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投资与合作

这家公司哪儿错了?


文|本刊记者 冯珊珊

L公司曾经是显赫一时的中美合资新创企业,专注于开发某电子产品的芯片。在外人看来,L公司的崛起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高材生的创业团队、知名学府的大力支持、海外基金的群起背书……本该一直红红火火发展的L公司却在2011年底裁掉所有员工及管理团队并关闭了总部。L公司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伟大梦想

早在1996年,国内某知名大学的两位校友A和B在美国创办了L公司。之前,这二人都曾与德丰杰龙脉基金创始人赵光斗共事过一段时间,有丰富的技术及管理经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某款电子产品迎来了一个改朝换代的机遇,而且中国人有可能采用自己的标准。“这种标准影响到的不仅是商业领域,还牵涉国家安全。”赵光斗说。

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来说,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会有严重后果。就企业自身而言,需要支付动辄上亿美元的专利使用费;就国家而言,这会给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影响,影响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进而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A于1999年回到中国,决心制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这得到相关政府部门和母校的大力支持,几个月后就成立了研发中心,并请到知名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又过了两个月,公司完成了该标准的方案设计和理论分析。这个方案的背后,是L公司的另一位核心人物C。他有自己的公司,但一直有一个愿望:做无线宽带业务,和自己的业务结合,做出一条清晰的产品链。

于是,C投资200万美元,加入团队并出任CEO。这是L公司得到的第一笔投资,团队正是靠这笔钱完成了该标准的初步设计方案。

“机会出现,大家都看得到,而且都觉得这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于是基金一轮一轮地投了进去。”赵光斗说。

公司拥有上述方案的完整知识产权,但对于实现产业化所需的巨大投资总是感觉捉襟见肘。该新产品的测试过程非常复杂,一般的产品测试在实验室就能完成,但这个产品用于移动传输,要到各个具有不同地理特征的地点做现场测试。

2000年8月,在校方的撮合下,校方关联企业对L公司投资8000万元,成为其控股股东,L公司的产品方向也进行了调整,专门为该电子产品研发制造芯片。

产品转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如何正确解读政策环境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在中国和美国是一样的。

“出于各种考虑,政府会出台一些政策,规定哪些方向有什么不能做,但并没有明确指明什么可以做。一个原本两三年可以面市的产品,因此可能浪费了七八年的时间。往往产品刚做出来进行验证,产品标准又发生改变,这样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赵光斗说。

遥遥无期的标准之争以及产品基础架构转型所需的投入,令L公司的资金再次紧张。这种情况下,又有几家国内投资机构先后向其投入了数额不等的资金。

2006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以L公司研发的技术为基础制定的该电子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于一年过渡期后在全国强制执行。标准出台后,整个产业链将随之启动。作为这一国标核心技术的拥有者,L公司是当时唯一可以提供该类芯片的厂商,其之前的投入开始显现出价值。

“以前业绩不是很显著,处于大量烧钱的状态,后来可以做到2000万美元的量,而且在继续成长。”赵光斗介绍。

L公司似乎具备了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美式管理团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中国政府机构关系密切。而且,当时中国正在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是该电子产品展现技术的一个大好时机。

领导者需要运用一些权术来增强综合和协调能力,但如过分使用权术,就会将企业运行变成追逐个人利益的游戏。

由盛转衰

管理属于把握事物运行规律的技术,而权术是把握人际关系的技巧。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需要运用一些权术来增强综合和协调能力,但如过分使用权术,就会将企业运行变成追逐个人利益的游戏。

L公司的核心人物C出身军人之家,最崇拜的人是毛泽东。他惯于运用很有说服力的言语去争取别人的认同,说起话来语调激越,情绪到达高潮处甚至难以自制。这与A、B两位核心人物的学院派风格显得格格不入,时间一久彼此难免产生许多矛盾。后来矛盾发展至不可调和,C被迫退出了公司。

