都不能允许。
中国商家普遍缺乏工匠精神,归根结底还是诚信的问题,诚信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工匠精神得以延续的关键。
靠欺诈生存的企业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前不久哈尔滨的“天价鱼”事件就是一个例子。要建立全社会的诚信机制,让失信的人承担严重后果。以美国为例,美国人的纳税额是根据自己主动申报的收入来计算的,政府对个人最初的申报会采取善意的相信态度,但在以后的抽查中,一旦发现存在虚报,不仅予以经济上的高额罚金,而且,让他以后与政府再打任何交道,都要付出高昂成本,而守法的公民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很低。权衡之下,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在诚信方面基本都能做出正确选择。
当然,仅仅守法还是不够的,企业要想可持续地做大做强,必须走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之路,就是要发扬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据统计,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许进说,最主要的还是要有诚信,而要想守得住诚信,就要耐得住寂寞。当前中国制造要想走出去,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就要尊重法律、尊重知识、守住诚信,这是基本的要求。
工匠精神之外,还需要有大师精神
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应当内化为每一个对产品质量有坚持、渴望精益求精的个人及企业的精神追求。长期以来,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急功近利的思维及金钱至上的价值导向,让我国的制造之途变得坎坷,布满荆棘。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有美国媒体称,2020年美国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强国,理由是依靠廉价劳动力扩大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随着先进材料和技术的应用,美国在制造业领域击败中国的筹码越来越多。
仅有工匠精神是不够的,还应当提倡大师精神。工匠仅是在某个专业领域做到了极致,且专业知识仅能在本专业按定势走下去,距离大师还有差距,真正的大师是触类旁通的,能依据掌握的知识,将工匠精神灵活运用在各个专业领域。
科学在快速发展,无论是工匠精神的提出,还是大师精神的提倡,都需要我们有积累为前提,人才的积累,科技和创新的积累,制度的保障等,没有这些,工匠精神还是难以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