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摩托车

“代号 1000”日系拉力车合辑

作者:策划、摄影|倪巍 文|李林清 试车|李林清、梁言锋、翦英凯
日本四大厂商凭借着自己独有的造车风格和个性与业界列强拼得火热,众所周知的是他们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MotoGP、达喀尔这样的顶级赛事中,还是日常代步的生活用车中,日本摩托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鉴于此,在目前火热的拉力车市场中,我们以“代号1000”为主题,为大家带来Honda CRF1000L、Suzuki DL1000、Kawasaki Versys 1000三款日系公升级拉力车的合辑(由于雅马哈XTZ 1200超出1000这个排量所以此次未将其列入)。值得期待的是,这三辆车恰好个性分明,性能特点十分明显,那么到底谁是你的菜,让我们拭目以待!

“非双”传奇延续—CRF1000L Africa TwinCRF1000L Africa Twin在这三款车当中仅凭越野性能一项就足以征服众多狂野的心。相比其他两款更强调公路性能的车型来说,采用辐条轮毂、前21寸直径和后18寸直径的规格的“非双”更能令越野爱好者们会心一笑,而高达250mm的最低离地间隙也证明了“非双”并非浪得虚名。

全新CRF1000L Africa Twin在配置和设计上对老款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升级,虽然没有延续V型双缸的经典设计,不过也正是这台排量达到998mL的液冷并列双缸将CRF1000L Africa Twin带入了公升级领域。最大功率达到65kW,最大扭矩92N·m,采用270°曲柄相位、双平衡轴、每缸双火花塞、干式油底壳等设计,更稳定、更可靠。同时加入电子系统辅助,3挡可调牵引力控制能够帮助车手更好地面对不同路况,并且该控制系统及后轮ABS可完全关闭,满足不同车手对驾驶乐趣的追求。

在实际骑行中,“非双”表现得可谓表里如一。虽然在参数上依旧符合本田厂的风格不够醒目,但精心的调校总能让人对本田独有的线性难以自拔,广阔的动力输出范围让“非双”在各种路况下都表现得游刃有余。3000r/min便能感受到来自发动机的充沛动力,这种动力输出的顺畅能够一直持续到9000r/min,这种调校方式很容易激发车手的驾驶欲望。

  可调式超大行程 减震是越野能力 和 舒适性能的保证, 也让CRF1000L Africa Twin拥有了870mm(850mm)的座高,让部分车手感到有些压力。但对于一名驾驶技术熟练的车手来说,这不但不是问题,反而较高的座高和适合站立骑行的驾驶姿态能玩儿得更爽。显然,设计师已充分地考虑到了这点,经过防滑处理的脚踏、手把、坐垫很有越野车的范儿。

因为早在之前就已对“非双”进行过全面的测试,所以本次的越野路段测试可以说是照顾了其他两款车,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非双”在轻度越野路况下的表现仍要超出一截,虽然相对来说“非双”的动力来得并不算冲,但给人十足的信心,车架扎实减震在非铺装路面的表现甚至要高于公路,250mm的离地间隙则可满足绝大部分路况的需求。但稍有不足的是前ABS不能进行关闭,对于更高级别的越野路况来说不是个好消息。总体来说“非双”在操控上对于新手也有很高的友好度,能够带领车手寻找野外的乐趣,对于老手则属于极易上手。

作为本田当家拉力车型,当然有DCT版本车型供车友选择。在真正体验DCT版本之前,我如很多车友一样,对这样一款拥有足够越野乐趣的车型来说,DCT是不是有些画蛇添足。A-M(自动-手动)模式的自由切换,在自动模式下还为车友提供了普通D模式和三级可调的运动S模式,而自动模式也并非如普通踏板车一样没有了挡位,而是行车电脑自动为车手匹配挡位。同时DCT版本还提供了专为越野路段设计的G模式。而在M(手动)模式下,则通过左手车把上的+/-挡按键进行挡位操作。只需要一小段时间的适应,相信你便会爱上这种简单快捷的操作模式,这也正是DCT版本的初衷——让车手能够更加专心于骑行,享受骑行乐趣。

CRF1000L Africa Twin在众拉力车中,凭借出色的越野能力俘获了不少车友的心。但在公路舒适性上就显得简陋了许多,可调风挡、手把加热、定速巡航等舒适性配置则变成了奢望,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长途旅行中舒适方面略逊了一筹。