事态发展至此,公司内部的斗争并未缓解,反而更加严重。在公司创立之初,A和B的价值观就存在分歧,“一个是学半导体出身的,认为芯片有特殊的效果,另一个是学物理出身,认为要争取市场,开发软件平台。”赵光斗说。

当初在创业阶段,在共同实现公司发展的梦想之下,大家的这些分歧显得微不足道。随着公司逐渐壮大,A、B之间的罅隙越来越大,但在人情这面大旗的遮掩下,双方又都难以彻底下决心让对方离开公司。这团火就一直被纸包着。

2007年3月,某知名海外基金宣布向L公司领投4000万美元,与该产业有关的一批美国、日本等国的公司和基金也跟投了大量资本。如今回头看去,那是L公司最辉煌的一段日子,之后便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融资成功后,A出任CEO。“美国的做法一般是让B离开,这样A就可以放手去做。但在中国,大家觉得两人都是创始元老,碍于面子,最后选择让两人握手言和。”赵光斗说。

在重资产的公司里,创始人的股份比例不会很高。因为投资量大,创始人的股份必然会被稀释很多。L公司完成本次融资后,海外资本军团占股44%左右,几家中国公司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到不足20%,其余股份归L公司的发起人和员工所有。

领投的海外基金由于投资金额相对较大,因此具有非常大的话语权,它要求L公司转型。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家基金后来就离开了。”

转型后,L公司业绩一落千丈,A、B二人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都认为公司没有发展是对方造成的。双方相互指责,相互拖后腿,最后烧光了融到的全部资金。在不断升级的内斗中,A辞去CEO职务,由B接任。

与此同时,市场上出现了竞争对手,对手公司的创始人也是A和B的校友。2007年,该校友回国成立G公司,运用新的算法,研制出了更快、更好、更便宜的芯片。

“本来G公司是没有机会上位的。”赵光斗说。G公司一开始做的是另一个细分市场,和L公司占据的主流市场并不存在非常大的竞争,甚至可以实现共赢。但是L公司实施了错误的战略,且内部并不团结,他们没有专注做好自己原有的市场,而是将方向转向了G公司擅长的细分市场。

“他们自己的没做好,还不让别人做,这种心态不正确。”在赵光斗看来,这样的公司注定要失败,“伟大的事情是讲自己有多棒,而不是攻击别人做的有多烂。”

董事会对B的意见越来越大,认为他不是一个称职的CEO。最后,B离开L公司,另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A则再次出任L公司CEO。他属于硬干型人物,为化解公司的运营困境,开始做一些灰色交易,而且毫不避嫌地让自己的女儿担任公司的律师。

得知这些情况的B借此展开了反击,最后两人间的冲突甚至达到互相人身攻击的地步,公司多年培养出来的人才和技术全部断送,公司本身化为乌有,两人间的法律诉讼也无疾而终。

2011年底,L公司彻底结束了在美国的营运业务。

“一开始就犯了一个大错。1999年的时候,整个创业环境不像现在,当时创业,内部就算是有很大的矛盾,也是先压制下来一致对外,解决完外部矛盾再解决内部矛盾。”赵光斗事后反思说,“我跟他们的私人关系太好,导致影响了决策。A和B的价值观不一样,这是不可调和的。我当时本应该当机立断,立刻换走一个人,两个都不行就把整个公司卖掉。让两人握手言和,是一个妇人之仁的决定。”

赵光斗再次强调,一个公司的成功要素包括:创办人、技术与产品、市场,这三者缺一不可,尤其人的因素最重要。L公司的成败再度证明,即使其他条件俱备,如人的因素达不到要求,终将功亏一篑。

赵光斗再次强调,一个公司的成功要素包括:创办人、技术与产品、市场,这三者缺一不可,尤其人的因素最重要。

 

高榕资本:VC2.0的典范

投资人单飞为哪般?

这家公司哪儿错了?

2月机构投融资略显平淡 境内IPO成退出主战场

嘉言民生主要领导介绍

国家发改委领导考察嘉言民生“政企社共建”模式项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