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科学家也认真地考虑了这个问题,并且做了一些实验来验证他们提出的理论。在1869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提出,空气中的灰尘和其他物质可能让光发生了散射,而其中蓝色光被散射得最厉害。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丁达尔做了实验。他在实验中制造了一些烟雾,然后让一束白光从中穿过。通过实验观察,丁达尔发现烟雾呈现出了深蓝色。由此,丁达尔说,如果天空中充满了完全纯净不含杂质的空气,那么太阳光穿过时将不会发生散射,纯净的空气会让天空看上去也是纯白色的。
环绕在地球周围的大气是由氮气、氧气、氩气以及其他气体,再加上水蒸气和冰状晶体组成的,当然其中也包括灰尘、化学污染物和臭氧层。大气层中这些气体分子之间会有一些空隙,当太阳光通过这些空隙到达地面时,会保持最初的形态,也就是白光。但如果阳光直接穿过了气体分子,比如氧气,光的能量就会被吸收,从而被分解成不同的形式。
当日落或日出时,太阳几乎在我们视线的正前方。此时,太阳光在大气中要走相对很长的路程到达我们的眼中,我们所看到的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大部分都被散射了,只剩下红色和橙色的光,这就是为什么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附近呈现红色。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附近的云也因为反射太阳光而呈现红色,但云后面的天空仍然是蓝色的。
另外,由于环绕地球的大气层的密度随高度急剧降低,大气分子的散射效应相应减弱,天空的颜色也随高度发生改变。在距地面8千米的地方,天空由蔚蓝色变为青色;在11千米处,天空变为暗青色;在13千米处,天空变为暗紫色;在21千米处,天空变为黑紫色;再往上,由于空气非常稀薄,大气分子的散射效应极其微弱,天空便为黑暗所湮没。在没有空气的星球上,如月球,天空即便是在白天也是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