测试车手评语

CRF1000L Africa Twin作为经典的延续,不仅在性能上达到了车友们的认可,同时也在跟随时代进步。在电子系统的辅助和更均衡的配置下,让更多的车友可以享受公路旅行外还能体验越野的乐趣。但在舒适性和一些显档次的配置上,“非双”则显得有些寒酸。

吃苦耐劳的V型双缸—V-Strom1000

V型双缸发动机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是强大的低扭、独特的声浪。但这些本应值得用来标榜个性的东西,在Suzuki V-Strom1000上则显得过于低调。一向稳健的铃木没有用前卫的外观来引人注目,他们想的是让这款公升级拉力车更有内涵、更具性价比。

V-Strom1000所搭载的这台90°液冷V型双缸发动机源自铃木旗舰街车TL车系,实际排量1037mL。依靠驱动气阀的独立齿轮设计,使得发动机更加紧凑,减少体积的同时也降低了质量。和铃木其他高性能车款一样,V-Strom1000的45m m口径燃油喷射系统也配备了SDT V(Suzuki Dual Throttle Valve System)油门双活阀系统。主阀门由车手控制,副阀门则由行车电脑计算相关数据后自动调节开关幅度,使其拥有更为线性的输出并增加燃油经济性。

在公路骑行V-Strom1000十分惬意,V型双缸并没有在低转速区间给骑士造成压力,反而是在帮助骑士更惬意的驾驶—即使明显感觉到拖挡,只需稍稍补油便能立刻回归到动力十足的状态。足够强大但不突兀的低扭让我在公路骑行时经常会懒得去换挡,外加上转速随油门响应随叫随到,需要加速的时候也只需多给一些油便足矣。

TC循迹系统在弯道激烈驾驶时的表现可圈可点,在线性的输出下,完全关闭或允许适度滑动的TC1挡能带来更多的驾驶乐趣。倒置前减震、多连杆后减震和坚韧的车架让V-Strom1000的运动性能更得以发挥,使得驾驶者不会因为较高的重心造成影响。

在稍高难度的复杂路况下,V-Strom1000则显得稍有吃力。更多原因是因为其165mm的离地间隙,使得其通过性受到了限制,还有减震的调校也更偏向于公路行驶,在复杂路况下骑行给车手的反馈要更硬一些。

其实用拉力车来定位V-Strom1000还是稍有不妥,当第一代V-Strom10 0 0上市时,其定位就为耐力型运动旅行车,直到现款依旧保持着最初的定位。在骑行姿态上,V-Strom1000相较于传统街车要更为舒适,虽然座高高达850mm,但足够高和宽的车把让上半身可以很自然的直立,较低的脚踏位置也让腿部有足够的空间,所以基本不会因为骑行姿态问题而感到疲劳,只是坐垫舒适度还可以更好一些。

V-Strom1000更像一个低调的行者。长行程的可调倒置前减震、多连杆可调后减震、TC循迹控制系统及那台成熟可靠的V型双缸发动机,让V-Strom1000在公路行驶中并不平凡。在越野路段的不具优势也并不代表其过于娇气,如若在旅途中遇到复杂的路况,V-Strom1000还是值得信赖的。

平顺且线性的动力输出和TC循迹系统的帮助下,新手也可以很快地驾驶V-Strom1000在公路上飞驰。同时相对较低的售价,也让其拥有了更高的性价比,耐看、可靠成为了V-Strom1000的标签,而更激情的越野则交由DR650去完成吧。

测试车手评语

V-Strom1000从内至外给人十足的稳重和亲和感,舒适的骑行体验也让人记忆犹新。颇有味道的90°V型双缸发动机是它的亮点之一,但在动力输出上却少了一些性格。公路旅行的定位更适合V-Strom1000,在同级别中对于新手来说算得上足够友好。

四缸魅力—Versys1000

相信很多车手对四缸发动机的迷人声浪是无法抗拒的,但是哪怕到了公升级别的拉力车、多功能车还是以双缸为主,这也就显得川崎Versys1000是那么与众不同。

相对于Versys 1000大家可能更熟悉那款更亲民接地气儿的Versys650,也正如此很多人见到Versys1000时总会误以为是Versys650,毕竟两辆车的外观还是很像的。而在众多以“鸟嘴”设计为主流风格的车型中,川崎仍然采用类似跑车风格的家族脸谱式车头设计,也大大增加了品牌辨识度。

这款公升级四缸Versys1000配备了源自Z1000的铝合金双管车架和重新调校的四缸发动机,其实单从这这两点就大可放心它在公路上的实力。经过重新调校的发动机相较于Z1000温柔一些,最大功率调整为88kW(9000r/ min),最大扭矩102N·m(7500r/min),同时降低了压缩比。源自赛车技术的辅助功能和滑动式离合器也出现在了Versys1000身上,不仅使得挡位切换变得更为平顺,还能够让新手更容易驾驭。

Versys1000还配备两种驾驶模式,全动力模式和约为75%动力输出的低动力模式。但在实际骑行过程中,这台四缸发动机的转速超过6000r/min后,即使在低动力模式下也拥有相当的加速感。川崎独有的牵引力控制系统KTRC也毫无例外地武装在Versys1000上,通过三种模式选择,来控制防止后轮打滑的程度,并针对湿滑路面进行更细致的调节,可最大程度地保障在湿滑路面的抓地性。

这样的配置下,Versys1000在公路骑行时表现得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四缸发动机在高转速时拥有更佳的稳定性和更小的振动,川崎还为这款发动机加强了中低扭矩的动力输出,使其在市区低速行驶时有更平顺的表现。但其真正的魅力当然还是在高转速区间,伴随着四缸发动机迷人的声浪,催发着驾驶者的驾驶欲望,只可惜在国内道路上驾驶这辆公升级车款很少有机会能够将其性能完全发挥。

在骑乘舒适性方面Versys1000也做了很多努力,厚实的车座设计不仅有利于腿部与油箱的贴合,还使得840mm的座高能够让更多人接受,至少175cm以上身高的都不会成为大问题。又宽又高的车把设计让这辆公升级别的大车操作起来更加轻松且上半身更自然,相对靠前的脚踏位置让骑行姿态更为惬意。再加上舒适的坐垫、方便可调的风挡、由高分子聚合物制作的护手及精心设计的膝盖部位挡风凹槽,营造出足够舒适的骑行环境。

加长行程的可调节式43mm倒置前减震及单筒后减震,阻尼回弹的速度和车身的稳定性,使其在弯道中的表现让车手信心十足。很难想象在牵引力控制系统KTRC的帮助下,Versys1000在弯道中的表现甚至超越了一些街车。

但在复杂路况下,还是难免有些尴尬。150mm的最小离地间隙,让其在通过性方面失去了优势。较硬的减震及制动系统的调校也更偏向于公路行驶,好在经过强化低扭输出和原本就拥有充沛动力的发动机能够帮助其在通过性要求不高的越野路况下还是拥有一定实力。

测试车手评语

Versys1000具有川崎独特的外观设计和让人无法抗拒的四缸发动机迷人声浪。在公路上奔驰的Versys1000具有独特的魅力,尤其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和高转速输出时的激情。此外原厂边箱的搭配,让Versys1000更成为一款居家旅行的好手,在外观上与车辆有很好的匹配,实际使用时也能容纳大部分全盔和相应的出行物品,通过尾箱的加装,相信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出行所需。

在复杂路况下的表现受离地间隙等因素限制,未能将其强大的性能得以发挥,稍有遗憾。还有就是和那些豪华车型相比之下,科技感和时尚感略有欠缺,以及与Versys650的外观相似也或多或少让Versys1000变得低调了许多。21L油箱虽然不算特别出众,但在实际续航能力上相对其他两款还是有一定优势。 “代号1000”的三款日系拉力车,采用了V型双缸、并列双缸、并列四缸三种各具特点的发动机,在实际的动力表现上也有着各自的特点。“非双”拥有强大的越野能力,V-Strom用一个“耐”字来形容最为合适,Versys1000凭借来自Z1000的优秀平台带来了非凡的性能和驾驶体验。但在整个拉力车或者说多功能车款当中,日系四大厂似乎还未太熟悉车友们的需求,反而欧洲厂商要做得更好一些,尤其在豪华性及科技感上。

经过介绍这三款在全地形能力、舒适度、所需的驾驶乐趣及车辆性格均不相同的车型,相信很多车友在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代号 1000”日系拉力车合辑

山水之间,红色之旅

警队大院里那点事儿

“呼吸”的秘密

狼· 途

诸神坐驾

相关文章